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迅速取得经济增长,而其他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等都是次要的。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和政府常常仍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深层内涵混淆模糊,并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乐此不疲,易于导致经济发展战略出现偏差,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经济增长理论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课题。英文“Growth”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生长、成长和发育;二是指增长、增大和发展。按照联合  相似文献   

2.
3.
从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看浙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之间的约束与矛盾1.浙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增长迅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经济已经成为全国最有亮点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并成为全国第四个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的省份,人均GDP在2006年已经达到3975美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房地产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消费需求得到了巨大释放,房地产市场得到极大繁荣.扣除通货膨胀影响后,浙江省2002年商品房实际交易额(由名义商品房的销售额除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得到)为384.12亿元,位于全国各省市第四位,是1994年83.55亿元的4.6倍;而同期浙江省实际GDP增长幅度为140%.  相似文献   

5.
赛日增 《青海统计》2009,(11):30-3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  相似文献   

6.
《浙江统计》2007,(10):24-27
今年以来,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坚定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统筹与和谐发展,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运行质量较好、结构协调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统筹和谐发展水平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作为市场大省的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外资经济规模的形成和个私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呈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也随之有所增长。但我们看到,近年来最终消费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高,且消费增速远低于国民经济发展增速。为此,拟运用消费经济学的一些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制约河南省消费增长的因素,并试图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提出促进消费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特征。全面科学地分析经济增长的总体现状,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按经济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增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中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D函数。选取农村地区的贷款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村GDP作为指标.采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进行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做计量分析,根据甘肃省1978~2010年数据,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发展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都不是服务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目前过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对甘肃省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家庭和政府资源约束情况下,最大化国家效用函数,分别得到了平衡增长路径中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最优规模和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最优规模;根据"巴罗法则"进行经验研究,得到我国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最优规模为占GDP的8.5%,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最优规模为占GDP的21.7%;根据模型的结果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段志民 《统计教育》2010,(12):35-41
本文通过构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基于1990-2009年中国31个省区市和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例,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大地区内部各省区市的技术选择指数均呈现收敛趋势,并且收敛值各异,由此导致了在我国技术选择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不同,中西部地区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较大,而东部地区则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经济集聚的工资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检验。工资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的正向效应显著;就业密度外部性对地区工资具有"门槛"效应;东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具有替代关系,验证了市场范围的重要性;中西部地区的国外市场潜能和国内市场潜能并不存在替代关系,验证了分工模式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了Williamson的"倒U假说"与Krugman和Elizondo的"对外开放假说"显著成立。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大规模的住房建设又拉动着经济的增长,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盘点天津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探究天津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科学预测房地产业未来变化趋势,对于天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选取东、中、西部各5省1980—200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异同,得出的结论是:(1)无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我国经济的增长始终需要靠内需拉动;(2)短期内,消费对东部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但其拉动效果随时间在减弱,而投资的拉动效果在增强,经济的长期增长要靠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3)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都主要靠消费拉动,且消费和投资对中、西部的拉动作用都随时间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东西部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和扩散与回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善咨 《统计研究》2009,26(1):56-63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第一个五年的西部和东部经济增长效益和溢出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统计模型估计显示,固定资产的增长是非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西部资产边际产出只及东部的三分之二;FDI的效益远高于国内资本,且西进的FDI比在东部有更高的边际效益;西部与东部最大的差别源于劳动力边际效益的巨大差距;西部和东部经济都有显著的集聚倾向。对增长外溢作用的检验表明西部中心城市对县级经济有回流作用,西部中心城市和县级经济都受到东部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而东部中心城市增长虽比西部快,但是增速却因西部中心城市的增长而相对减缓。  相似文献   

18.
熊晓琳 《统计研究》2008,25(12):42-45
 本文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我们还发现,消费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了投资因素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4年,浙江省GDP跃上亿万元,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后第四个GDP达亿万元的省份;作为浙江经济发展引擎的浙江企业,利润增幅连续十年位列全国三甲.然而迅速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员工的利益为代价换来的.浙江企业在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源优化整合阶段后,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逐渐凸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瓶颈.为了摆脱困境,保持高速的发展,浙江企业迫切需要进行经营管理思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是近三年拉动固始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上半年,同始GDP增长8.5%,为最近十年来最低。究其原因,除产业结构不合理外,工业增长对GDP拉动也有减缓趋势。从2011年企业发展情况来分析,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集聚区发展尚没有成为带动固始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近年,固始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虽出现积极可喜变化,但进一步加速上行的压力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