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6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1 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应用4周;对照组60例,单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应用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提高,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老年男性患者86例,按是否住院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院外行基础治疗并口服维生素B1与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安诺治疗仪治疗,并静滴丹参多酚酸盐。两组患者疗程均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比值(Hb A1c)、肝肾功能、TCSS(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评分、病重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包括MCV和SCV)及足背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持续满意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比值、TCSS评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但治疗组TCSS评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足背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安诺治疗仪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观察桂蜡膏辅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予血栓通350mg 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应用VitB1100mg VitB12500μg肌肉注射,1次/天;治疗组(n=40)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桂蜡膏足底穴位帖敷,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2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快,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两项指标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桂蜡膏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单纯传统药物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优泌乐25对高龄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加入我院糖尿病全程关照网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观察组43例)和每日2次优泌乐25组(对照组43例)。2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空腹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降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优泌乐25比差别不大,但在降空腹血糖、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优泌乐25;对高龄2型糖尿病,特别是空腹血糖高、依从性差,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尤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4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PGE1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临床症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的基础上应用PGE1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各60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ml,注射用腺苷钴胺1. 5mg,天麻素注射液2ml,注射风池穴(双)、颈夹脊穴(双)、肩井穴(双);针刺组采用针刺上述穴位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 33%,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 00%,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 0. 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2h PG(餐后2小时血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Hb A1c、BMI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综合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华山社区门诊近年来治疗的228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分为2组,健康干预组和对照组,评价6个月后两组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健康干预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社区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通过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霖铃 《老友》2011,(12)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随时了解病情,合理安排治疗。常见的检查项目有9项。血糖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的1~2周复查1次,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检查次数。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最近两三个月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矿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在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热矿泥疗法,1次/d,每次15min,15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仅仅在治疗组出现5例皮肤局部红斑,经过调低泥温后,均能坚持完成治疗。结论热矿泥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简单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大、慢性并发症多、不适合大强度运动的特点,观察长期适度的、规律的有氧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进行对比,观察运动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并与未进行有氧运动治疗的53例患者对照比较。结果 40周后运动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而非运动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规律的、适度的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因此,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规律的、适度的有氧运动与长期的药物治疗有等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B族维生素加能量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天麻素注射液、B族维生素加能量合剂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经治疗15天后29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患者11例;治疗后有效患者11例;治疗后无效患者7例;治疗后无恶化病例;29例患者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66%。结论天麻注射液、B族维生素加能量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达美康缓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达美康缓释片(30~60)mg/日,一次服用.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质指数等指标,疗程8周。结果经达美康缓释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而餐后30分钟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中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达美康缓释片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能增加早期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联合治疗后,两组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可以更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木糖醇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初期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随机平分为生理盐水组、5%糖水+胰岛素组、木糖醇组及果糖氯化钠组,在9:00~11:00时段各静脉输注以上液体200ml,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变化,比较不同输液种类对血糖的影响。结果四组血糖波动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木糖醇及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血糖无显著影响,可替代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不良嗜好改善更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3月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小时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理论认识。方法将80例确诊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穴位注射组40例,采用足三里、三阴交天麻素穴位注射,每日一次,左右交替取穴;针刺组40例,取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为主穴,并随证加减,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行下一疗程。两组均以2个疗程为疗程观察;两组分别于治疗后对临床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穴位注射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及单项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针刺组,有显著差异(P<0.01);穴位注射组与针刺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麻素穴位注射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好,总有效率高,其中医作用机制为调理脾胃、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胶囊联合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来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给予所有患者科学饮食及相关合理运动方式指导,两组患者每天2次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检测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3次/日,0.5mg/次;试验组在观察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3次/日,0.2mg/次,连续治疗16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分别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1小时及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结论采用伏格列波糖联合精蛋白锌胰岛素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法,且安全、有效,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50%~80%[1]。调查表明,血糖的控制情况与DPN的发病率有直接的相关性,病程越长,DPN的发病率就越高。DPN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产生运动及感觉障碍,病变可发生于双侧或单侧,或对称或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多见,临床表现为手套、袜筒式感觉障碍,并伴疼痛、麻木、发凉、无力及肌萎缩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三餐前短效配合NPH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理想,后改为三餐前短效配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血糖和HbA1c均能控制达标,但长效胰岛素组餐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控制更理想,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少。结论长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比NPH能更好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