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欧地区和前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的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这一发展态势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在结构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之后 ,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已开始走上复兴之路 ,其中一些主要国家已呈现出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从更宽泛的全球化的角度看 ,经过一代乃至两代人的不懈努力 ,一些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将逐步赶上和达到发达工业国家的发展水平 ,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在 2 0世纪 90年代之前 ,上述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的 40年间 ,捷克斯洛伐克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 4 8% ,而罗马尼亚则达到 8 2 %。然…  相似文献   

2.
日本《声音》杂志1982年10月号刊载金森久雄一篇题为《阻碍日本经济增长的七个暗礁》的文章。文章说: 日本经济企划厅1982年7月发表的题为《2000年的日本》的报告,预测日本经济今后要比其他先进国家增长得快:其他先进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2.8%,日本的增长率为4%;并预测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在世界经济中将由现在的10%上升到2000年的12%。据说这是因为日本具备了储蓄率高、劳动力出色、技术进步快等优越条件所致。我同意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人们在越南看到了经济方面的戏剧性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 ,人们同时也看到了美越双边贸易协定的履行 ,看到了私营企业在越南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 0 0 2年是越南对外经济关系复杂多变的一年。问题在于 ,在越南的经济中 ,不仅存在着令人不安的贸易纠纷 ,而且政府也必须采取措施 ,以维持越南商品的竞争力。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 2 0 0 2年仍然保持着6%的年均增长率 ,成为继中国之后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国家。 2 0 0 2年前 5个月 ,工业增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增长率竟高达 1 4% ,其中大部分份额来自非国有企业 ( 1 9 7% )和外资企…  相似文献   

4.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经济在1991年走向全面衰退,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放慢,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到目前为止,众多的统计资料使我们能够评估1991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对这些国家1992年及其未来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预测。我们可以作出如下预测:1992年,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略低于2%,而这些国家的年均增长率在1982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长时期持续实现了高速增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战后复兴时期(1946—1955年),增长率9.2%;(2)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0年),增长率11.0%;(3)调整时期(1970—1986年),增长率4.2%;(4)新发展时期(1986—1990年),增长率5.3%。这期间也曾有过种种曲折,但实践证明悲观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印度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平均超过8%。新经济领域继续闪亮,服务业快速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外汇储备充裕,物价稳定,股市兴旺。总理曼莫汉·辛格表示,印度经济增长率在数年内将达到10%。但农业增长停滞、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落后为三大瓶颈,国内安全也存在一些难题。印度经济崛起还需付出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7.
政府财政政策是彰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也差别较大.研究发现,最优财政政策取决于分权经济与社会计划者经济的对比;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不是等价的.对R&D部门征收的税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低;对R&D部门的补贴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财政政策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来 ,世界银行对东欧及前苏联转轨国家从 1 991年到 2 0 0 0年的经济实践进行了研究 ,总结了这些国家在 1 0年经济转轨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早在 1 996年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 996:从计划到市场》就对转轨国家第一个五年的转轨过程进行了关注。该报告指出 :尽管最初的形势是严峻的 ,但是坚定不移、持续不断的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恢复至关重要 ;并且 ,改革还应当伴之以旨在保护最脆弱群体的社会政策 ,直到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回到增长的轨道上来。该报告突出强调了建立支持市场运行的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并且认为 ,人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9.
梁军 《日本学刊》2005,(3):106-120
与其他国家GDP增长率的横向比较和战后不同时期GDP增长率的纵向比较表明,200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速虽然依旧缓慢但已略显恢复之势。近五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先抑后扬的特征。日本经济形势的好转,主要得益于美、中等国经济增长对其出口的拉动而非其本国自主性因素的推动。日本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衰退的漩涡,必须致力于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就业充分程度或失业率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平的重要尺度。199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8.8%,全年物价水平为0.8%,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基本上实现了宏观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1991年度的经济增长几乎都超过1%,与此同时,预计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将出现自1950年以后的第一次下降。经合组织的资料表明,该组织24个成员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将达到1.1%,其中美国下降0.5%,其他国家(四个小国除外)的增长率都比1990年的2.6%略低一些。除此之外,1991年度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有以下两个特点,这就是:国家预算赤字增加;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某些国家的预算赤字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固然与海湾战争中国家支出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某些国家的特殊情况相联系。如美国为调整银行信贷机构的波动而支出巨额资金,西德为与东德经济的统一增加预算。稍后,当上述政策出现未曾预料的  相似文献   

12.
在本文中,我们集中讨论了亚洲贸易模式方向性的和结构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着重探讨了亚洲国家经济与美国经济的互动问题。在过去的数年之内,世界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其前景也扑朔迷离。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打破历史最高纪录的长期经济增长之后,在2 0 0 1年第三季度开始下滑。人们预计,在2 0 0 2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达到2 3%或2 6%。在2 0 0 3年,其经济增长率则徘徊于2 0 %~3 3%之间。而在欧洲地区和日本,经济指标则更为糟糕。在2 0 0 0~2 0 0 3年期间,欧洲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只有1 %,而日本更堕入了经济持续衰退的深渊,2 0 0 2年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亚太经济发展趋势战后35年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率一直居世界之首,产业结构、国际分工、贸易格局和经济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与西欧、北美并列的三大世界经济中心之一。亚太地区代表和领导着当今世界经济的新潮流,其经济走向是许多中外人士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本世纪90年代,亚太经济发展趋势如下: 趋势一:经济增长的相对高速度。战后,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60年代的“日本奇迹”,70年代的“反红奇迹”令世界瞩目。进入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时期,但亚太地区一枝独秀,“四小龙”、东盟和中国尤为突出。1980——1989年,南朝鲜、台湾、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0%,8.5%和10.6%,大大高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日本的同期相同指标为4.4%,略高于整个世界经济。由于以下原因,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其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4.
据南联盟《经济政策》1 999年 1 1月 1 5日第 2 4 82期报道 ,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进程正在被克服。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在 1 999年头 9个月没有超过预想目标 ,仅接近 1 .5% ,当然发展进程各异 :瑞典、西班牙、荷兰和芬兰较为强劲 ,德国和瑞士较平缓 ,而意大利则显现恢复的迹象。恢复强劲特别归功于出口增长 ,首先是对亚洲国家以及美国出口的增长 ,欧元价值小幅降低也促进出口。 1 999年法国工业生产增长明显 ,达到 3%。英国的形势因货币政策明显“放松”而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好转迹象 ,由于经济活动形势好 ,预计该年度的通货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菲利普斯曲线法对1980年-2009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为8%~10%,中值为9%。但是从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成本冲击等诸多阶段性特征的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多地注重多维动态平衡: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性关键因素在于货币政策;要注重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要在创新与消费方面找到突破口;要重视增长速度与社会利益协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教育和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方法的选取不同、数据的处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以我国1985年~2006年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和人均经济增长率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中、西和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带来经济的增长依次为3.8081、5.7214、9.4366、6.9222。高等教育的影响呈现出东中西逐渐递增的趋势。所以可以通过协调高等教育的发展,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著提要     
2000年的经济前景〔德〕M.施勒希特  1999年夏季以来,人们对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持越来越乐观的态度。按照许多经济研究所,甚至联邦政府的估计,2000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可望达到2.5%的增长率。这种积极的观点的根据是德国的出口明显改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危机的克服将使世界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复苏。如果在2000年工资增长低于1999年的水平,那么国内的需求的增长也会无足轻重。在2000年由于国家推行节约计划,国家的需求将进一步缩小。在这样的前提下,事实上经济寄希望于出口,德国的出口占其总需求的25%,这里意义重大,但也有很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去年 ,不仅在联邦德国的旧州 ,而且在德国东部的新建州都出现了经济增长 ,到 1998年 10月为止 ,联邦德国的新建州的失业人数比前年同期和上个月有所下降。在 1992年 ,联邦德国东部新建州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8% ,到 1994年达到 9.6 % ,是 1992 - 1994年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的最高点。尔后经济又开始回落。到 1996年 ,看来是德国东部大兴土木才使得东部有了一个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德国东部虽然也是欧洲投资最多的地区之一 ,但是在此期间德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因此 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有 1.6 %。而 1998年第三季度国民生…  相似文献   

19.
据南联盟《经济政策》1 999年 1 1月 1 5日第 2 4 82期报道 ,在经历了 1 998年大幅度经济滑坡之后 ,该地区大多数国家在 1 999年获得了意外的快速复苏 ,这里主要指的是韩国和新加坡这两个过去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它们在该年度头 9个月的经济增长为 2 0 % ,超过了灾难性的“亚洲危机”前那个阶段的水平。泰国和马来西亚生产的增长率达到 1 0 % ,恢复的迹象在印尼和香港地区同样明显 ,在中国增速较为平缓。国际上对电子产品需求剧增是该地区国家生产复苏诸因素之一 ,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大户的亚洲地区国家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与经济复苏迹象并…  相似文献   

20.
撇开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事情不谈 ,支持后社会主义向市场体制过渡的基本经济观点有这样一种假设 ,即这一体系将改善分配效率 ,并进而改善企业的竞争力和家庭的生活水准。这种观点确信 ,将所有权从国家转移到私营部门可以迅速推进这一改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甚至在 10年变革之后 ,经济并没有回到持续增长的道路上。 1999年 ,四分之一的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转型经济仍然处于或正在重新回到紧缩状态。那些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国家资产的非国有化上 ,同时主要放在风险企业的发展上的国家 ,正着手恢复经济且增长也相对稳定。特别是中小型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