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1994年至2003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规模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规模效应,但其成因与国外不同;2、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中国的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信息流动及其市场分割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Cheung(1996)提出的CCF方法研究了境内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状况的对比来检验市场之间分割状况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内外证券市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正在逐步减弱,信息流动和波动溢出效应越来越强。从信息流动的方向看。研究发现,国内A股市场对于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并不——香港证券市场对于国内A股市场却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影响下证券市场联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志坚  徐迪  谢赤 《管理评论》2009,21(2):33-39,91
2007年在关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了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与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深化,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与世界证券市场的联动效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在金融危机深化时期,这种联动效应明显增强。此外,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德国与香港证券市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向量GARCH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中上海A股市场、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给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市场均不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融合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A股市场账面-市价比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4年到2003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账面-市价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账面市价比效应;二、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账面-市价比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我国的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四、在我国,价值投资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6.
张爽 《决策与信息》2010,(9):177-178
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状态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技术分析中的移动平均线策略来验证投资者能否以此获得超常收益,从而检验中国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本文选取上证综合指数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利用移动平均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说明中国证券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逐渐消失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在早期具有明显的星期五效应,而在星期一和星期二的收益普遍较低。结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是造成我国股市早期星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T 1交易制度下,星期五的高收益率是要补偿两天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导致星期效应的不同表现。然而,滚动样本检验和分年度检验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消失。这说明了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的存在性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描述的Beta系数,本文发现,使用不同市场收益率的算法计算出来的Beta系数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存在以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的Beta系数,在相同的研究过程中得出不相同的结果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证券市场,至少是在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段,CAPM模型是成立的。本文还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并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但是在按照是否被纳入计算成份类指数的标准将股票进行分类,即分为成份股和非成份股,这两大类股票的Beta系数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还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几乎不存在支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无风险收益率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三因素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长荣  马永开 《管理学报》2005,2(5):591-596
Fama等的因素模型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好地描述了股票收益率横截面数据的变动.采用深市的股票数据(1996-01~2003-12)对Fama等的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进行了检验.证明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是成立的,而且对三因素模型回归系数的稳定性和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是否有"新年效应"现象,得到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账面市场价值比公司(除小规模公司)具有"一月效应",m/M组合具有"二月效应".研究结果为投资组合选择、预测、决策及其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蔓延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地区证券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特别是这一轮金融危机下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美国三地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三地证券市场的联动关系得到加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美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本文还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得出结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金融危机信息的反应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都不及香港和美国证券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投资者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规模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回顾了异象中公司规模效应的研究历程,分别基于流通值和总市值对深市和沪市的规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作为市值度量的流通值和总市值的选择对不同规模组合收益率的排序没有本质的影响。②深市无论是从总市值还是流通市值的规模排序,其组合呈现出“规模效应”即收益率与规模成反比;而沪市的中盘股投资组合收益率明显好于其它两个组合。③深、沪两市收益率均不存在“季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弱有效吗?——来自数据挖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已有的有效性检验方法大都基于某个全局性的数学模型,忽略了序列中某些局部模式的预测作用,由此得出“市场有效”的结论有失偏颇。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TSEOPM,寻找时间序列中具有预测作用的局部征兆模式,并用其实证我国沪、深A股市场近年来收益的短期可预测性,结果表明基于局部征兆模式获得的收益显著好于非征兆模式,通过历史价格分析可以带来一定的短期超额收益,因而说明我国股市还没有达到弱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7~2009年基金十大重仓股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研究重仓股在不同阶段波动率的特征———微观层面基金行为对这种波动率的直接动量冲击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层面沪深300指数对此波动率的联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基金增仓和持股可以减小股票波动率,但减仓会加大股票波动率,呈现出非对称稳定市场的特性。在金融市场层面分析上,论文应用溢出效应检验互谱分析方法,发现这种波动率主要是由基金持股组合调整造成的,市场波动对个股波动率影响不大,即股票波动率主要是由基金交易行为造成所引致。  相似文献   

14.
加密货币这一新兴的金融市场目前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基于多重分形降趋移动平均交叉相关分析法(MFXDMA),以4类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和莱特币)、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加密货币单一市场、交叉市场间收益率的多重分形特征,以及加密货币和上证指数、恒生指数交叉相关性的多重分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和莱特币各单独市场的收益率具有长记忆性、非对称的多重分形特征。4个加密货币市场中以太坊的市场效率最强,而比特币的市场效率最弱。加密货币市场对内地股市和香港股市产生了一定影响,市场间的交叉相关持续性增强。通过对比特币、比特币和以太坊交叉市场采用中心和前向移动平均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本文使用后向移动平均法的结果是稳健的。最后通过滑动窗技术,研究了单一市场和跨市场相关性、波动函数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比特币和以太坊,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时变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上证指数比恒生指数更易受加密货币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VEC格兰杰因果检验,使用2005年6月20日至2008年1月11日的新增A股开户数和沪深300指数日交易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增开户数和股票价格及成交金额间的长短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新增A股开户投资者在开户后10个左右的交易日开始介入市场;新增A股开户数与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是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的长期原因,沪深300指数及其成交金额变化是新增A股开户数变化的短期原因;A股市场仍具备资金推动型投机市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券市场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形市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R/ S 分析方法、BDS 检验对中国证券市场收益率波动 的长记忆性、易变性的期限结构、非周期性循环、非正态分布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分 形市场假说比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更好地描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2018年3月上海原油期货INE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以来,目前已成为规模仅次于WTI和Brent原油期货的第三大国际原油期货,随市场容量的持续增长,上海原油期货在准确地反映市场基本面变化的同时,具有更为灵敏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如何判别中国原油期货是否有助于规避全球原油市场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拟从动态条件风险溢出的角度探索上海原油期货对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有效性。选取了2002至2020年约4000多个日度数据,分别对比了4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与2组股票综合指数的相关影响。基于DCC-MGARCH模型,本文依次研究了多元国际原油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动态关联性、重大突发事件对二者相关性的影响以及采用CoVaR量化了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对两组股票综合指数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两组股票是原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中国(美国)结构突变点时间点分别是5(3)个,这与突发性重大经济、政治等事件的时间点高度吻合;国际证据表明,INE对中美股票市场的CoVaR最小,且原油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CoVaR更低。本文揭示了一些新的证据,验证了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启动有利于实现与国际风险脱钩,并建议风险监管部门改善系统性风险可以采取平滑对冲重大突发事件期间的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18.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管理世界》2020,(1):167-186,241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文莉 《管理学报》2012,(7):1046-1051
考察了股市收益波动与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违规举债炒股行为。研究发现:股市收益波动与公司负债水平正相关,即上市公司会根据市场收益情况举债进行证券投资决策,这种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政府的监管政策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存在违规举债炒股行为,检验了政策效果并明确了监管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惯性/反转效应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中国股票市场上不能直接实施惯性/反转投资策略的事实,提出能灵活抓住惯性/反转效应的惯性因子跟踪策略。通过建立和求解惯性因子跟踪策略模型,我们发现,在允许卖空的条件下,最优惯性因子跟踪组合满足两基金分离定理,两基金分别是惯性因子模仿组合和最小方差组合。选择沪深300十大行业指数作为风险资产的代表,实证考察惯性因子跟踪组合的业绩,并与等权组合和最小方差组合的业绩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惯性因子跟踪组合可以在保持和等权组合、最小方差组合风险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带来更高的收益水平和夏普比率,平均而言,惯性因子跟踪组合的年化超额收益率(8.88%)比等权组合的年化超额收益率高出3.7%,夏普比率(0.42)高出0.18;即便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惯性因子跟踪组合的净夏普比率仍然高出等权组合0.16;综合上方获利和下方风险控制两个方面看,惯性因子跟踪组合优于等权组合。惯性因子跟踪策略的有效性相对于惯性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样本数据选择区间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