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起源于法国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西方后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与萨特齐名的加缪的代表作《鼠疫》就是对存在主义文学家“荒诞与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本文从创作四要素即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方面展开论述。透过长篇小说《鼠疫》这一斑窥视了存在主义文学全豹的哲学意义、艺术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派人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掀起新文学运动以后,章士钊从文学的形式到文学的内容都对新文学运动的主张提出了激烈的批评。章士钊与新文化派在文学思想上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双方的社会变革思想不同而引起的。新文化派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激进型,主张彻底改造现实和与传统决裂;章士钊的社会变革思想属于渐进型,主张新旧调和,反对除旧布新。由于章士钊的新旧调和论具有鲜明的保守色彩,所以章士钊在批评新文学运动过程中所提出的文学主张基本上是保守的。  相似文献   

3.
“艺文志派”是东北沦陷时期创作最丰富、活动最频繁、其背景和构成也最复杂的一个文学派别。本文从把握该派成员在一种急于在文学上“造坛”的心态支配下,从最初借助一般日本文化人的力量来发展“满洲文学”到同日伪官方发生联系的历史过程入手,剖析了构成该派主要创作倾向的“写印主义”的实质。本文进而分析了艺文志派4位主要成员从不同侧面对外来文学的借鉴和在不同程度上对民族文化的固守,认为以忧虑低沉的笔调展现“暗”的现实世界和在艺术表现上的“深藏”,成为该派竭力避免自身沉沦和触犯当局禁忌两种危险的努力,而这种努力造成了该派作品思想内容的斑杂和艺术技法的多变。  相似文献   

4.
新感觉派小说既是现代都市文学的开端,更是一种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先锋性创作;一方面现代“都市”景观为其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创作语境,另一方面“人”与“城市”的现代性关系诱使他们从“感觉”上体验现代性生存的要求,探索现代人自我存在的证明和生存空间的延展.就其创作本身而言,新感觉派小说通过对都市文明“恶之花”的透视来凸显生命存在的异化,这种有关“异化”的艺术“感觉”接近存在主义的话语内涵,从而展现了荒诞畸形的都市文明和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感,文学于是作为人类存在的象征来得到表现.与日本的新感觉派相比,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由于“感觉”对“都市”的过分沉溺,以致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非中国”和“非现实”的文化身份上的暧昧,它匮乏那种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和对生命存在进行深刻体验的灵性,其存在主义质素不免带有几分浮掠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月派和余光中之间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余光中是在“新月”的光照中登上诗坛的.余光中接受了新月派所秉持的自由主义文艺观,强调自由、人性在文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来建构文学理论,规范文学创作;余光中还接受了新月派所倡导的“理性”文学精神,并从创作主体和接受客体两个角度对之加以发展完善,以此在主客体的距离中找到更富有蕴藉与内涵的诗美;面对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创作主张,余光中提出了“形式第二义”的见解,这是在闻一多“三美”诗观基础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发展,而这些理论建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新月派由于过分重视格律而带来的束缚思想与诗体僵化的现实困境,从而在新诗诗体方面完成了对新月派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在“反传统”的口号声中发展起来的。暂且不论这种“反传统”是否言过其实.但它调实有许多与传统文学通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它的新颖性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它的出现,伴随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的崛起。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的把握,或者说是对现实世界的审美的评判。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对丈学必须“真实地后映生活”这一创作原则的否定。我们承认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但这并不仅仅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反映”,更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审美的反映。既然文学是“反映”,就必然有一个真实性问题,因为“真…  相似文献   

7.
西方荒诞派文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明显形成的具有相似的文学见解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文学流派,但它有一个共同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哲学,“荒诞”概念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加谬在《西诸福斯神话》里系统地阐发“荒诞”理论,使荒诞派文学有了思想基础。“荒诞意识是现代人面对社会、而对现实、面对世界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感到无法解释,因而产生困惑,最终以扭曲的方式去评判和表现这些现象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荒诞派文学是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从20年代卡夫卡的“异化小说”开始,它经历了30年代法国的“人类处境小说”,40年代的存在主义文学和50年代的荒诞派戏剧,掀起了“荒诞”的高潮,最后到60年代扩延到美国的“黑  相似文献   

8.
《秃头歌女》作为荒诞派的开山奠基之作,以它独有的创作风格和表演形式对传统的戏剧进行了大胆地突破.剧作中的“荒诞”表现在人物的语言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它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反戏剧”,作家用荒诞的方式表现现实世界的荒诞,又用荒诞的方式反抗现实的荒诞,然而真正是我们感到荒谬的是虽然荒诞派剧作家们认为理性本身也是一种荒诞,但荒诞派戏剧正是他们长期理性思索的成果,这究竟是他们的失败,亦或是他们的成功呢?  相似文献   

9.
正当自然主义文学风行日本文坛的时候,夏目漱石也步入了文坛,以其完全不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他在《文艺的哲学基础》中主张文艺不可能没有理想,反自然主义文学“写真实”、“无解决”的主张。而他的创作,尤其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则是他的文学理想的实践。作为一个杰出作家,夏目漱  相似文献   

10.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哲学家伽缪站在存在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面对着荒谬感有三种不同的反应。他的这种哲学思想既体现在其哲学作品中,亦是其文学著作的主题思想。中国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是一部在世界上都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巨著,其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对伽缪与曹雪芹作了一些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的现代技法看20世纪文学思潮的发展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现代技法是相对于小说的传统技法而言的。小说的传统技法,如表达技巧: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如修辞技巧:衬托(正衬、反衬、侧衬)悬念、同感等;如艺术技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蔬密有序、曲直互补、抑扬顿挫、断续有法、隐显适度等。小说的现代技法,如意识流、黑色幽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以"自然"论文学,汉朝《淮南子》即有记载,自西晋以来.以"自然"论文艺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但直到魏晋六朝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论文学观。刘勰以"自然之道"作为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文学发生上的"自然感吟",文章风格上的"自然之势".文学创作上的"率直委和"、自然"情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体系化、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形成的理学派别,因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理"是形而上学之"道",是宇宙的本源),在后世被人们称为"道学派"。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主要在南宋孝宗乾、淳年间,其在理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辞赋创作,无论是书院类辞赋还是世俗类辞赋,理学思想始终都是统摄其作品的主线,但其赋作并没因此陷入单纯说理的困境,相反在其辞赋中朱熹把文道关系结合得恰如其分,形成了醇厚典雅,雍容不迫,寓理于景的文风,他的辞赋作品也因此被同时代或后代人视为骚体赋作的楷模,具有了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撇开文学价值,青年马克思的诗作是以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哲学世界观。马克思这一时期尽管受浪漫派思想和写作风格的深刻影响,但是在诗歌中,他对于浪漫派耽于艺术,希望借此来解决理想与现实对立的做法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排斥。这促使他接近充满现实感的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然而,这个思想团体也没能满足马克思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晚明与反理学思潮伴生的任情纵欲的文学观念,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多倡导传统的儒家政教文学思想,重新树立起宋明理学在思想意识领域的统治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力,使得追求个性解放的文学观念在明清之际乃至其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贯穿始终。这种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造成文学思想的空前活跃,进而演化出文学创作流派纷呈的繁盛景观  相似文献   

17.
朱子哲学思想中有着强烈的尊阳抑阴倾向,他认为君子人格的形成源于其对天地清刚之气的禀赋。因此,他论文艺也推崇阳刚之美,具体表现为对书法与诗文劲健雄浑笔力的提倡。朱子论文艺常与主体人品相关联,他认为劲健雄浑的笔力是创作主体君子型人格、高逸胸次与慷慨气节之体现,文风关乎世风,所以对文艺劲健笔力的推崇可扭转萎靡世风,从而振起士人精神。朱子的文艺思想是在其理学思想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因此只有打破各艺术门类分离研究的现有格局,采取融通与交叉的研究方法,才能深入把握其整体文艺观。  相似文献   

18.
学界在谈到梁启超的文学思想时,往往只关注其叱咤风云的"三界革命",而忽略了他后期与文学相关的学术活动。考察这些学术活动,会发现他文学观念前后期的巨大反差,呈现出鲜明的从功利到审美的发展路向。梁启超文学思想的流变,既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文学思潮变迁的缩影,也是过渡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9.
陈梦林一身二任,史学家的严谨与文学家的情思,使其方志编纂与文学创作相互融通,互相影响。一方面,文学思想烙上方志学的印迹。主张文学教化论,强调文学家的史学趣味,酷爱用典,融学术考证于山水观照,呈现出重征求实的方志学考辩色彩。另一方面,方志编纂带有更多的文学色彩。重视收录地方文学文献,以独特的文学敏感性捕捉历史文献材料中文学的特殊魅力,编排模式与写作方式均体现出自觉的文学意识,为台湾方志修纂树立典范,泽被深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康海在散曲、散文、诗歌方面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分析,认为康海是明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明代中期是可以与李梦阳相提并论的文学家,他们共同领导了文学的复古运动,对明代中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其性格耿介直率,张扬凌厉,受到"刘瑾事件"影响,罢黜回乡后又过度的放浪形骸,纵情恣肆,引起了后人对其品格误解,但这并不能影响其文学成就及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