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其优化问题已成为德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对德育课程的反思更加深人,改革也更有力度.这里,笔者将从现状、发展来探讨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中学德育课程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课程是课改的重要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实施素质教育"、"更新素质教育观念",它又一次彰显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德育在人的全而发展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改虽已进行了几年,但要真正实施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其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深刻领会初中思品新课程理念、把握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龙国 《管理与财富》2008,(11):147-148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一主三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为开放教育系统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远程特色的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和操作程序。研究“一主三学”模式下高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旨在加强高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建设,拓展和发扬远程教育的学习文化,以利于高职德育教学的改革和质量提升。本研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远程教育学习理念入手研究高职德育教学改革方向,从拓展德育课堂教学手段出发研究高职德育教学实现方式,从中得出“一主三学”与高职德育教学的具体关系、应用方法和操作程序等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业成绩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小,导致学校和学生对该课程普遍重视不够,再加上教学模式改革不到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存在兴趣不浓、主动性不高、实效性差等问题。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应作出相应改革。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首先,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法,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一、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创新者历史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应由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利用者转为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创新者。第一,开发课程德育资源。在实施新德育课程中,教师应由课程的使用者转为创新者,把新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作为新德育  相似文献   

6.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亚 《科学咨询》2008,(20):11-11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任何学习活动最终都要由学习者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效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地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是值得教师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的作用、时代背景与学生的要求等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对教材的运用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习的动机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联系学生生活现实情况,合理运用新教材,促进有效的学习,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益,实现德育学科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各科教育应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一方面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尊老爱幼互相团结;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叶桦 《科学咨询》2006,(24):42-43
新的课程改革,把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改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突出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淡化认知、技能的学习,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10.
农村村小思想品德教育落实不够,在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品德教法、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加大村小教师德育培训,加大德育教育测查力度,加大村小财力投入,增加编制,开发德育教育校本课程,经常开展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法,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教师是德育资源的创新者 历史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应由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利用者转为对这些德育资源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2.
农村村小思想品德教育落实不够,在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品德教法、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加大村小教师德育培训,加大德育教育测查力度,加大村小财力投入,增加编制,开发德育教育校本课程,经常开展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教育部规定初中实行分科和综合并行的科学课程。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但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实施中遇到较多的问题。探究其现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解,并能发现一些问题,进而有效实施综合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课程论越来越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以增强各门类知识间的综合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5.
赵顺平 《科学咨询》2003,(22):36-36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改革仍不断进行着,而在众多的教育改革内容中,改革课程无疑是核心.在语文、数学等许多领域内课程改革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如何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如何进行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方面却是"微波细浪".小学德育课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师(特别是中职学校教师)分析当今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成因,研究措施有力的管理对策,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普通德育工作者,现就我县中职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大德育模式是符合信息社会时代特征,符合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全新德育模式。高校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且信息化建设较全面,但德育实效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同社会期望存在反差,高校德育的重塑与创新,须以大德育模式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了新一轮课改的亮点,也是学校文化重塑的新机遇,对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2004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施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各种传统节日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意识和旧教学方式、途径等原因,学生的主体性依旧难以发挥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尝试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入手,分析主体性发挥不力的种种成因,并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探寻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