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异化法扣归化法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不难看出归化翻译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迎合政治要求;异化翻译则试图通过引入异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更好地发展。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不断为成为主流文学翻译策略互相排斥,可是科学辩证法却强有力的证明翻译策略的制定并非一味地二选一,而是适度地兼而考虑,周全翻译。  相似文献   

2.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时文翻译中常见的手段,词汇杂合现象非常突出。汉语时文具有较明显的自身语言和文化特点,翻译时,一般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以宣扬中国政治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翻译中如何使用异化和归化译法向来是翻译界的争议之一。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中的目标读者视角出发,探讨唐诗英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为不同的读者群架构起一座跨越诗歌文化鸿沟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翻译中如何使用异化和归化译法向来是翻译界的争议之一。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从西方修辞学中的目标读者视角出发,探讨唐诗英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为不同的读者群架构起一座跨越诗歌文化鸿沟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更要密切关注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翻译的成败。跨文化翻译中处理文化信息应以异化为主要的翻译策略,直译加注和直译加解释都是异化策略中取利规弊的翻译方法。然而异化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以归化策略为补充,其中替代法和释义法都是归化策略中适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两大策略。从汉英旅游文化翻译的文本特点和翻译目的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翻译中的应用。纯粹异化或归化的译文是不存在的,任何好的译文都是两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向为归化与异化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理据,基于这一理论,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或异化策略获得不同译作,同一作品可采用归化与异化有机结合的策略进行翻译,从而存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达成归化和异化的辩证统一。同时,归化、异化的使用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必须体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必须体现原文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以及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 :翻译动机和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接受程度。本文还探讨了两种翻译策略间的辨正、互补关系。过分强调任何一种策略都完成不了跨文化交际的功能。以及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异化策略占优势地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之一,近几年在国内翻译界尤其如此。随着翻译界“文化转向”的兴起,翻译研究已被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从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待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在中外文化交往日益深入但西方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应从中国弱势文化背景出发来处理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在英汉互译时,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来 ,归化和异化问题一直是国内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在语言形式的翻译中应采取以归化翻译为主的策略。语言形式的特点为该策略提供了可行性 ,交际原则和接受理论为该策略提供了必要性。同时 ,异化离不开目的语内部规律的制约以及文化的融合促使归化成为两者的最终归宿等事实证明了该策略的正确性。但在翻译实践中 ,归化译法还要注意限度 ,必要的时候 ,还要借助异化法  相似文献   

11.
每个文本都是作为一种源自其他文本的马赛克图案而建构,每个文本都对其他文本加以吸收和转换,所有涉及文化各方面内涵的“前知识”都构成互文性参照.翻译本身也是一个互文的过程.跨文化翻译中的互文指涉,根据其在翻译实践中可保留文化内涵的程度,可采取的翻译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翻译表达和间接翻译表达.  相似文献   

12.
绍兴名士文化翻译的问题及对策:目的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目的论框架内探讨绍兴名士文化的翻译问题及对策。文章首先概述目的论的核心内容,探讨了该理论对名士文化翻译的适用性,运用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详细考察了译本中的四类翻译失误,分析了失误的原因,最后结合目的论的启示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越文化与绍兴学--越文化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区域文化的越文化研究,存在着越族、越国和越地文化的三种研究指向,三者各有特点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表现为无穷的魅力,也存在先天的不足。由此提出建立以“绍兴学”命名的区域文化研究体系,使得璀灿的绍兴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轨迹能够更为完整和系统地再现,提出“绍兴学”研究的价值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与话语权的密切联系一直是语言文化中的霸权运动——后殖民主义译论关注的话题。针对全球信息传播失衡,中国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的状况,鉴于当前公众对于大众传媒日益增长的文化信仰与依赖,以及传播媒介作为文化扩张过程中最有力的制度手段这一社会现实,提出要针对传媒文化产品的翻译重点,做到发现与输出同步,编译与重塑并重,以中国人自己中译外的方式加强中国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话语权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让谁"安居不动",原文作者亦或译文读者?长期以来在翻译界都是争论的话题.以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为个案,分析强势文化中林氏文学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共存互补现象;并指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选择的翻译策略的历史文化背景.随后得出结论,在文化翻译中,最佳的策略是如林语堂先生的让读者和作者相互走向对方,即归化异化彼此杂糅,以达到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说明地方大学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互动效应。绍兴文理学院承传越文化之“发愤图强”精神、“经世致用”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名人精神,并经过批判和文化过滤,培育和凝炼成“修德、求真、图强”的校园精神。学校以百年校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熏陶培养人才,同时也影响社会,发挥了学校对于地域文化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强化作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和公示语理论为依托,结合绍兴名士文化开发中出现的翻译失误语料,考察了外宣中相关译本的四类翻译失误,分析了这些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波斯传统中的“酒”文化背景,梳理出波斯古典诗歌中的“酒”意象主要体现出五大层面的含蕴:爱情、美好事物、正义力量、及时行乐和排忧解愁,这反映了波斯文学的一种地域性,展现着波斯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彰显着有别于其他民族“酒”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同时,酒被称为"百礼之首",也出现在大量的诗、词、赋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其中的雅、颂两大部分中有大量的与酒相关的诗句,从这些酒诗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酒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该文借助接受美学中提出的“期待视野”、“水平接受”和“垂直接受”等概念,对歇后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