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好客》①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之一雅克·德里达发表于1997年的一部小册子,主题就是对好客问题的分析。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德里达应安娜·杜弗勒芒特尔之邀,于1966年所作的有关好客的两场讲座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安娜·杜弗勒芒特尔针对德里达的好客研究所作的评论,集中于她的论文《论邀请》之中。两部分以单双页交叉的形式组成了全书的文本,阅读时可相互对照,便于理解。德里达对好客问题的分析是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和勒维纳斯的"绝对好客"进行的深刻对话,他着眼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家中,特里·伊格而顿特别强调文学批评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批评应服务于人的解放,争取人的自尊,保障人的诉求,反对专制和等级社会,因此"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他试图借助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来影响政治,以此满足自己参与政治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马琪 《回族研究》2020,(1):73-77
李贽在湖北麻城生活的时间很长,他的主要思想也在这里形成。文章考察了李贽在麻城交往的僧人、妇女、士人这三个群体,这些人物对李贽"狂禅"思想、"男女平等"思想以及"童心说"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了李贽在麻城的生活状况,却忽略了其思想形成与麻城这三类人群间互动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中唐大历诗人韦应物生活在动荡的社会里,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在出世与入世之问的徘徊,是形成他亦官亦隐的矛盾思想的根源,而这种"吏隐"的矛盾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本文试从韦应物与王维的诗歌对比中,来分析韦应物的"吏隐"矛盾思想是如何影响其诗歌创作形成"古淡之风"、"幽冷之境"、"淡远视点"这些风格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一直颇受关注,也饱受诟病。面对迅猛发展的文学现状,文学批评确实显得穷于应对。从文学批评的现状、批评主体的衰落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文学批评已渐入绝境,最终将为文化批评取代。  相似文献   

6.
试论青海民族文化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青海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吸取其积极成分,并与先进文化相融合,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的词风,向称"哀感顽艳",而思想消极颓丧。思想发展与词风形成紧密联系词作是思想的艺术记录,思想知道词风形成,在由踌躇满志到心灰意冷的痛苦转变过程中,思想与词风始终统一。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清代,力求边疆地区"夷夏一体"的思想已成为清代治边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直接影响了清代边疆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实行"因俗而治"政策,完全是适应当时当地现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以往各代治边思想与政策基础上形成的.新疆改设行省标志着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0.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