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俗文学随着城市的繁荣而发展壮大,跟广大市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决不能低估通俗文学对于塑造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力。值去年十月省通俗文学学会召开座谈会之际,我们组织了三篇文章:彭晓丰援引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状况,以外证内:顾亚维探讨了读者的心理需要;卢敦基则对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
一、竞争是什么竞争是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关系中人际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态势,是人们谋求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我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因此可以说,竞争既是一种人际关系,又是人的一种行为模式。作为人际关系,竞争反映了人们在争取自身利益、实现自我需要过程中的冲突关系。人的社会关系不仅有相互的协作,而且还有为争做强者以首先满足自身需要的矛盾冲突。后者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本质是特定的阶级关系。而从具体形态来看,它可以有战争、奴役、剥削和竞争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史,没有人的自觉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呢?一句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生理的和心理的;有个人的和集体的;有生存需要,还有发展需要等等。这多种多样的需要是通过多种多样的利益表现出来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每一社会形态内部,人们的具体需要不同,因而他们的利益也不同。人们为了争得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斗争。人们之间相互争胜的斗争,叫作竞争,它是人们力图发挥自己…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在于满足人类的整体需要,不断实现人类的整体价值.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不断处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互生互惠、和洽相处,这必须通过人不断调整自身(对自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来完成.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主体(人),在于主体的内在内涵的正确和由此产生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正确.而在主体的内在内涵中,与人类实践最基础的关联是其价值观,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有赖于人的价值观的转向(正确),有赖于社会的价值目标的正确,从而把发展看成是维持或增殖社会主体的能力而不再仅仅看成是对社会物质成果的积聚;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整体需要的满足而不再仅仅是对"我的"或当下的"我们的"利益的满足;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精神的升华、自由度的拓延和人的全面性内容的持续获得而不再仅仅是对人(社会)的物性要求的满足.新价值观的这些内涵,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然而,方向和前景不等于现实,正像人不可超越自然而在现实性上与自然平等一样,人也不可超越现实的、具体的人和社会的存在去侈谈人与人之间平等、人的思想观念的"正确"等,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其自然限度,而且更有其人文限度[1].  相似文献   

5.
秦皓的小说在群星争辉的通俗小说星空中,也许不算很亮的一个,但在大西北这片广袤而又有些荒寂的土地上,它们闪现着自己的光芒,有着区别于同类小说的特声。 通俗文学所给予个人的东西,往往是社会要求文学去创造和表达的,通俗文学在满足个人意愿的同时,也要满足社会的要求。这样,通俗文学成为个人与社会之间平衡的工具,这是指与大众化心理进程、精神进程和美学进程相一致的平衡,也就是及时表达和满足社会心理状况、道德状况和审美意愿。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文化价值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如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一样。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文化价值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客体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评价其效用的认识。作为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可以确定群体或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大而论之,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莫不同其所持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翁宗奕  董玉整 《探求》2000,(Z1):50-51
科技迅猛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社会进步的方向和人类生存的形式,这是现时代极其重要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通过帮助人们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使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一种创造性的互动,既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又使社会的文明氛围不断提升。要实现这个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依……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职业化概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里程碑。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职业化是社会工作活动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特定功能并不断得到社会认可的过程;职业化是指社会工作能够通过相关职业人群,发挥其专业功能、达成其专业目标、实现其专业理念和价值的过程;职业化是社会工作职业群体的利益逐渐被确认并获得市场保护的过程;职业化是一个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少不了编者、作者、读者。这三者相互联结,相互推动,结成一张沟通的网络。读者拿到一本好书,会称道编辑点子好,作者写得好,却偏偏忽视了自已在书的诞生过程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书,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产品,总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第一目标的。编辑计划、书稿选题、作品等,应读者需要而生;书的价值也只有通过读者和社会的检验才能体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青年信箱》深受广大青年欢迎,社会将赞美的眼光投向编辑部,然而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没有大量来自读者生活的信件,信箱必定毫无生气,再高明的编者、作者,也难于施展自己的才能。读者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影响和推动着编者和作者的创作情绪、意向和抉择。读者作为社会一员的这种需要必然是群体性的。饱经  相似文献   

10.
肖峰 《创新》2019,13(3)
人工智能有可能取代人的工作从而使人沦为"无用阶级"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具体考察这一进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两个阶段:一是人工智能对部分人工作的取代,二是对人类全部工作的取代。后者其实是人和智能机器的新分工,人所从事的消费娱乐性活动成为人类的新型工作,人的有用性也从这些新型的价值创造活动中生成,从而需要我们重新定义"工作"和"有用性"。而前者则是更为复杂和棘手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安排、价值观转型、设计和开发新的"软工作"等社会调节手段来加以解决,而且还可以上升到社会制度的分析,即通过克服资本主义式的应用来社会的建构人工智能的光明前景。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造物和社会建构的产物,在合理的社会使用中可以避免"无用阶级"的形成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其本体论基础在于人类作为技术的主体可以主导一种基于人类中心论的人-机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艺缤 《社科纵横》2008,23(9):49-50
效率与公平问题可以说是个古老而又常青的话题,同时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价值,效率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的动力,公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美好的愿望.效率的存在是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动力,是人类社会对于人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直接动力,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对其分析,以期望能给读者一个新的看待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一、情感是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 情感作为自我意识的产物,是人与客体在对象性关系中形成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伴随着主体对客体认识而产生的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以外心理体验的结果又对新的社会体验发生定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个大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本文只是从社会经济形式的角度淡些粗浅认识。社会经济形式一般与特殊所谓社会经济形式,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形式相适应的产品生产组织及产品实现的形式。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自然经济,即直接为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需要而进行生产的。只是从原始社会末期才逐渐产生了简单商品经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哲学家马佐尼说过:“诗的目的在于产生惊奇感。”(《<神曲>的辩护》)虽然难免偏于一隅之嫌,但绝不是毫无道理。研究这个写作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其人,沟通思想感情;又可以使作者洞察读者的心理态势,提  相似文献   

15.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作为精神生产者的创造物,是一种精神客体,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因而它与社会主体之间具有多种价值关系;它本身具有多种价值属性。 1.精神产品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各种精神产品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能满足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因此具有巨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自然科学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斗争经验的结晶,是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社会科学则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经验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它们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11):138-140
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对读者的阅读心理加以了解和研究,更加有利于图书馆掌握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状况,从而促进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本文试图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概念进行归纳和阐释,提出研究读者阅读心理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提出基于读者阅读心理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无意识”未源于人类社会经验、信息的积淀,是潜意识的外在形式,其基本表现是:人类社会经验的心理痕迹、无意识思维、无意识感知和无意识行为。实事求是地确认无意识,能够丰富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对人类进步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对人的深层心理的发掘,并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揭开无意识的奥秘,将会加深对人的历史和人自身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住房、衣服以及为此所必须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而人类自身生产又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生育,二是教育。教育在把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教育形式之一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不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前进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形式。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有着与学校教育和其他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是生命政治(biopolitics)、治理(govemmentality)和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三者交错勾连和发挥作用的中介领域。心理学形式的生命是行使现代权力的主体和这种现代权力凝视的客体。它意味着通过各种心理学技术在人口层面对生命本身的心理治理。心理治理即指对心理学形式的生命主体化过程的指导和计算。主体性的再生产则是心理学形式的生命政治的真正本质。而它所依赖的个体自我治理的自由正是新自由主义实现自身的工具,并由此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心理人"(homo psychologieus)的人类存在的新模态。  相似文献   

20.
人类间的合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生产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大规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就进步、富强;拒绝合作,实行封闭政策,势必在宏观上阻挠破坏总趋势的发展,微观上使自己与世隔绝。国家只能落后、贫穷。一所谓合作,狭义地说,即把宏观范围内的效果有目的地组合起来,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人类间的合作产生于需求基础上,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