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2.
1994年4月的广州,春意融融,正在举行的广州商品交易会更使她平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4月17日晚,广东省电视台播发了一条新闻:“失踪3年的‘内画王’,把其作品前来广交会献艺……”消息很短,然而对於几乎所有来参加广交会的艺彷商、收藏家们来说,却都无不为之一振。第二天一早,一位香港女士就捷足先登,意欲买下“内画王”的全部作品。怎奈“内画王”只带了6件作品,其中一件已答应送给朋友,而且还要为交易会留下两件作品坚持到毕会。这可如何是好!那位女士一再恳求,执意要买,最後终於买走了其中四件作品。而当其他客商们闻风而至…  相似文献   

3.
肖舒楠  吴荇 《社区》2008,(19):46-47
在北京,王女士四处奔波找保姆,可是她寻遍了北京城几乎所有家政公司,也没有找到合适人选择;“都说现在闹‘保姆荒’,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雇主太过苛刻。我们失业好多天了,却一直没有找到新雇主。”来自河北的刘阿姨说。  相似文献   

4.
“怪病!怪病!真是怪病!”一位年近七旬的肥胖老人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一边走进诊室一边说,“陈医生,请你给我看看这‘怪病’!” “请坐。”我一边让座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怪病’?”  相似文献   

5.
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卉卉(化名)睡熟了,王女士无意中看到了女儿写的第一篇日记,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内容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还希望妈妈不要烦我……”王女士当即就愣住了:没想到女儿人生的第一篇日记,竟然要求母亲不要打骂她,而且稚嫩的言语中居然对深爱她的母亲充满了怨恨!  相似文献   

6.
钟玛 《百姓生活》2011,(1):24-24
儿子刚上初一时,对女孩子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逆反心理。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在开一瓶“剑南春”,儿子就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就是这酒的名字。”“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儿,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来‘见男春’这个外号的。”我听了眉头一皱,板着脸说:“以后不准乱给同学取外号!”儿子见我没好话,不吭声了。  相似文献   

7.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8.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现在仍被收录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10.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莫邪塘社区沈老的女儿逢人便“广而知之”:“你听说过退休病人住院能享受街道免费派来的护工护理吗?”见众人摇头,她就兴致盎然地介绍说“:上个月我的父母同时住院——母亲还住进需家人24小时门外守候的重症监护室!就在全家人分身无术的情况下,望江街道派来了‘退休护理中心’(试运行)的‘护理员’王妙兰,免费承担了护理我爸的任务!真是雪中送炭……”沈老的女儿讲述的事情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上城区望江街道推出的“让退休病人享受免费‘探望+护理’的套餐。”按常规,退休职工实行社区管理后,社区干部对住院…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常常感受不到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却常常在海外被激起,也许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曾体会过这种感受。我在日本就不止一次体会过,和石井先生的“较量”就是一个例子。我是去年在静岗县音乐家协会组织的一次音乐会上认识石井先生的,当时五井先生听说我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对我很感兴趣,谈话间问我一句:“你们中国有位凌叔华你知不知道?”我说:“您指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冯元君、庐隐、冰心齐名的被称为‘四大女杰’之一的凌叔华?”“对,正是她!”老先生一听我知道马上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向我谈起了凌叔华的处女作(酒后…  相似文献   

12.
陈东 《社区》2013,(1):35-35
2012年十一长假前夕,我们几个退休人员组成的社区志愿者聚在一起商量:“难得的8天假期啊,咱们该做些什么事情好呢?”有人提议:“咱们给野广告安个‘家’吧!”  相似文献   

13.
翻开日历,明天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了,我高兴地走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噢,是不是应该……”说完我就认真观察着妈妈的反应。妈妈放下手里的报纸,说:“那你想要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明天当一天的家长!”妈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不信任,但很快妈妈就对我说:“好吧!明天你是家长,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我给你100元,你就看着办吧!”  相似文献   

14.
翻开日历,明天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了,我高兴地走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噢,是不是应该……”说完我就认真观察着妈妈的反应。妈妈放下手里的报纸,说:“那你想要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明天当一天的家长!”妈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不信任,但很快妈妈就对我说:“好吧!明天你是家长,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我给你100元,你就看着办吧!”  相似文献   

15.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16.
明人姚旅《露书·卷之十二谐篇》载: 沈生谓予有送枇杷与一(县)令者,错写作“琵琶”。令笑,口号曰:“‘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适有客在坐,足之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大叹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都用十几年了,怎么说没水就没水了呢?”王女士抱怨道。原来,王女士所在的小区自备井水位下降,引发水泵发生故障,无法供水,五千余户居民至今已经过了5个月靠水车取水的生活。由于居民们抗议再打自备井,呼吁接通市政自来水,使小区供水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8.
木子 《社区》2014,(4):13-13
“不好意思,问个事儿,你们主任在吗?我有点儿事情想找她。”一位老伯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北桥社区办事大厅,向一名工作人员问道。“主任不在啊,您这会儿碰不到她的。”同样来办事的朱阿姨“抢”在工作人员之前回答了老伯的问题。见对方一脸困惑的样子,朱阿姨忙热心解释道:“老师傅,您看门外那块板上,钱主任的一栏上标着‘开会’呢!您肯定不常来社区吧?我们总来,都有经验了,来了就先看看板,就知道要找的人在不在了。”  相似文献   

19.
“正名”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相当的地位。孔子为了维护贵贱有等的社会制度提出“正名”的思想。鲁哀公七年,孔子和子路有一段对话:“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  相似文献   

20.
芥子纳须弥     
金跃军 《社区》2014,(26):1-1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