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构建和谐,首先认识不和谐,当前我国社会某些不和谐表现影响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对此应当做到以发展促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健全矛盾解决机制,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正成为全国各级政府和干部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为此,各地掀起了一股社会管理创新的热潮,产生了一大批崭新的工作方法和举措。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与此要求相对照,各地出现的具体性创新措施虽然有助于推动政府工作的局部改善,但局限性却也非常明显:难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再加上各地的创新历来就存在着的各自为战、难以持续等问题,社会管理创新着实尚需要一个通盘的考虑和规划。  相似文献   

3.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膨胀,有限的资源被过度开采,人类的生存环境开始受到有力的挑战。同时,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的不断升级,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都凸显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趋势。由此,人们开始关注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和谐理论的研究。然而,和谐并不是无矛盾的一团和气状态,也不是各个和谐主体的绝对平等,而是在矛盾斗争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同时,和谐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表现为旧的和谐不断被打破变为不和谐,不和谐自身的矛盾斗争又促使新的和谐得到实现。由此,本文着重从人…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4-19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冉新 《南方论刊》2011,(12):62-63,102
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霸权主义、资源的争夺、局部的战乱与和平、生态环境的肆意破环、食品医药的不安全、道德滑坡等都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出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特别是当前贫富悬殊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这些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不仅会使人类的精神堕落,也会严重损害社会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因此,21世纪伦理价值观的重建迫在眉睫。本文重新解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天体和谐说",发掘出其具有现代价值的伦理思想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试图探索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是矛盾统一体,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和环境整体和谐发展。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解决好人类对环境利益的公平分享问题,这需要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条件下正确处理资本、体制、文化、民生等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冲突,探讨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对策,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和谐”与“不和谐”在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1、市场机制与政府权力之间的矛盾。当前,由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改革,落  相似文献   

8.
和谐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即现实的人本视野。当下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人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抽象和谐层面。和谐人的核心存在范式是工作和谐人,其本质是共同创造、占有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和谐人的现实意蕴和价值预示了和谐人的养成路径,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个人工作能力特别是工作创造力、优化社会生产关系和个人工作关系特别是公平分配关系统一起来;要把全面人教育与和谐人教育融和起来,确立全面和谐人教育理念;要在总体的和谐与片段的冲突中建构和谐人的生活、工作共同体关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双困生”就业指导的立体实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双困生"的就业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不和谐发展,是"双困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要解决好"双困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主客观条件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社会、高校、家庭及"双困生"都要成为构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魏涛 《兰州学刊》2011,(2):8-11
当下社会中普范意义上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注重对儒家“仁礼”观的吸收,重视公共性问题和群体意识,在实践层面往往以“一团和气”抑或“同而不和”为主要特征,忽视了基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所引发的对和谐的异化作用。而传统道家所倡导的“真人意识”,因其以“返朴归真”“道法自然”为核心价值理念,对于当下社会发展扭结的解决大有裨益。激发传统道家的“真人意识”,实现“礼化”和谐向“真化”和谐的转型,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创建和谐社会是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要求。社会的和谐不仅要有物质做基础,更要有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做保障。当前,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和党内干部队严重腐败成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和主要矛盾,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了人民的不满,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从组织、思想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果断措施,防止两极分化,消除腐败问题,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并用革命的手段解决执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大和谐、大团结、大发展,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认为"和谐社会"的思想原则表现为"情欲引力",傅立叶的"社会和谐"理论是围绕"情欲引力"展开的,"情欲引力论"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傅立叶认为"社会不和谐"是"文明制度"压抑了人们的种种情欲,人们不仅不能满足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而且也不能满足自身社会结合的需要.并且主张建立情欲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的和谐来实现"社会和谐".傅立叶的"社会和谐"理论虽然有缺陷,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没有社会的公正便没有社会的和谐。当可以支配社会资源的社会公共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和严格监督时,社会公正便难以保障,不公正现象随之而来:腐败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以利益集团化为主要表现的社会结构性不公正;收入分配的不公正导致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群体差异;人为造成的制度安排上的不公正使得户籍问题、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凸显。上述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构建公正社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小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指引我们创造了20余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代价;“和谐”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处在攻坚阶段时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在对“小康”扬弃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问题,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系统总结和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思想和发展理念的升华与成熟,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90后"女大学生们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心态等因素,常常引发宿舍不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与不良事件,严重影响了女生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良好和谐的宿舍氛围。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主观方面、辅导员管理层面分析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问题,以期有效引导和促进"90"女大学生健康发展,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6.
“消费异化”与精神家园的失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艳 《理论界》2006,(12):160-161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享受消费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的同时,却沦为了消费的奴隶,人们在消费中迷失了自我,进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如何在和谐的社会中塑造和谐的消费观,完善消费结构,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村民自治建设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尽管如此,它的现状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两委”关系不协调、政治格局不和谐、发展不平衡、相关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瓶颈”。本文就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以获得关于村民自治发展与完善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既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各种有利条件,也带来了不少不和谐的问题,从而阻碍了社会整体的、持续和协调的发展。造成不和谐问题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围绕体制、制度和政策创新公正性问题,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的考察,揭示制度安排相对公正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并试图强调说明,制度作为社会状态函数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其公正合理与否绝对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否紧紧相连,指出中国目前制度和政策安排短缺、匮乏,尤其是公正有效的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桎梏,文章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开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展开的同时,知识分子的“相对贫困化”,以及知识产品的“疲软”现象构成了一种影响改革主旋律的不和谐之音。愈来愈多的致力于变革中国面貌的领导者和企业家们已经注意到了与知识分子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后劲”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和探讨知识分子是否存在着“脱贫致富”的问题,以及如何开放各种渠道  相似文献   

20.
于兰英 《船山学刊》2008,(3):159-161
先秦音乐“和谐”观是包含音乐、审美和社会伦理在内的一种综合观念。“和谐”最初专指音的谐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西周开始由音和演变为政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和谐”观念开始普遍化、伦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