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如何使史学研究开拓新领域,研究新课题,推出新成果,并为两个文明建设起积极作用,这是每个史学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前,史学界在讨论如何克服史学研究中的“危机感”,让史学研究走上繁荣的新阶段时,我想就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价值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在我脑子里酝酿了很久,一直不敢讲,因为我不是搞民族问题研究的,也没有做过民族工作,对自己头脑里形成的那些想法没有多大把握。今天来到这里,我就想,这是一个听到同志们批评意见的好机会,因而也是讲这个题目的好机会,因此顾不上有把握还是没有把握,就来讲讲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看法吧。  相似文献   

3.
我担任所长,平时跟同志们很少见面。这次胡伟希同志建议我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换交换意见,我觉得很好。上星期北大有一个认识论讨论班,他们让我讲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今天我就大致讲讲这个题目。我想分四个小题目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谈史学研究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经常遭遇大学生同志们或者研究生同志们向我提出一个质疑。他们说,“我们想搞一点史学研究,我们想出一点成果,更具体一点说,我们想写一篇论文,我们该怎么办?”积累了多次答疑以后,我自己仿佛也对这一问题增进了理解。其实,这些大学生和研究生同志们并不是一点经验也没有的。给黑板报写一篇稿,对课堂讨论写一个发言稿,这已经就是经验嘛。问题在于,要从自发的经验向自觉的经验上升。自觉的经验较之自发的经验,往往更加准确,有效率,也就是说,更加多快好省一些。  相似文献   

5.
哲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很复杂,我说不清楚。但我听了同志们的发言受到不少的启发,也想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向同志们求教。哲学专业应当加强,不应当削弱我们听到不少对哲学的非难。社会上有不少的人对哲学有种种不好的看法。有的同志甚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想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点,希望同志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管学的是哪一个科目,无论是学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这一类的同学,或者是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法这一类的同学,一个共同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尽管资产阶级的政府、学者压制限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在战后,世界各国都曾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要我来讲“吴玉章学术讲座”的第一讲,我感到很光荣,但又感到自己能力有限,困难不少;可是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来表示我对吴玉章同志的敬意。至于我实际做的如何,请同志们评价,有不妥当或错误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 我的讲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设计部”。我定了这个题目以后,心里想,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学具有重视思想理论的优良传统,近百年的中国史学表明,史学在理论上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史学发展的面貌.当今,史学工作者有必要从三个层次上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这对于确定历史研究的方向、准确地为研究所得定位、揭示历史与史学发展的规律、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也是纪念辛亥革命来过一次.二十年后,为纪念辛亥革命又来了.来了么,就这个机会跟同志们见见面,感到很高兴.今天来跟大家谈谈心,谈谈这几年的感受.就史学工作来讲,这两年,我个人感到形势很好,开始好象有点味道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对我们学历史的人来说很要紧.当然,要紧的问题不只两个.但比较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上不很受重视,没有摆在一定的地位上.我们搞史学工作的人,过去也不是很理直气壮.历史有什么作用啊,既不能生产粮食,也不能织成布,也不能发明这个,发明那个,有什么作用?我看这个问题应当谈谈.第二个问题是史学遗产问题.中国历史长,有着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即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真相、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史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以笔者之见,史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创新。创新。主要是指研究题目的创新、研究内容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史学研究中,“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受到各个学科的广泛认同,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代史学研究的趋势表明“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得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追溯了“问题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阐述了问题史学的内涵;第三,结合当代历史研究的趋势,说明“问题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以其为当代史学研究带来一些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我在这里谈谈开创史学工作新局面的几个问题。 一、历史教育问题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把教育问题,看作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个战略重点。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这样郑重地、庄严地提出这个任务,以前是没有过的。今天提出来了,那就是说,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不同看法本来是可以通过讨论求得解决的;但是,近几年来经“四人邦”一伙大搞影射史学这么一扰,问题就更复杂化了。 我在初学太平天国史的过程中,对杨秀清这个历史人物有一点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愿意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4.
写好史学论文必须注意四点:一是选好论文题目;二是资料要有新的发现、观点应有独特的见解;三是“注释”很重要,似同文章的血脉;四是写好论著还应做到“三勤”。  相似文献   

15.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10,30(4):32-41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其因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以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而其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中西史学的异趣问题,主要包括中西史学的起源及其精神异同、中西史学的进程和史学家的学术侧重点等方面;二是有关西史东渐的过程和细节,以及输入之后中国学者对其的接受和发展,可以分为整体性研究,即对西方史学的输入及其在中国的回响作整体性、全盘性的论述和专题性研究,即探讨诸如文化史学、实证主义和心理史学等流派的传入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三是有关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年鉴学派,在与实证主义史学的较量和争论中,克服了实证主义史学的种种弊端,形成了与兰克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范型存在明显区别的新的史学范型.这一新史学范型,不仅为教育史学新领域的开拓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且为教育史学研究中正确处理教育史学研究的“客观性”与教育史学研究者“主体意识”的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同时,年鉴学派所构建的以“历史时间”为核心的叙述体例和他们所倡导的以“问题史学”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教育史学研究及其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在史学本体论上有比较独特的认识,其史学本体论思想大致涉及史学对象论、史学目的论和史学工具论三个部分,概括起来是:历史学是一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史料,进而求得真实的历史事实的学科。但傅斯年的史学本体论本身并不十分体系化,所遗留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能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史研究者对于其学科建设理论问题研究的重视。在党史学范式研究方面,胡绳运用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视角与方法解读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共党史的进程,并且深刻地阐述了这两种史学范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力地回击了“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他关于党史学范式问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充实了党史学范式研究的内容,提升了党史研究的理论思维以及为完善党史学的“中介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岳岭 《南都学坛》2022,42(1):22-27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致力于探寻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了与封建史学、资本主义史学截然不同的理论研究方法,并长期引领中国史学正确的研究方向.尽管在这一百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历了诸多曲折和危机,也留下了很多历史教训,但成就是巨大的,始终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目前,面对西方史学思想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要坚持独立自信的史学观念,避开"西方中心主义"的干扰,回归马克思主义文本本身,厘清唯物史观重要概念和问题,注重重大理论建构,开拓宏观视野,多关照现实问题,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国年鉴学派已经走完六十多年的历程。当它于1929年草创之时,还只是西方史坛中“一只小小的玩具船”,然而经过三代学者不断的探索和奋斗,它已成为当代西方史学中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其影响所及,不仅推动了西方各国史学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学的方向。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斯托扬诺维奇所言:“显然,年鉴学派对史学研究和历史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二十世纪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学者团体能望其项背。”如果说实证主义史学是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应当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来法国史学乃至整个西方史学发展的主流。全面了解这种新史学,以期给中国史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学科动因,是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