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江苏统计》2001,(3):39-39
常州市城调队对该市移动电话消费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 ,认为其普及率正在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社会》2005,(2):23-23
统计局调查显示,目前全疆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移动电话已达87.13部,普通固定电话91.69部,移动电话的百户拥有量已接近了固定电话的拥有量。  相似文献   

3.
对移动电话市场的调查和预测陈伯谦绍兴市移动电话从1992年8月开通后发展飞速,至1995年7月末,计费用户达8673户,年均增长2.2倍。为了摸清移动电话今后的发展前景、用户的消费心理与承受能力以及今明两年移动电话的需求量,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经...  相似文献   

4.
绍兴市移动电话从1992年8月开通后发展飞速,至1995年7月末,计费用户达8673户,年均增长22倍。为了摸清移动电话今后的发展前景、用户的消费心理与承受能力以及今明两年移动电话的需求量,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经整理分析,其结论如下:(一)目前移动电话在绍兴市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的高潮尚未真正到来。(H)1996、1997两年的需求将分别达到11000户和15000户左右。(三)目前移动电话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宣传使用方法和搞好售后服务上,以便为发展高潮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四)移动电话初装费价格应该稳定一个时期,并尽量少出台…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2007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固定电话用户3.7亿,移动电话用户5.3亿,电话用户总数已达9亿。从普及程度分析.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40.3部盾人;住宅电话普及率21.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9.9部/百人。充分说明,电话银行发展已经有雄厚的基础,谁首先抢分这片“天下”,谁就会长期分享更多信息经济增长带动的效益。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商业银行对电话银行业务的积极投入,服务渠道、业务流程不断改善,蓄势待发的格局更加显现,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统计口径提出问题,指出目前在移动电话用户统计方面的偏差,提出应建立一个优良的移动电话用户信息系统和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以便将所有的移动电话用户统一纳入网络化管理之中,准确统计,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监督和咨询职能,促进移动电话市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海统计》2007,(5):42-42
2007年一季度报表显示,截至三月底,我省移动、固定电话拥有量已突破三百万户,达到307.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81.2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26.2万户。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移动电话发展现状当前上海移动电话发展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1.上海移动电话发展十分迅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移动通信能力不断增加.如上海移动通信公司目前移动电话容量已突破300万门,较1992年增长数十倍,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联网和漫游.(2)移动电话用户迅速增长.截止到2000年8月份,上海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280万户,较1992年增长238.3倍.(3)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目前上海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到21.4%,即上海目前5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人拥有手机,上海移动电话普及率较1992年净增21.2个百分点.移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员流动性大,信息化程度高,移动电话拥有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迄今为止深圳全球通用户总数已达 9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 20%。掌握移动电话市场发展变化新特点对制定科学的市场对策了解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深圳商报》1998年有关对深圳市移动电话(即手机)用户的市场调查报告,最初使用的手机机型中拥有比例最高的是“爱立信”牌的手机。其次是“摩托罗拉”,再次是“诺基亚”。这三大类手机几乎占据了市场90%的份额。故本文将除这三类品牌外的其它品牌归为“其它”类,从讨论上…  相似文献   

10.
高锡荣 《统计研究》2007,24(9):37-42
运用两阶段固定效应法,本文估计了中国三大语音通信市场的常弹性Marshall需求函数,结果显示:三大语音通信市场的需求都是无价格弹性的,固定本地电话对固定长途电话市场的需求具有互补效应,对移动电话市场的需求具有替代效应;固定长途电话对移动电话市场的需求具有互补效应。三大语音通信市场中,只有固定本地电话市场具有显著的需求收入效应,固定电话用户对固定本地电话市场的需求具有促进作用,对移动地电话市场的需求具有抑制作用,而移动电话用户对移动电话市场和固定长途电话市场的需求皆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消费时尚正在向移动通信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移动电话(手机)进入我国市场并逐步兴起的时间并不长,初期它主要是一些官员和商务人员才拥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拥有者身份和地位的高档消费品,经过几年的发展,手机用户越来越多,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离不开的通讯工具。一般说来,在所有的手机用户中,大学生用户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追逐时尚,具有较强的审美观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浙江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收入状况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从1978年的304元上升到2000年的9279元 ,22年间名义收入提高了29.52倍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年均实际收入增长了9.5 %。2000年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7.76 % ,仅低于上海、北京、广东 ,位居全国第4位。2001年前三季度浙江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首次超过广东 ,跃居全国第3位。但“九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率为8.11% ,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实际增长率 ,尤其是较“八五”期间的12.84% ,增长率的回落较为明显。从收入…  相似文献   

13.
对丽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高。1990—1998年的8年中,丽水仅在1996年出现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其他年份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1999—2004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高,各年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0、1.14、0.82、1.18、1.97和L46。特别是2002年之后,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电力消费增长则更快,2002年到2004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为15.8%、28.6%和21.8%,分别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4、14.1和6.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统计》2001,(10):23-24
据毕节市农调所2001年前三季度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不含储蓄借贷支出)人均为783.86元,比上年同期的人均711.83元增加72.03元,增长10.12%。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2000-2014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9个国家(地区)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国别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经对数化处理后的ICT与经济增长均有良好的平稳性,表明ICT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ICT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但贡献弹性集中在01之间,属于缺乏弹性状态;因特网的投入产出弹性要高于移动电话,相对而言,经济增长对因特网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移动电话,但近年来移动电话发展迅猛,从长期来看,该区域移动通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超过因特网;从国别区域来看,中东、中亚、南亚国家ICT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东欧、东亚国家。  相似文献   

16.
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消费需求既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同样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不懈追求和新的增长点。本文较为全面深入地总结和剖析了青岛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变化趋势和制约因素.提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若干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推动青岛市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绿色消费制度建设主要侧重于激励制度建设,而在责任制度建设方面却十分欠缺。然而,从制度贯彻实施意义上说.责任制度建设更显重要,我国在加强绿色消费激励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强化绿色消费责任制度建设。德国、日本的绿色消费责任制度,明确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在绿色消费发展中的责任.有效地促进了绿色消费的发展。我国发展绿色消费需要引进“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以促使企业对其产品从生产、销售到回收处置都切实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我国还应建立消费者责任制度。消费者责任,根据消费活动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前消费行为的责任和后消费行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南京邮电大学内网上进行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并分别采用描述统计、假设检验(t检验)、列联表分析(拟合优度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为1002元,男生和女生月消费均值相等,男生和女生中非理性消费的比例一致,大学生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近似比值为0.289。  相似文献   

19.
女性消费潜力正在成倍增长,这一点可能很多女性都不自知.而大多数企业对此也并未重视。妇女正在掀起第二次革命,革命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世界一时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7,(1):43-43
近三年来,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消费形式也由单一的物质型消费向物质加服务型消费转变,服务性消费逐渐升温。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907.55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0.6%,年均增长12.4%,增长幅度高于消费性支出6.4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