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金源时代,苏学北行。元遗山作为一代文宗,对苏东坡尤为景仰,对他的词更是推崇备至①。他追摹东坡,大大发展了豪放词。后人往往将他与苏辛并论②,历来论者也多从豪放词来谈他与苏东坡的关系。本文只想对构成两位词人婉约词主体的言情词作一些比较,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他们词作的异同。1 言情,几乎就是传统婉约词的专利。苏东坡和元遗山都有相当数量的言情之作,这些词与他们的豪放词一起构成了他们多样的词风。它们与豪放词有一致之处,也有着豪放词所不具备的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西蜀艳情词对女性情感、审美、享乐需要切入,通过较为充分的纵向比较,讨论了男性主体意识的演变,认为西蜀文人在对女性的审美支配和玩赏中,将传统的活跃于政治、经济舞台的主体意识转移到了温柔的情爱世界,这种转移既是对传统的男性主体意识的强化,又为这种主体意识的深入演变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词从一开始就改变了诗歌教化致用的传统功能,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性。词中所写多为女性,抑或从男性的视觉来感知女性,作家的创作心态趋于内敛。宋词注重感性心态的细腻描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秦观,还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其词作都可说是作者感性心态的一种自然流露。宋词中大量出现的凄凉感、寂寞感、孤独感,当是作者心态走向的新形式和新发展。词中的物象,常常成为主体情感观照的一种新表象,它不是以描述外在物象为审美目标和归趋目的,而是借助变形化了的新表象去显示主体的心态、情感和情绪的需要。宋代词人在感性心态描述上的成就,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温庭筠被誉为“花间鼻祖”,其“花间”词的艺术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从性别审美的维度探究温庭筠“花间”词的艺术创作,不仅探析温庭筠“花间”词女性的审美特征,并且揭示影响晚唐女性生存状况的文化因素,以及“花间”词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而且进一步地分析温庭筠“男子作闺音”即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的文化性别观,从而拓展“花间”词的审美视野。从性别审美的维度展开研究,以期为“花间鼻祖”温庭筠传统的诗歌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为反思与重估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 ,一直倍受瞩目。她的《漱玉词》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和极高的美学品味在两宋词坛独放异彩 ,素享盛誉。本文从其女词人的身份入手 ,结合词的抒情审美特质 ,在抒发女性本位情感 ,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展示女性生活情状三个层面上对《漱玉词》的审美旨趣作了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审美意识来自于何处呢?在主体心中?还是在客观物本身?用得上苏东坡那首《琴诗》作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分割孤立的解释都说不通,它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是主体心灵与客体物象碰撞中所闪爆的灵光,是主客体微妙关系所结出的智慧之果。令人惊异的是,源起于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已对之作出最恰当的独特的概括表述:来自于心物的审美感应。  相似文献   

7.
庭院建筑是《花间集》表现的核心空间场景,呈现出花间词最为普遍的表现对象与审美精神,极大程度上建构了词文体的体性。花间词人对不同隶属关系庭院空间的书写,表现了唐末五代宫廷怨妇、女冠和闺阁女性不同的生活心理状态。《花间集》中的楼阁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建构出女性在夜晚水畔登楼念远为主体的时空情感模式。花间词人受词文体题材和抒写方式影响,对门窗、屏障、帘幕等边沿空间格外喜爱,表现词体婉约深曲的风格。不同词人对该抒写方式的认同或背离,建构出词体体性的内在差异,也为后世词体体性建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学界的讨论方兴未艾,它所带来的审美泛化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美学进行质疑乃至颠覆,对当下女性身体审美必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女性身体在当下被纳入日常生活审美的视野中,是以一个被重新建构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的,或者说,当代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染下,审美主体对女性身体的观照方式、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感受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代女性身体审美陌生化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一种反传统规则的审美化趋向。本文无意在价值判断层面上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跟风式的褒贬和唏嘘,而是将其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及其陌生化联系起来讨论,旨在找到讨论的可行性,梳理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扬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具有浓郁的审美悲剧意识 ,其生存样态包括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产生这种审美悲剧意识 ,主要是时代悲剧心理、词体对悲情的宣泄功能、悲音为美的美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多系喻己之词,其咏花词所投射出来的清瘦素洁的审美品味、闲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如同她本人的自画像:一是以花之形态写词人之形象;二是以花之品相投射词人的审美取向;三是以花之风神格调显词人之品格风韵。词人赏花亦自赏,咏花亦自咏。从中透露出李清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亦花亦人、花与人浑然一体的女性词人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2.
"词心"说是中国近代词论的重要学说。词论家况周颐给予"词心"说充分的重视和阐发,他一方面以"词心"概念涵摄诸多与主体相关的诸如性灵、学力等理论命题,使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缓和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之间的矛盾,使词的创作趋向于主体的自由表达,实现了审美转向的个体激活。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词心"说可以说是对词的他律意义的一种背离,当然,这并不是对词的社会功能的取消和否定,而是不再将它视为绝对意义的价值。"词心"说作为一种具有普泛意义和深度品质的词学审美理想,对于近代词论的个体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杨万里词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言东坡词“豪妙清旷”、易安词“风流雅挚”、稼秆词“悲壮博闳”、白石词“清空高远”,这些感悟入神之辞皆直指该词家的审美理想。审美理想的差异方才造成不同的词风,所以追溯到一个主体的审美理想才可把握词人立词的根基。杨万里列位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中,...  相似文献   

14.
“超距离审美”是审美主体将自己的审美活动与实用性目的结合起来的审美活动。在超距离审美史上 ,男性以自己确定的审美主体地位 ,将女性本身作为超距离审美的主要对象 ,从而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 ,获得了身心两方面的自信 ;女性的审美主体地位则是在男性文化规范内、相对物品而言的 ,与男性不在同一层次 ,主要审美对象为女人自身和生活常用品 ,审美目的是取悦男性 ,因此她们的超距离审美活动反成了异化自己身心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英汉翻译增词法及其审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英汉翻译中的增词现象,对列举的许多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增词手段在译入语中达到审美再现的各种方法。提出在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中介将审美客体转换为另一审美客体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再现原文的语言美、形式美、内容美及逻辑美。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现代词学中词气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衍;二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衍;三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衍。其中,在第一个维面,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气潜伏流贯与运转自如论的承衍;二是反对有书本迂腐之气论的承衍。在第二个维面,也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作用笔与行气关系论的承衍;二是词人性情与词气关系论的承衍。上述三个维面所包含的不同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传统词学中词气论的内涵,勾画出近现代词学对"气"审美范畴承衍阐说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作家性别主体差异对女性审美形象创造有着深刻影响。从一些现代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 ,由于男性本位的文化传统在作家身上的不同积淀和由性别差异带来的审美心理的不同 ,使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女性描写产生不同的文化内蕴和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东坡"清"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其中的"清"主要指向客观的自然景物、主体的审美心境以及诗乐的独特格致,但很多时候这几种意蕴在东坡"清"词中是合而为一的,即东坡"清"词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清"美。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与况周颐的词学思想都有共同的词旨“真”,对赤子之心的认可、对女性真实情感的肯定、对艳词的青睐都是以“真”为旨归。然两者对“真”的思考从词学审美理想、创作方法以及情景表达的物我关系等角度来比较,有本质的不同。王国维受庄子和叔本华影响,认为词作之“境界”如镜子,是对审美客体理念以及主体心境与生活意志的再现,是以“小我”之真来追求普世“大我”的善;况周颐则认为“词心”乃向外烛照,注重词人主观情志的抒发,强调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以“性灵”统摄“真”“善”,通过自我对客观世界的烛照来表现“词心”,是传统词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乳房审美是人体审美文化的重要成部分,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女性乳房审美文化进行思考,指出关爱女性身心健康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以健为美”的乳房审美观,警惕商业文化对女性乳房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