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民生帮扶工程",创新救助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6.
吉林省通化市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医疗、住房、教育、应急等专项救助和就业援助为辅助,以资金救助、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主要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救助的原则,切实解决好城乡特困群众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低保公示制度可能导致权益纠纷。从法律上讲,隐私是指有关个人生活领域的一切不愿意为外入所知的事情。私人活动、个人信息都属于隐私范围。贫困反映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属于个人信息的一种,可以视之为隐私。实施低保公示制度,将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进行公布,在接受社会对低保工作监督的同时,可能造成个别群众对贫困家庭的歧视,尤其是贫困家庭儿童可能由此产生自卑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低保公示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众生活权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贫困家庭的隐私,可能导致权益纠纷。 相似文献
9.
10.
11.
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政府的治理导向,而发展最快的应首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领域,因此,人们非常关注社会保障这种公共资源配给的过程、结果的公正性。本期共有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为我们带来了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深入、社会进步要求的社会救助体系,从结构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各项制度,包括城市低 相似文献
15.
盘锦市是一个中等城市,现有人口128万,面积4071平方公里.1984年建市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外来流浪乞讨人员也在不断增多.面对这种形势,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认识到救助工作仅仅在城市范围内开展是不行的,需要拓展救助范围,扩大救助领域,及早构建城乡一体化救助管理工作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近十多年来,基于传统救助制度的内在缺陷,国家亦进行了一些改革,以使之能够适应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如在贫困救助方面,民政部门开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救灾体制方面,民政部门进行过救灾保险改革,并开始推行政府分级负责制;此外,国家还面向贫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程,等等。经过上述改革试验,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正在确立,并在改革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整体而言,社会救助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其改革、发展进程较社会保险子系统等却要迟缓得多,体系结构和内容的不规范、不稳定影响了社会救助子系统的定型,经费严重不足和运行中的非程序化、非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政府的社会救助计划主要包括社区关怀计划和社区关怀以外的社会救助计划,是由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于2005年负责制定和实施的新的救助体系。这一体系涉及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援助等各个方面,强调受助者自立意识的提高,将家庭视为第一保障线,采用社会互助的方法精简援助程序,为新加坡贫困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事业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为张明亮司长为《艾滋病工作手册》所写的序.在此序中,他明确提出救助内容应以精神引导和帮助为终极目的,这是对救助工作专业化的最好诠释,相信广大同仁能从此序中感受到救助工作的发展脉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的“新贫困”问题,格外引人注目,尽管我们已消灭了饥寒交迫,衣不蔽体的绝对贫困,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待工”的职工越来越多,甚至处于长期待工状态,生活在平均生活水平线下的职工不断扩大,相对贫困现象日益加重。各级政策部门为此都采取一些措施。由于新贫困问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劳动市场就业政策;职业培训、转岗位培训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各种税费政策;再分配政策等,对处理新贫困问题感到力不从心,爱莫能助。眼下,要使改革顺利地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推进,必须有反贫、防贫举措,而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救助制度不失为前线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