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48-155
明清时期,流民是山区开发伴生的社会问题之一。在闽浙赣毗邻山区,为防范流民滋事,明清两代长期奉行封禁政策。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区开发的形式不同,流民各具特点,封禁实践亦相距甚远。明前期,从事坑冶的矿徒极具流动性和危险性,封禁执行严格。明中后期,从事造纸的槽工流动性相对较弱,官府允许其在封禁外缘地区进行毛竹种植和纸张生产等活动,封禁政策出现了松动。清雍正以后,从事土地开垦和农业种植的棚民,与山外的农民无实质差异,官府默认其开垦禁山,封禁饬令如一纸具文。这表明,明清两代应对流民问题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明代为防范叛乱而严禁人口流动;清朝害怕"天下有事",但施政时颇注意贫民生计,以致封禁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2.
剪纸艺术的变迁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纸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态,对剪纸艺术的变迁进行分析与研究,使我们对民间剪纸的历史演变以及多元化的生存状态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扬的任务,应从个人传承过渡到社会传承,并着眼于经济上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上的宁夏 ,地处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民族融汇过渡的地带。游牧民族的南下与农牧界线推移密切相关 ,畜牧与农耕交替出现。西周时期 ,宁夏境内气候温和湿润 ,生态环境良好 ;秦汉时期 ,由于移民与屯垦 ,生态环境开始变化 ;南北朝时期 ,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时期 ;隋唐时期基本是农牧并举 ,生态平衡发展 ,安史之乱后发生变化 ;宋元时期南部生态逐渐恶化 ,北部相对得以保持 ;明代由于军屯和战争 ,是宁夏生态环境恶化最厉害的时期 ;清代中前期有所恢复 ,后期再度遭战乱的毁坏 ,尤其是南部黄土高原。宁夏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4.
探讨浙江萤石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中的问题,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结合浙江的实际,提出合理利用,规划开采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宁夏南部山区的社会发展不仅是单纯的经济现象 ,而且还是一种全面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人参与的 ,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宁夏南部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终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群众社会心理的变迁程度  相似文献   

6.
汉代是黄河变迁史上的重要时期,黄河主河道在西汉时几经变动,最终于东汉初固定于现行河道,并持续八百多年时间至唐后期,为今天确定黄河三角洲的地域范围提供了历史依据;伴随黄河决溢而产生的滩涂和在入海口不断淤积的新增土地,成为黄河三角洲吸引外来人口从事开发的重要动力;汉代黄河三角洲在经济、人口、城市和文化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7.
特贫山区退耕还林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个案 ,力求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从退耕还林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 ,提出了特别贫困山区退耕还林能否成功的根本之一 ,就是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开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简要指出贫困山区在退耕还林中人力开发的基本方向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有助于促进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 ,有助于促进我国在扶贫开发政策调整中突出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明清滥伐森林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升 《河北学刊》2005,25(5):134-138
历史上的海河流域山区曾经草深林密。明中叶以后,北京城的营建、烧炭、冶炼、战争破坏、滥建寺庙塔观及毁林开荒等,致使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不仅累积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我国通俗小说经历了由人文精神高扬到暴露谴责社会现状再到重塑传统纲常的发展演变过程,有了长足发展,却也遭受了四次大规模禁毁。被禁毁的通俗小说包括明清统治者认为动摇其统治的;认为有伤风化的;认为触犯他们种族尊严的。  相似文献   

10.
"特殊行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成本"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本文从分析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提出的背景入手,对现有会计准则的资产弃置费用具体规定进行阐述和分析,针对矿产开发企业的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特殊性,提出现行会计准则在操作层面上指导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规范矿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不利于完善成本补偿制度,最后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矿产企业弃置费用的会计政策,提出了对矿产开发企业弃置费用金额的准确确认和计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东最早的散文笔记出现于汉代,历经唐宋,至明清达到空前繁盛,不仅门类多,数量亦不少.但由于各种原因,湮没亦不少.目下存留下来的一些罕为人知的珍希笔记,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可补史乘之缺.  相似文献   

12.
明清广东的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明清广东社学的发展概况、明清广东社学在建制规模、经费学田、教学内容、社师遴选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社学在广东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等.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经过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末日俄帝国主义的掠夺性采伐,森林资源削减,相应地生态环境恶化.研究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过程,探寻造成森林变迁及生态环境演化的原因,无疑对当今生态保护及林业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探寻现代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渊源的角度对明清时期的道制进行考察,可以将明清时期的道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的道,即事务性的道,一是在一省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的道,即分巡、分守、兵备道.后者是行政督察专员区制度的直接来源,其设置于明代,旨在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清代,巡、守、兵备道设置趋于合一,由功能单一的机构向集民、财、军及其他各种专项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转变,民国时期固定为省县之间的地方层级.从制度承袭的角度来讲,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直承民国时期道的建制;从运行机制与性质职能角度来讲.则与明清时期的道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生活和理论表述两个层面上观察,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儒家价值观展现出"僵化"、"求新"和"转型"三种态势."僵化"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批批僵硬的腐儒和大量妇女"残酷"的守节现象;"求新"则表现为"情"、"欲"等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肯定;"转型"则展现为"走向近代"和"走向整合"两个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的"转型"关联着今天人类的价值观转向.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的风水信仰与政府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地方政府对风水信仰的态度为视点,分析了造成政府对风水信仰矛盾态度的社会历史原因;认为地方政府对风水信仰的矛盾态度,实质上高度统一于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指出:民间信仰是否有利于地方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其关键不在于民间信仰的内容本身,也不在于民间信仰的表达方式,而在于官方能否充分依托和利用地方社会的精英阶层,主动掌握民间信仰的话语权而因利势导。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7,(4):66-70
发型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民间文化等的变迁,而呈现出的独特艺术风貌。通过服饰博物馆的实物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查阅可知:明朝女子的发型是由拘谨而转变典雅,由简单到复杂;清朝满汉女子的发型开始各自保留自己的特点,之后共存融合。  相似文献   

18.
明清禁毁戏曲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禁毁剧本剧目的影响是有限而隐性的;对演剧活动的禁毁则走向目的和效果的悖论;禁戒戏曲参与主体而屡禁不止;在禁毁与评赏之间,则反映了统治者对待戏曲的矛盾和困惑。禁毁戏曲与戏曲生态发展参差交锋、利弊相依,显示了官方文化政策的复杂性与封建文化的守成意识。  相似文献   

19.
自明初中琉宗藩体制建立以来,中国与琉球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探讨儒学移植琉球的途径,阐述了儒学对琉球影响的具体表现,明确指出,琉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实为儒家思想极为成功地整合琉球社会秩序所致.深入探究明清时期儒学在琉球的传播和影响,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宗殿 《学术研究》2003,(10):109-115
在历史上 ,东南地区是疫病的多发区。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十分严重 ,这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 ,但《明史》、《清史稿》对此记载不详 ,颇多疏漏。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作者查阅了东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的方志 ,就东南地区的疫情、疫病的种类、疫病爆发的相关因素及疫病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作了初步考察、分析和探讨 ,从而弥补了正史对这方面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