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黑龙江流域地处中国东北边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空间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独特性,也赋予了黑龙江流域民族强烈的自强精神和突出的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狩猎文明、渔猎文明、牧业文明、城邦文明和玉器文明。黑龙江流域民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密切来往,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撞击中,两个文化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有利于黑龙江流域民族吸收中原文化优秀的发展因子,促进北方民族各族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明,使黑龙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既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原文明影响下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文化特色,又从各个民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解读,期望这组笔谈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生活的各民族 ,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 ,其主要特色是民族强盛、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开放与封闭并存、大工业大农业大城市。黑龙江流域文明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贡献主要是 :民族兴起 ,统一中原 ,推动中华文明 ;中西兼容、开放包容 ,丰富了中华文明 ;辛勤创业、无私奉献 ,促进了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原系我国内河,其流域河流众多,山脉纵横,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黑土先民,形成了多元文化.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虽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但与中原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属于中华民族文明渊源之一.由于中华文化的北传东渐,使得黑龙江流域不仅是东北亚腹地文化的集中区域,又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东北亚腹地文化向日本列岛、美洲大陆辐射与传播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联合组建。本中心的宗旨是探求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为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本中心在黑龙江流域文  相似文献   

5.
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女真人以这个名字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千年,如果说,黑龙江流域文明有6000年的历程,女真人拥有六分之一的时间,金戈铁马纵横东西,幅员万里,把黑龙江流域文明推向了巅峰,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一、千年女真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它在广袤的地域中孕育,由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它不但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特质,还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化存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其起源与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各民族传承着一部黑龙江流域文明史 ,具有边疆性、多元性、融合性、民族性等地域特色 ,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黑龙江流域文明 ,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 ,目的在于激发黑龙江人的干劲 ,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而富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流域文明”概念的提出虽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研究实践却肇始于19世纪中期。中外学者从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以及民俗学等多重视角对黑龙江流域文明进行探索,对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尤其是清代学人吴大潋、胡省三与曹廷杰关于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其意义更为重大,如果没有这些学术积淀,今天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则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6):F0003-F000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2009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梯队带头人喻权中,后备带头人庄鸿雁,第三梯队于学斌、金刚、王璐。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一些学者把萨满教包含的祈祷,赞祝,诅咒,祭献,膜拜,禁忌等,概括为“萨满经典”。在那被称之为“神谕”的表面看来荒诞不经的事物背后,如果细细品究,往往能够发现产生这种文化现象之人们的宇宙观、自然观、审美特性、道德标准等等。我认为,萨满教实际上构成了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很重要的阶段。 文中的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是指中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和达斡尔族。从语言学上划分,前三个民族是通古斯系统民族,达斡尔族则是与通古斯系统民族有较多联系的蒙古系统民族。历史文献说明,这四个民族在很久以前共同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后来逐渐南迁,有的氏族(或民族)离开了黑龙江。但从他们萨满教内容的交叉复合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黑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黑龙江流域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三个民族的爱情故事是他们留给民间文化宝库的珍品,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采。一是不惧压迫,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二是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6日,由黑龙江历史学会主办、佳斯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暨"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佳木斯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副长李凤飞教授主持,佳木斯大学校长邱洪斌教授、黑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修朋月教授、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敏教授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伴随萨满教信仰而出现的各类萨满神话,在经过历史的长期变迁之后,仍然存在于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当中.这些神话类型各异,内容丰富多彩,所反映的事物也千姿百态.然而它们无不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折射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4.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农业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大的灌溉系统是红河流域梯田农业的基石,也是红河流域农业文明的重要标志。千百年来红河流域各民族人民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构筑了一个自然环境、人居、梯田三位一体的生存系统,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对水的科学认识与利用。当地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文化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皮文化指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和鱼皮文化.黑龙江流域是中国三皮文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三皮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三皮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在黑龙江流域一直较完整地保存到20世纪50年代.然而现在黑龙江流域三皮文化已处在濒危的境地,因此时它们的抢救和保护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中俄政治上高层友好往来是双方进行黑龙江流域合作与开发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从泛斯拉夫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中诞生的“俄罗斯思想”是目前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动力,这是有利于流域合作与开发的软环境;而来自俄罗斯远东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移民论”和部分中国人在中俄贸易中所呈现出的商业道德问题,又是影响该流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的不利软环境。因此必须开展全方位和多层次文化交流,消除俄罗斯对中国产生的不良情绪,完善法律保障,加强管理和监督等是促进合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指示,为我国开展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对上述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基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主要缘由、基本原则和相应路径,能够为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三小民族的先民们经历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多神崇拜等的漫长历史阶段,原始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渗透到黑龙江三小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推进,黑龙江三小民族在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周围的主体性民族所同化,慢慢地开始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保护黑龙江三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就是对三小民族的情感价值观、行为模式及传统文化的诸多方便所进行的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可借鉴近年来我国对汉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方法,对三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进行保护。除此之外,保护三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一定要与迷信相区别。黑龙江三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保护只有从民族自身出发,充分调动本民族人们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其顺利地传承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区域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黑龙江文化亦颇受学术界关注。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边疆省份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变化,本文所指的黑龙江省基本以当今的行政区划为准。这里地处边疆,气候严寒,民族众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使得黑龙江文化除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点之外,还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1.黑龙江古代曾出现两次文化勃兴,即渤海文化和金文化。杜福人、女真人积极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生产力大大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物质基础。渤海人对汉文化的仰慕自不待说。女真人一度对于中原人民来说是威风凛凛的征服者,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边疆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认清其疆域的历史变迁,是加强黑龙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认清其疆域变迁的历史教训,则是增强边防文化意识、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而黑龙江省特殊的疆域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多元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了多种民族精神的集聚,概括起来为"三大文化元素",即土著民族创造的文化、中原文化的流播和外来的异质文化;"五大民族精神",即北大荒的无私奉献精神、大庆油田的创业精神、大兴安岭的突破高寒禁区精神、哈尔滨人民善待犹太人的包容精神和黑龙江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对黑龙江边疆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对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加强边防文化建设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