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斯诺"两种文化"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诺的"两种文化"的理论一直被视为"斯诺命题"在学术界所讨论,从这一点来看斯诺的两种文化理论确实值得研究与探讨。尤其在科学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斯诺在分析产生两种文化的原因的问题上十分具有洞察力,但是存在问题的地方并不是现象本身,而是问题的前提,即"两种文化"作为命题的前提预设的模糊性。病因的根结就在于斯诺恪守了传统认识论二分法的立场,把人类的文化归结为"二"。要认识和掌握全面的科学文化,就必须跳出狭隘的科学观、文化观。应该从科学文化的总体性出发来审视科学与人文,这样就不难发现在人类文化的大系统下,两者是不能分而治之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一方面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另一方面则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随着全球化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要从根本上沟通与融合“两种文化”,必须在生态文化观下使科学回归于生活世界,建立起“两种文化”的整体性联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把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研究引向深入,从人性的深处揭示二者的内在关联,已成为关键环节.人类心智的意向性活动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的最初本源,因而从心理意向性探索科学与人文的本质关联应该是一条重要进路.如果从人类心智的意向性这个坐标原点来看,科学与人文便本然地具有三重内在同一性,即:意向层面的源初同一性、理解层面的解释同一性和意义层面的修辞同一性.  相似文献   

5.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体现着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精神气质的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人文文化渗透并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斯诺关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垒、分裂与冲突的机智表达适逢其会,而对其历史研究得最为透彻的,非麦克莫里斯莫属。在某种意义上,当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实证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对抗、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局、科学与反科学的对阵,都是两种文化对峙的表露。事实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两种文化必须融汇与整合。秉持平权的立场、平等的态度,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必须相互借鉴、彼此学习,科学人争当哲人科学家,人文人力作科学人文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亟须各自补苴罅漏,科学文化需向善臻美,人文文化需崇实尚理;综合学科尽力综合,交叉学科尽量交叉;从教育入手,全面推行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通过符号学的、诠释学的、意会认知的、契合的进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束对峙与分裂,走向融汇与整合。所谓的两种文化融汇与整合而成的文化是斯诺所指的"第三种文化",即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熔铸而成的"合金文化",或由两种文化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文化",或由两种文化杂交而成的"杂交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即走向新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主义。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强调科学理性,人文文化强调对人的关怀.在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对人文文化的忽视,在科学理性的运用中造成了"人类困境"和文化矛盾,损害了人类的利益,招致了世界性的技术批判.斯诺提出了"两种文化"概念,揭露了两种文化的对立,引发了世界性的争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世界历史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统一于发展的实践中,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交融,使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展示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与评价理查德·罗蒂的后科学文化观的基础上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文化可望是一个科学和人文都得到充分发展并相互渗透、相互启发的“大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这些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构成了两大文化系统,即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其核心则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笔者把科学知识放到人类文化的视野中,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文化功能、科学精神的内涵及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研究,探讨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和实现科学精神人文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文从其本质上说是对理想的人、理想人性和理想的人的存在方式的建构和培育,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和精神活动,在培养理想人性、促进人的完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科学在内在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念上与人文具有统一性,科学在本质上是人文的。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科学的人文性被忽视,导致科学与人文分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科学的人文性,使科学重新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发展到极致,开始解构。后现代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且具有如下特征:推动现代科学向后现代科学转变;推动研究方法从科学发现转向科学发明、科学虚构和理论建构;发展决策学、预测学和未来学,将人类精神从二元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科学哲学家立足于身体和生活经历,发展生命哲学、身体哲学、身体认知论和身体审美学;从实体世界转向精神领域,肯定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心理依赖,构成人的深层本质;注重语言符号的推广和身体的高技术改造;促动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西方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文章通过对古代直到近代关于这一问题的梳理指出:传统哲学发展到康德、黑格尔时代,虽然放弃了哲学就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体的看法,但并没有放弃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这一根本观念.随着近现代科学地不断发展,哲学与科学分化的完成,哲学不可避免地又陷入了科学危机之中.如何将哲学从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现当代哲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为例介绍和评价了现代西方哲学家为拯救哲学危机所作的种种努力,认为放弃对哲学科学性的追求才是哲学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认知科学由“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构成,致力于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利用认知科学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是理解人类心智奥秘与认知模式的新型研究范式。基于认知科学五层级理论,从认知科学的神经层级、心理层级、语言层级、思维层级和文化层级,探究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对策,并剖析其在各个层级上的相互作用与认知方式,对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主、科学与哲学--罗蒂对杜威哲学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蒂对杜威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利用和发展在美国哲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杜威哲学的主要贡献不在于他在哲学认识论方面对科学方法的探索,而在于他对历史主义态度和自由民主思想的推崇。在杜威那里,民主仍然兼容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和科学。罗蒂的“民主不仅先于哲学,而且先于科学”主张表明了他对杜威哲学的批判和发展。在罗蒂那里,民主不仅先于传统的普遍形而上学和特定民族文化,而且先于跨越传统文化共同体(跨越国界的)的现代科学。罗蒂对杜威哲学的批判性解读是一种伟大的误读,实际上蕴含着把政治学或公共哲学当作第一哲学的含义,为解决现实社会争端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科学主义的僭妄使在中国尚属新兴学科之哲学的面目愈加模糊,地位日益衰落、价值弥为虚妄.临此哲学危境,方东美批判科学主义“齐物论”的僭妄对物质科学、心理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危害,拨正时人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四大惑见,并客观、平等地辩证二者在主体气质、学科性质、志趣、视阈、方法、致思趋向、宇宙观等九个方面的分别,并从人类文化观视阈考论史上“宗教的”、“科学的”、“人文的”三大哲学径路或形态之优劣,指明“困难最少的人本主义途径”才是人类哲学唯一可以积健为雄的未来走向与正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唯物主义哲学历史发展的几种主要形态作了具体考察,并从理论上对自然科学影响唯物主义发展的主要途径作了探讨。文章在分析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正在并将继续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存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科学技术在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科学技术使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全面变革;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主体意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受制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要促进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确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论: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真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科技意识,坚持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争、工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今后30年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化的发展,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计算机、通信工业、生物工业为火车头,在这些领域中将会发展出许多新的专业,学术本身将有显著改变.要适应今后的发展,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对美国的教育哲学和中国及亚洲的教育哲学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应借鉴别国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根源于西方人文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人的文化何以可能的智慧,它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进行哲学反思,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探寻人生价值提供一种反思路径。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如下深刻的原因:哲学的文化内涵,科学主义肆虐后的人文关怀,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文化意识的觉醒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为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哲学的凸显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哲学、宗教、道德、艺术一样,也是一种文化过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科学(如中医学)由于是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信仰信念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两种形态不同的科学,因此它们之间在文化特征上呈现出巨大差异。中西方科学之间的差异表明,我们要想在(西方)科学上作出重大创新,首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与其相应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