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文章从三个方面阐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高尚的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2.
祁嘉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2):102-105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的审美化问题也越来越也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在审美教育中,不仅展示着教育者的生命力量,同时也照耀着受教育者的心灵世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审美的交互作用中达到和谐统一,这是审美教育的本质所在。和一般教育比较,审美教育具有三方面作用:审美教育内容本身蕴含着丰富思想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审美教育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格力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力量的作用;审美教育的创新进取性,对受教育者具有重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善钦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根据诗歌的审美特征强化诗歌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诗歌教学应着力于让学生体味诗歌语言、色彩、音韵之美,培养学生感知诗美的灵敏度;体验诗歌内在的意象、意境之美,培养学生想象、联想的活跃性和对诗歌整体审美的统摄力。同时,还应发掘诗歌蕴含的情感、人格之美,培养学生由审美观照向“善”的感悟迁移的能力,从而在审美愉悦中感悟人生真谛,育成其美好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王清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1)
在21世纪,美育成为文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将美学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的情操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周清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323-326
在界定审美教育的概念基础上,探讨了审美教育的特性与功能。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普遍性与共通性、深刻性与广泛性、直接性与创造性等六个特性以及基本功能、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四类功能,得出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中,审美教育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品格和优势,发挥出独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汤苏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121-124
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与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形象性、体验性、愉悦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孙泽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审美需要是人类一切审美活动的潜在动因,是唯人类独属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审美需要繁杂多样,具有多层次性。正确地划分审美需要的层次,对挖掘不同人的审美内在动力,提高大众审美需要层次及审美素质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以往,学术界对审美需要层次的研究颇少,即使有人涉及,对审美需要层次的划分也欠确切。如:有人参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审美需要划分为 相似文献
8.
刘文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2):98-102
审美心理是属于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作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其诗歌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凸现出其审美心理及其嬗变,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王安石对审美意象选择和艺术思维方式的传达上,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诗人创作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9.
10.
向梅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纯正的趣味”就是对于真正的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审美能力在文学教育中应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们以往的中师语文教学中,却往往满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模式分析,对于美感教育,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反而忽略了。这实际上等于把一尊尊精美绝伦的维纳斯雕像肢解成无数碎片,而对于她的绝世神韵却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鉴于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一些文学性很强的名篇佳作时,… 相似文献
11.
汪宏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102-105
讨论了社会美育的概念,并对社会美育的审美功能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划分。首先,劳动产品的审美化具有提升生活和消费大众化的审美品味的功能;其次,传媒及文化娱乐、旅游业具有对大众审美的引导功能;第三,社会公共美育机构具有社会审美活动的支持功能。还对如何发挥社会美育的功能做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插花及其审美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87-90
现代插花,是相对于传统插花而言的,它吸取了中外传统插花艺术的精华,还吸收了现代雕塑、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元素,渗透着现代意识,因此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更具时代感。现代插花在创作上更加自由,因此又被称为自由式插花。现代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艺术不但具有创作题材广泛、插花素材丰富、表现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祝兆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7,(1)
在研究审美反应的问题上,流行着两种理论,一种是灌情论,一种是移情论。灌情论认为:审美客体把它的情绪品质灌注于审美主体。因此,审美反应很象弹钢琴:作为艺术作品成分的每一个要素仿佛按动着我们机体的相应的感情之键,于是响起感情的音调或声音,整个审美反应就是这种回应击键的情绪印象。移情论却认为:审美反应不是象钢琴的键产生音那样由艺术作品引起的,艺术的每一 相似文献
14.
王汉武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正> 审美实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美学范畴。对大自然的审美实现的研究,可以对青少年的美育和旅游工作有所裨益。众所周知,人们欣赏大自然的美,可以使精神愉悦,得到美的享受;可以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可以唤起对生活的热情,激发对人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可以开拓视野,启迪科学和艺术的创造。正因为自然有如此多方面的审美功能,中外教育家、美学家常把大自然称为“无字之书”,当作对青少年进行审 相似文献
15.
亦白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石是构成山与大地的基本物质,普存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地以石为骨。人类还在太古时代,就用石来制作斧、刀、臼等工具,以之作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物品.而在中国神话的时代,也有女娲补天的传说,那是人石之间的最早的一则故事,虽不是史实,却可以显示其间的关联.同时,石也是大自然留下的具体证据,我们可以从这些经过亿万年孕育和琢磨的石,了解其奥妙与神奇. 相似文献
16.
王汉武!贵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审美实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美学范畴。研究自然景观的审美实现,对青少年美育和旅游工作均有现实意义。自然景观美取决于形式的宜人性,观察和领略容易被人直接感受列的自然风景的形式美,是发现自然景观美的一把钥匙;强调自然审美带有“表现”的特点,加强欣赏者的内心体验,做到以情悟景、情景交融,是感受自然景观美的关键;而不断提高欣赏者的文化艺术素质,则是实现自然景观审美功能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的途径及其实践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晓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16-18
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它主要是通过外在的 (即领域性、阶段性途径 )和内在的 (即情感教育途径 )两种审美途径 ,对人进行教育并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53-155
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具有审美性的传播者,并探讨了节目主持人的审美追求。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形象、语言的规范美、表达的自然美、人格美以及个性美。 相似文献
19.
李景隆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36-42
民俗文化依性质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种基本形态。文章从审美的视角对西部这两种形态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审美特性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侯英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70-371
消费时代的审美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人类审美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美学研究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即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或者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审美在物质、距离以及心灵上与传统审美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