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市2001年上半年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已于3月份结束。此次开考的是该考试体系中的一级B、二级和四级三个级别,报名考试人数1117人,比第一次考试人数688人增长了62.35%。其中一级B有219人、二级有657人,四级有241人。本次考试中一级B在上海地区是首次开考。全市共设4个试区,38个笔试考场,30个口试考场。  相似文献   

2.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为加强考试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国家考试制度特别提出一些要求,为视自学考试为生命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其“特”之处在于根据中国国情采取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形式,其中,国家考试是维护和建立自学考试声誉的前提,因为整个考试过程除考试命题、教材的编写由教育部自考委统一实施外,其他具体工作是由各省、市有关主考院校自考办公室来负责,每个高校根据各校情况负责相关专业的主考,主考学校下设自考办来履行如下职责:报名、组织考场、阅卷记分、证书发放、考藉管理等,这样自考办对于考试的情况也就最为清楚,通过考试成绩可以反映出各专业的报考情况;通过合格率反映出各助学单位的办学情况;作为全国自考委的基层单位,也能及时传达关于自考的最新政策。因此,称其为自考的“主考官”实不为过,那么,为什么不听听本自“主考官”的指点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同济、财经三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自考办主任,他们分别是余夕同主任、刘小英主任和范正(?)主任。  相似文献   

4.
媒体链接     
七项职业证书考试近日开考近日,全国各地5万多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分别和多个部门行业共同组织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中国数字图形图像应用技术等级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调查分析师证书和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等七项职业证书考试。  相似文献   

5.
在个别师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标准化考试就是考选择题,把标准化考试与考选择题等同起来。因为确有将标准化考试的试题全部采取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的做法。现估且不会论其是非,而将本人关于标准化考试的一些认识略谈一、二,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一种大规模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的、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考题编制标准化,考试实施标准化,阅卷评分标准化,分数组合与解释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这主要是于由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单一、管理定位存在不确定性两方面引起的。应从搞好题库建设 ,实行教考分离及标准化考试 ,依法治考 ,做好学生的考试、缓考资格审查及考试质量评估分析等措施上制止学生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自学考试作为开放教育形式的三种模式:自学十国家考试,自学十助学十国家考试,学校教育十国家考试。分析了自学考试作为一种开放教育的基本特点:充分开放性、教考分离性、国家考试主导性。指出由其基本特点所决定的自学考试教育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14日,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80多万名考生将于12月9日走入考场。他们将竞争139个中央国家机关的8691个职位,其中13797人将走向公务员岗位。考试报名的第一天,由于网络报名人数过多,甚至造成系统瘫痪。58∶1的录取比例,相对于高考2∶1、考研4∶1的考录比,公务员考试无疑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被称为国字号第一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有各种表现形式,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通过正确引导、加强教育,加大考试改革力度,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合理布置考场,严格监考、严肃处理等措施,可以尽可能减少考试作弊行为,促进高校良好学风和考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考试文化,在当代又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本文以自学考试对传统考试文化继承发展为例证,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驱动、考试文化自身的接力扩展、民族恋考心理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提供发展基础等四个方面,分析中国考试文化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原因,并得出建设当代考试文化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推广标准化考试的热潮.不少学科都相继建立了试题库.纵观考试的各个环节,从题型的选择,试卷的编制,到考试的组织及试卷的分析等都呈现出标准化、客观化与科学化的变革势头.这表明在我国高等教育界沿袭多年的传统考试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逐步为现代考试所取代.然而,应当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界所实施的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考试管理与学风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高校通过建立教考分离制度 ,即命题教考分离、监考教考分离、评卷教考分离 ,并制定“考试作弊、勒令退学”政策来杜绝考生考试违纪现象。指出只有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评分标准 ,严格学籍管理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风建设。从实践结果可以看出 :考生违纪现象大为减少 ,杜绝了替考现象 ,避免了阅卷老师打人情分 ,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树立良好学风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标准化考试的应用日益普及。如1985年,广东省曾进行了英语和数学标准化高考;1986年又推广到了山东、辽宁、广西省区。1985年,九江市曾在全市范围内分别进行了两次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标准化实验考试。今年初,我校也在化学系进行了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试点。之所以要实行标准化考试,是因为以往的考试存在着许多弊端。考试要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考试,而要实行标准化考试,又首先必须建立标准化试题题库。虽然目前呼吁实施标准考试的文章不少;但是,关于如何建设题库的文章,尚不多见。笔者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评估中使用的一种重要测量方法。有效的考试不仅给学籍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能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为了使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实际学习水平,摆脱考试过程中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减轻任课教师出题,改卷时的心理负担。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近年来我系在严格考场纪律的同时,对主要专业课程试行教考分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自学考试与社会力量办学相继诞生。在80年代初期,自学考试对社会力量办学只是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这种宏观作用越来越体现在全方位的指导上,较初期更显得深刻具体。一、自学考试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指导作用1.自学考试通过发布专业考试计划,确定考试课程和质量标准、指定学习用书,公布考试时间表,在《自学考试报》上对考试的有关问题进行解惑、解疑,出台自学考试有关政策、规定等均对社会力量办学产生着具体的指导作用,规定着社会力量办学的方向、学科考试标准,使其教学内容与考试规格相衔接,使国家考试…  相似文献   

16.
科举考试与自学考试分别为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大规模社会考试 ,彼此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从考试对象与考试层级、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考试组织与考试管理等角度 ,对科举考试与自学考试进行微观比较 ,可使科举的经验与教训给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忠实的历史警醒。自学考试应改革考试内容、拓展考试功能、严明考试纪律 ,使自身得以在激烈的教育竞争领域继续生存并保持长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自学考试与有关部门、单位关系之探讨梁长城如何处理自学考试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关系,是自学考试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自学考试的管理体制,不仅仅只是由它的内部管理构成,而且还有大量的、多方面的外部管理,体现了自学考试的社会性和开放性这一教育形...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09,(4):56-56
通过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考点网络建设和优化,截至目前托福网考(TOEFL iBT)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考试网络规模已经成功拓展到全国38个城市142个考场。2009年全年托福网考总考位量自去年的13万业已增长至近20万,极大地缓解了早期考位紧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从就业、考试、招生、教学等环节分析了自学考试公信危机,提出了开展自学考试公信力建设,正确培育自学考试公信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建立公平的就业准入机制,需要教育界出重招,树立科学考试观,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增强自学考试的透明性,保障学生公正平等获取信息,加强道德建设,增强行列自律。让自考文凭持有者能够与全日制文凭持有者真正享有同等权力、共享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自考学习对象的客观条件和最终培养目标,用教育创新的观念,把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定位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天赋和潜能上,定位在充分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在适应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基础上。坚持自学考试质与量的统一,实现自学考试从国家考试的单一性转变为适应自考生学习需求及社会的人才需求的质量观,促进自学考试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