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院士制度起步很晚 ,恢复和建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更是步履维艰。为此 ,党、政府以及领导人与社会科学界 ,已就这一重大问题做过大量的工作 ,包括论证、讨论和呼吁等 ,尤其是 1980年、1993年和 1994年 ,相继恢复和设立起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制度与工程院院士制度以来 ,要求恢复和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士制度的呼吁与讨论更趋热烈。社会科学院士制度是对有重大社会科学成就者的一种认可和激励机制 ,是全面落实“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以及“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得力措施。社会科学使命重大 ,恢复和建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势在必行 ,不能再拖延了。  相似文献   

2.
正"施一公教授现在在国外,不便接受采访。"2013年5月6日,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施一公的秘书这样回答。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当选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就在两年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中,施一公却"意外"落选———"意外",是当时很多媒体给出的说法。落选国内院士、却当选美国双院士,施一公的经历再次引发公众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和反思。"1997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于2006年7月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制度,这一举措恰逢其时、深得人心,尤其得到了全国社会科学界的大力拥护,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然而,仍有个别人反对,张箭教授就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反对者。我们认为,反对者的观点是站不住的。  相似文献   

4.
据 2 0 0 3年 3月 1日光明日报报道 ,年内国家教育部将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其中一大举措施是 :“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 ,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科学院院士相应的待遇。”该项计划还包括重大课题攻关、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奖励、学术精品奖励、文科教育改革、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6项计划 ,以及启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继续实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新人培养计划等 1 0项举措。对实施计…  相似文献   

5.
瞿金平 1957年6月出生,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自1977年在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塑料机械及加工本科专业以来,瞿金平院士在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工作30余年,是一位华南理工大学培养出来的院士。此次当选,使得华南理工大学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增至7人。瞿院士对社会科学颇具兴趣,也是本刊的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院士的数量与质量标志一个国家或省科学技术人才的含量和发展水平。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有院士1000余人,其中湘籍院士和在湘工作期间当选的院士91人。《三湘院士风采录》生动展示了三湘院士热爱祖国,求实创新,献身科技,敢为人先的院士精神,是一部全面展规院士思想、业绩、风采的首创佳作。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院士产业化"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战略途径。通过"院士产业化"将新兴科技成果作为新兴产品培育之"源",再以新兴产品作为新兴产业开发的"种",进而形成新兴"种产业",新兴种产业集聚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群,由此推动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院士产业化运作机制构建路径是横向途径与纵向环节的耦合机制,构建对策是成立院士产业化管理委员会和构建院士产业化运作的研发转化单元、项目遴选机制、科学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是中国女性科学群体产生的必要土壤,女院士是女性科学形象的高峰标志。文章以中国女院士群体为样本,试图厘清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女院士的教育成长轨迹,以期为现当代女子科技教育提供借鉴参考,展示我国女院士的整体风采。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中华魂》2013,(7):42-45
朱光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1924年12月出生于湖北宜昌,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弹、氢弹的试验和研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要求。明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对于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1983年至2017年间的7046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主题文献,运用Cite 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该研究主题的总体发展历程、样态和热点主题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剖析。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多样性显著;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理论创新性不足;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比较热衷于对量化评价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于11月10日至11日在河海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学视域下的院士年龄结构——以中国工程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程院院士群体的当选年龄以51-70岁为最多,平均值为64岁。偏高的院士当选年龄和偏高的院士平均年龄不利于国家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只有综合运用以科技政策为主的包括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在内的多种理论和知识,把握科学家群体的特殊属性及要求,完善院士选拔制度,调整院士的年龄结构,使大多数当选院士处在科学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最佳年龄阶段,才能激励更多适龄科学家胜出,找到有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正确路径,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整个社会的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在欧美等国已有相对成熟的制度。为适应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国际合作与跨文化研究的发展需要,需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研究伦理审查制度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目前首先要从理论上确立价值正向、保护弱者、学术独立与尊重权利等四个原则,以便为进一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伦理审查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陈俊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学界泰斗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学博士、美国得州大学空间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杨元喜一行应邀来到我校做学术指导。下午张祖勋、杨元喜院士在湖北民族学院院长、《湖北民族学院学报》主编戴小明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科学自身和大陆社科界存在着17种情况,现阶段大陆社科界就不宜设院士(或学部委员)。不能驳倒支撑这17种情况的大量例证,不能否定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论证过程,就不能否定那17条理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从未表述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比进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更艰苦这种意见。那样说是对马列主义的曲解,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轻视,是对自然科学技术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科学自身和大陆社科界存在着17种情况,现阶段大陆社科界就不宜设院士(或学部委员).不能驳倒支撑这17种情况的大量例证,不能否定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论证过程,就不能否定那17条理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从未表述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比进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更艰苦这种意见.那样说是对马列主义的曲解,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轻视,是对自然科学技术的不了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陕西省高校两院院士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院士们长期承担大负荷工作,造成严重的“透支健康现象;”(2)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3)院士们对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观念认知水平较高;(4)余暇时间过少,是影响院士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障碍;(5)单调的生活方式造成孤独怕喧闹的心理特征。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重视院士们医疗体检的同时,还应加强院士们体质健康的监督工作;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合院士们的体育锻炼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东南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由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并开始运行。该中心由东南大学牵头,协同江苏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它由3位院士(其中1人为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4位长江学者,4位国家教学名师,共70多位著名专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15日,应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作了题为《剧变中国的建筑传承与创新》的精彩演讲。哈佛大学建筑学系系主任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演讲交流活动。哈佛大学历年来坚持在每个国家遴选最有代表性的1—2位对世界建筑发展贡献卓越的大师前来讲学,何镜堂院士是其近年来邀请的两位中国建筑师之一。何  相似文献   

20.
以院士、博导及博士生三类不同科学家群体对现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的态度和评价的分类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不同样本群体的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各样本群对院士制度相关问题的评价差异.研究发现,科学家群体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往往会因其所处地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不同地位的科学家对特定科学体制的态度差异,无疑在客观上影响科学的社会运行,因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