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韩礼德(Halliday)的主述位结构和旦尼斯(Danes)的主位推进模式,从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学者在摘要写作中的语篇特征。根据所选语料,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摘要,中文摘要以及本土学者英语摘要在语篇建构中对于主位以及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中国英语"的摘要较多使用标记性主位和不连贯推进模式,这种语篇特征更倾向于螺旋式的汉语的语篇特征。这些特征是与中国文化以及汉式思维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在全球化的同时,也有明显的本土化倾向,英语发展实践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目前,英语已进入标准模糊化的时代。13亿中国人现在和以后所使用的Ch inese English应该同B ritish English和Am erican English一样,具有标准英语的地位。英语中国化既要考虑英语的基本读音、基本词汇和语法习惯,更要考虑汉语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传统,两者不能偏废。中国式英语应保持汉语字正腔圆的特点,应尽量避免连读、弱读、音节省略等情形,应有自己的特殊词汇体系,应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法,应充分表达汉语之意,应该有自己的句子结构和排列顺序。英语中国化是维护和宣传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典籍英译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林语堂和辜鸿铭两位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大学者基于自身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传统典籍英译实践中,两位大家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所不同,林语堂倾向于使用保留文化信息的异化策略,而辜鸿铭则喜欢应用删繁就简的归化策略。二者在译作中对中西文化不同的解读思维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辜鸿铭激烈的挞西扬东观念与林语堂面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中立中庸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文化观截然不同,但都能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已是必然,研究林辜二氏的文化翻译策略与文化观,将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而深刻。然而,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现象等能力不容乐观,即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非常有限。加强语言意识培养能增强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看中国英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社会语言学从文化认知和社会语言系统的浮现性、动态性和开放性提出认知和语言是复合适应系统,并通过世界英语变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语义变异及其背后的的文化认知理据论证了英语变体对特定文化认知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世界英语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和方法对推进和深化我国目前的中国英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中国英语研究、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乃至英语全球化的认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透视文化身份的一扇窗户,是个体与某文化团体归属关系敏感而重要的标志,在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身份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随着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英语拥有了多种文化身份.中国英语的出现意味一个正融入国际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中国英语身后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身份,中国英语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释中国英语的概念,分析中国英语在词汇,句式和语篇三个层面所具有的明显中国特色,阐述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在遵循文化平等,规范,适度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对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规范英语,是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交流中的必然产物.文化翻译观视角下,中国英语在翻译中具有客观性和重要性.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手段,中国英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中国英语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方式是在词汇层面,合理使用中国英语,大胆"存异",而在句法和语篇方面,中国英语不具显著性,翻译时要向主流英语靠近,积极"求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是反映了中国人思想、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又能为外国人所理解的标准英语的变体。中国领导人贺词格式较为固定,且带有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难以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故常使用中国英语。领导人致辞中的中国英语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传播中国文化内涵、解释中国术语以增进国际理解、提升软实力,抵制“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了解本民族文化与外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单纯的注重语法、句法等外在内容,却忽视了写作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导致中文式英语。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强调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当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英语思维模式,以便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从语言,文化与思雏的关系探讨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特有事物或现象的符合英语语用习惯的规范表达,而中式英语是或因中西文化差异影响,抑或因使用者自身英语水平欠缺而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语用习惯的非规范表达。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中国英语符合英语的语用规范和表达习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而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语用规范和表达习惯,容易导致歧义和误解,影响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类比语料库,对90篇中美实证类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感官据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两国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都能理解感官据素在学术语篇中的功能,但中国学生运用感官据素较多,尤其是对视觉据素的运用较多,而对听觉据素的运用较少;(2)中国学生的论文表现出重描述轻阐释的高语境文化特征,而美国学生的论文则表现出轻描述重阐释的低语境文化特征;(3)在语言呈现方式方面,中国硕士生使用的词汇较单一、语义狭窄,并存在语用错误,而美国硕士生使用的词汇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的表现层面及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其特定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均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本文试就在语音、词汇、句式及语篇层面上对中国英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15.
英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产生各种带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征的英语变体,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是英语和中国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汉语借词上。依据从《牛津英语词典》中收集的汉语借词,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借入时间、借入途径和构成方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借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是中国特有的,这些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也把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带给世界。  相似文献   

16.
汉语声调特点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声调不同于英语的语调,汉语为声调语言,英语为语调语言,两者各具特征。分析汉语声调的主要特点,指出其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研究与英语写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英语"是英语世界化过程中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形成的使用型变体.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习惯和汶语作文特点肯定会反映在中国人说和写的英语中,形成"中国英语"的语篇特色.承认和研究"中国英语"的语篇特色对英语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英汉数字文化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差异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的特征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英语(Ch ina Eng lish)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中国英语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文章介绍了目前中国英语的现状,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英语的构成形式和特征,并指出了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虽然有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构成我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障碍。为此从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的字词、句子表达、语篇表达等层面进行了剖析,力图多方位地揭示出两种语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