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由于国民意识和参政意识的觉醒,出现了空前的国民参政活动。表现在利用咨议局和资政院等,积极投入到参政活动之中。清末各省咨议局建立后,议员通过提出议案行使参政权,并通过与督抚的斗争,进一步获取了参政权。  相似文献   

2.
1909年,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产物之一的咨议局相继在各省成立。由于特殊的原因,广东咨议局在许多方面显得与众不同。从选举、活动等方面可以看出,广东咨议局既代表了封建官僚和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是清朝"装饰门面"的产物,又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代议机关"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效仿西方议会政治,于1908年颁布了一系列宪政法令。其中咨议局议员选举首当其冲,成为议会制实践的第一个阵地。清末洮南府是奉天省北部的重要政治中心。清末洮南府咨议局议员选举体现东北三省议会制选举实践的基本特征。洮南府咨议局议员选举的细节是深入研究西方议会制在东北三省实践的依据。洮南府选举中的状况反映了清末中国政局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调研和测绘的基础上,考证了原奉天省咨议局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史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奉天省咨议局提出了保护策略,在修复的技术层面展开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清末至新文化运动前的新史学以西方历史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科学实证为基本方法,它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变革和深入发展的奠基石。本文对这一时期新史学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新史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三大表现形式,新史学的三个特征,即科学性、民主性和民族性,及其重大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清末山东农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山东的大部分农会,是清政府推行新政时期,由山东地方官约集绅民组织成立,在组织制度及其与官方的关系上多相异于他省农会,具有独具的某些特点。山东农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活动,对推动清末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促进农林蚕桑各业的发展,开启民智,保护农民利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图书馆立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公共图书馆的产生是资本主义产业化的结果,而清末图书馆立法发端于预备立宪,民初图书馆立法更为详尽,其两个“规程”较清末有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治淮咨议     
<正> 淮河今年大水,洪水高峰水位相当于1954年。沿淮两岸受灾严重,安徽受淹面积最大,淹的时间最长,损失最惨,给艰难发展的安徽经济又伤了一次元气。这就突出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根治淮河。一、根治淮河关系到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安徽建设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奉命带兵收复新疆,在此过程中,针对新疆政治混乱、经济衰败的局面,设立了临时性机构抚辑善后局。该局的设置,使收复后的新疆政治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并且为1884年新疆建省奠定了基础。同时,该局的设立也改变了清代管辖以来新疆各地官员民族成分的构成,对新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官运局作为清末盐政运销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学界对之缺乏深入研究。官运局是省一级的盐政机构,其机构设置以全省盐务总局为中心扩散至地方,采取官运商销模式管理盐政。其设立酝酿于山东,光绪三年正式成立于四川,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管理整顿之下颇有成效。光绪三十四年起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办理盐务官运。吉林采取官运商销之法,黑龙江则商销与官销并行。其他省区也有官运设局办理之法。官运局对清末盐政改革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百姓食盐供应、增加赋税收入和疏通河运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如捐局林立、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等弊端。  相似文献   

11.
湖北咨议局是试图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机构,却在资产阶级宪政请愿运动中一再受挫,由绝望颜色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对于武昌首义成果的巩固与扩大乃至对于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咨议局是试图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下的一个省级地方议会的预备机构,却在资产阶级宪政请愿运动中一再受挫,由绝望毅然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对于武昌首义成果的巩固与扩大乃至对于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末教育改革催生了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堂的成立带动了清末教育改革,山东大学堂和清末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兴学育人只能未雨绸缪,不能亡羊补牢;"科教兴国"要有上下一心的紧迫感和切实行动;公家办学"是为国家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学生上学"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相似文献   

14.
15.
山东的植树造林在清末新政时期备受重视,各级官吏和新式社会团体农会大力倡导,林业公司、林业会、树艺局、林业试验场、农林学堂纷纷设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清末政府的农林政策,山东地方当局对发展林业的重视,德国在青岛造林的刺激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为当时山东植树造林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地方自治在湖南受到持续关注,并演化为一场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政治运动.运动经历维新期间的萌芽、辛亥前后的初兴和民国初年的高潮三个阶段,促成了湘省民众的政治参与及湘省政治权威的重建,具有全国性影响,但也充满了治与乱、官与民、言与行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尽管存在着诸多历史局限,但是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自治人才的培养、自治宣传与自治研究,为乡村自治的推行奠定了一定基础,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成功地演化为社会主义村民自治,这不失为一种历史性进步,对于今天村民自治建设亦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
陈橹 《东方论坛》2004,(3):76-81
湖北咨议局是致力于君主立宪政治的一个省级议会预备机构,然而满清王朝只把立宪作为巩固皇权的手段,不允其影响专制皇权,尚处于传统生活中的民众也不可能构成立宪政治的支持力量,因此湖北咨议局领导的宪政请愿和铁路风潮,既备受清廷压制,又遭受民众冷落,由此被迫转向革命,在武昌首义中推波助澜,将革命推向高潮.这昭示了立宪政体在中国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而湖北咨议局立场的转变固然对于巩固首义成果和发展全国革命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在是无奈中的奋争.  相似文献   

20.
山东教会学校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存在了大约90年的时间。它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种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然而在其背后却昭示着一种社会剧烈转型的趋向:教会学校办学层次逐渐升级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加深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山东教会学校概况、发展及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研究清末民初(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山东教会学校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