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雅斯培在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历史的渊源与目标》①中提出“轴心时代”(Achsenzeit)的观念。作为哲学家,雅斯培以存在哲学而知名,可是时至今日,他之继续发生影响,似乎反而是与“轴心时代”这一观念分不开。整十年后,英国的物理学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2.
蒋光慈小说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革命青年。这一题材的选择,这类形象的描写,是与时代的需求及作家的思想感情倾向密切相关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但在这支强大革命队伍的形成和壮大过程中,广大革命小资产阶级的涌入及其思想上向无产阶级的转化,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小资产阶级革命青年的题材,可谓“五四”以来新文学的重大题材,它不仅反映着革命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说,作家蒋光慈最为熟悉的题材,他本人便是革命小资产阶级的一员。不论他自己承认与否,我以为他始终没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社会主义艺术的生产性质与商品化特征的讨论研究,使我们面临着对于资本主义时代艺术生产特性的再认识和重新理解的问题。对于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特征,特别是在现代资本主义这一已经不同于马克思所处、所评论和研究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如何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评价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全面发展给艺术生产带来的种种不同于以往任何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结果,特别是现代资本时代艺术生产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思考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特征,它与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某些共同性及其本质区别,以更深入全面地认识、理解、把握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特征,以利于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繁荣。一、资本主义艺术生产商品化的历史进步性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洋务运动的三十年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活跃着一个站在时代前沿、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群体.他们以御侮图强为己任,开列出了种种富国强兵的良方妙计.  相似文献   

5.
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看成是一种聚合着个人与历史色彩的想象上海的方式,这部小说其实代表的是一种上海式的"启蒙"。通过赋予小说中诸多人物以及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生存状况,以种种关乎日常生活话语的阐释,想象性地介入到小说所虚构的主体,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中的言说和遭际,传达他们对人生现实和生命本真的追求,以及在不断地探求中所滋生的困惑和痛苦,并最终透过隐藏在种种表层之下的城市形态、时代幻想和精神迷茫,揭示作者所表现的现实审视和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时代。正如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一方面它将极大地推进物质文明,但另一方面也强烈冲击着人类许多传统道德观,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影响,因而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未雨绸缪,我们有必要重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一)…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在"时代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双重挤压之下,进入"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论题的."形而上学成为怪影"是我们时代马克思哲学遭遇的时代问题.与之相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也绝非某种幽灵式的"徘徊不定",或者某种异质化的"解构游戏";而是坚定不移地破除各种形而上学的怪影,以彰显人存在和他的世界的现实关系.这是一个不断破除种种形而上学怪影的理论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彰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年不详,大约卒于天监末年(公元518年)前后。他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形式主义文学风靡一时的时代。他几乎对晋、宋、齐、梁在诗歌领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都——进行过批判。他的《诗品》这本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钟嵘标明《诗品》的写作目的主要是“辨彰清浊,掎摭利病”,通过分品以显优  相似文献   

9.
在时代的潮流中求索──评俞天白的长篇系列《大上海人》戴翊俞天白作为一位功底扎实、阅历丰富的作家,不满足于已有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积累,而始终关注现实,现实的巨大变化吸引着他在时代的潮流中求索。他不回避与改革伴生的裂变和冲突,更不对今天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那些...  相似文献   

10.
略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孙树枫,张健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围绕着如何评价。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形成了种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摒弃了种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以其独特的信仰观、本质...  相似文献   

11.
《聊斋》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婚恋世界,在丑与美、洁与污、爱与妒、喜与悲、正与谑的对比中,流露着他的不尽的悲愁。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一个冷峻悲凄的美学风貌。在蒲松龄看来,孝子父母,恩及子女,是爱情应肩负的一个崇高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自我与群体:价值选择的历史走向杨国荣自我与群体,是社会结构中基本的二维。然而,二者并非总是以统一的形式呈现于历史过程,相反,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紧张与对峙。如何化解这种紧张?围绕这一问题,懦、墨、道等作了种种辩析和争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后者内...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代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以及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等现象,需要追问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在这个时代整合建筑文化,让中国建筑更以人为本,更能体现地域文化?如何将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融入每一幢建筑中?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个性化的城市需要独特的建筑文化,这就要求通过建筑艺术来表现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以充分体现以人、环境和地域文化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作为世界文学史中独步一时的艺术大师,常常被人们称作“时代的灵魂”。的确,他的创作不仅以无与伦比的美学色彩愉悦着后世的人们,而且以丰富的哲理使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们叹为观止。在他气势宏伟的艺术丰碑下,整个自然、社会与人生运动的本质构成了其坚固深广的基石,在他所描绘的一幅幅历史画卷中,饱含着时代哲学的底蕴。歌德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艺术家,不管他生活于哪个时代,也不管他本人愿意或是不愿意,都无可逃遁地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精神的熏陶和制约,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因而,在同一时代产生的众多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某种时代的共性。而一个具有较高成就的艺术家却总是不能满足于仅仅表现这种共性,而是努力地有时甚至是执拗地展示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一部《樵歌》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到词人朱敦德创作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当时的时代精神和词坛风气的影响,而发出一种雷同的歌唱;另一方面,他又受自己的生活、气质、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16.
论股份制经济的性质秦华把股份制作为我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一种思路,已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是否可行存在着种种顾虑。这对我们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操作不能不是一种思想障碍.为此,...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春季广东省启动改革试点,正式告别教师资格省考时代,进入了教师资格国考的时代。教师资格国考中占着40分值的教学设计题所用的知识很大程度是来源了学科教学法的教学,而且教师资格国考的面试正是教学法所教授的技能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教学法的教学中如何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以适应教资国考的需要,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我校“小学数学教学法”为例,分析现行教学法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与教资国考脱节的种种表现,提出了教学法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是中唐时代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心态、思想极为复杂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中,兼济与独善、仕隐与出处、讽喻与闲适充满了矛盾与斗争,他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博施济众之心,又有道家的安贫乐道、虚无恬淡之趣,更有佛禅的看破红尘、超越世俗之意。而这各种矛盾又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就使他的诗文创作与人生追求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白集》中《醉吟先生墓志铭》有一段话,对白居易这种复杂的思想与心态有一个简要的说明: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进士,拔草、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  相似文献   

19.
陈焱 《理论界》2014,(2):124-126
宫崎市定所著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可谓魏晋制度史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他在这本书中对魏晋时代的清谈风气与选官制度的理解显然存在偏差。宫崎认为选官的乡品与官品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因此魏晋时代官员候选人会通过清谈来取得较高的乡品以期获得更高的起家官品。但宫崎的这一说法实际是存在问题的,他在证明其观点之时所用的卫玠的例子,也并不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精神坐标上,崇高与渺小一向是对立的两极。崇高表征着真善美,渺少则意味着假恶丑。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一向是以阐扬崇高和贬抑渺小作为自已的追求目标和理论使命。然而,20世纪的哲学理性却在反省崇高及其种种对象化存在的百年来的精神历程中,既消解着种种被异化了的崇高,又承受着失落了崇高的种种精神困倦。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正徘徊于对崇高的沉思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