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县商文化     
以前,对林县商文化遗存只作过一些地面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在林县境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并出土几件商代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目。这对研究殷商文化的发展及分布情况,无疑有重要的帮助。本文着重对林县青铜文化的类型、特征提出某些探索性的看法。 一、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始于本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遗址多分布在漳河、淇河、洹河的两岸。漳河流域的有东盘阳遗址。淇河流域的有阳台寺遗址、前寨遗址、荷花遗址。洹河流域的有下陶遗址。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博物馆10月12日举办大窑文化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活动。 为“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汪宇平先生对此作了回顾与展望。 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把我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7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的石器制造场,填补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对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文化局与湛江专区文物、博物馆训练班联合于今年七月在广东省东兴各族自治县进行文物普查工作,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二处。可供研究人类早期的物质文化史及对比研究我国各地石器文化的关系。遗址分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堆积:下层即早期的堆积,遗物包括有丰富的打制的石核石器80多件,其中有斧形器,尖状器、刮削器、盘状器、柱状器等类,也有零星的石片碎屑。这些石核石器一般都较大,器身厚重,多两面加工,浓厚地保留自然岩石的现象;此外尚有石化程度很轻的鹿角、牛肢胫骨及一截似人的肢骨化石。遗址堆积上层即晚期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周的发祥地,近年来,泾河中上游地区西周遗存及青铜器的发现逐渐增多,但鲜见综合研究。随着宁夏固原“获国”都邑遗址的发现,周人对西北的经略更为清晰,姬姓周人、殷遗民、北方游牧民族共同构建了泾河中上游西周多样的文化面貌。泾河中上游地区发现铜器的器型、纹饰的转变也反映了西周早期统治者对西土的扩张,这些遗存的时间分布规律同周人东迁等史实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5.
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日遗址出土齐家文化早期铜器总数超过10件,在中国早期冶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次对宗日遗址出土的3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含砷量均较高,可见宗日遗址出土砷铜是确定无疑的。这次在宗日遗址发现的砷铜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砷铜,而且也是在齐家文化铜器中的首次发现,它对中国早期冶金的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大同区,红岗区,让胡路区,龙凤区和萨尔图区进行了全面的文物考古调查工作。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点30多处,采集到文物标本5000余件,这些遗址和遗物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大庆地区的古代历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赤峰发掘出8000年前原始聚落遗址一处距今约8000年的原始聚落遗址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被发现。经过考古工作者11年间的6次大规模发掘,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围沟、房址、灰坑等早期遗迹已全部揭露,为目前国内已知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裴李岗文化的性质和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面貌,在年代上早于仰韶文化,对探索中原早期新石器文化开始取得了突破。这两类遗址的发现已达三十余处,前者分布于冀南、豫北,后者则集中在豫中一带。从文化性质上,两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是否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如分别称其为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或统称其为磁山-裴李岗文化,而认为两者属于不同的类型,不过它们  相似文献   

9.
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使我们从五个方面对于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甘肃东部发现的周秦早期文化遗存是军事扩张的结果;西汉水上游寺洼文化遗址与周秦遗址分布,反映了周秦民族与西戎诸族或对峙或和平相处的特点;西山、大堡子山、山坪等3座秦人早期的城址具有山城的特点,其选址或地形有利于军事方面的用途;一些早期秦人墓葬内如墓主死亡年龄、死亡方式的现象也表现出了秦文化的军事性特点;早期秦人的兵器制造业比较发达,已经形成了自己特点的兵器制造中心。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是具有阶段性的。  相似文献   

10.
足球     
古代足球游戏源于中国。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掘出的二百多件古物中,“石球……不但数量多,而且磨制光滑而又规则,直径约自1.5——6厘米”(《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现——西安半坡》)。先后发现石球的地方还有甘肃临洮、山西万泉、河北正定等,这些遗址都属新石器晚期。本世纪二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岭掘出了许多陶球。球体上有指甲印纹与圆筒印纹。灰土岭遗址属于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发掘出来的这些石球与陶球,很多是在小孩的墓室中发现的。经考证,它们既不是生产工具,也不是装饰品,如为打猎用的弹丸没有这么大,如作装饰品则应有小孔可以串连,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人们对于先秦时期成都的都城历史研究,只能依赖《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少数汉代以后的文献。由于这些文献对早期蜀国历史的记载内容较为简略,对有些人和事语焉不详,甚至还带有若干神话传说色彩,因而后世研究者多对这些文献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文献所载非信史,只是历史传说。随着20世纪中叶以后,以今成都城区为中心半径约30公里的范围内相继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其中三星堆遗址、宝墩遗址、十二桥遗址、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等多个考古新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迷雾,使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重现于世,成都历史由传说变为传奇。成都系列考古新发现印证了《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文献所记载早蜀历史具有可信性。  相似文献   

12.
商代的方国遗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人的,如黄陂盘龙成遗址,另一类是外族的,如江南的马桥文化。在北及幽燕、南达赣鄱、东至滨海、西到关中的广大区域内都有商人的遗址。现在的遗址是古代的聚落。为了研究商人聚落的分布我查阅了已发表的商代遗址的发掘与调查报告,发现商人的聚落存在着成片密集分布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  相似文献   

13.
新石器中期,在黄河上游地区指仰韶文化时期。在甘肃地区,尤其在甘肃东部地区的泾、渭流域和西汉水流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仰韶文化之前,有旧石器中晚期遗存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在仰韶文化之后,有新石器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仰韶文化在甘肃地区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拉哈遗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遗址。小拉哈遗址的发现,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三叠文化层,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对松嫩平原上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系统的串连化整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关系、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16.
古代河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从一个侧面了解河北地方史,本文拟就河北历代政区(文化)的沿革作一些简介,期望史学界给予指正。 (一)远古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历经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遗址遍布河北各地,说明了河北地区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诸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典型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涿鹿以西的泥河湾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  相似文献   

17.
邵家棚遗址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原邵家棚村中和村北,2019~2021年进行了发掘,总计发掘面积约6 5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发现商代大型房基3处(18座)、车马坑4座6车、墓葬20多座及大量的灰坑、窖穴、道路等,出土了一大批商代青铜器、陶器、骨蚌器、车马器等。邵家棚遗址位居殷墟南区的中心位置,遗址分布密集,各类遗迹保存较完整,是近期殷墟南区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为研究殷墟遗址的范围布局、文化内涵、生产业态、聚落形态、社会结构等提供了新的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8.
老官台文化和李家村文化的遗址,发现得都较早。起初人们把它们都列入仰韶文化的范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逐渐明确起来,开始认识到这是两种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 1960年在陕西西乡李家村遗址,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绿松石是早期中原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新疆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研究新疆早期绿松石文物,可为探究我国早期边疆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系统梳理新疆早期绿松石器的出土情况,发现新疆地区绿松石器从开始出现到衰落,和中原相比其出现时间晚、数量少,在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沿着天山山脉分布的特征,反映出自东向西传播的现象,与新疆史前时期彩陶文化的兴衰关系密切;从器形上,绿松石器从形式单一的管状珠到镶嵌制品多样化,其制作工艺提高;初步推测新疆绿松石制品的兴起主要是中原文化与技术传播和影响的结果。结合近年来新疆绿松石采矿遗址考古发现,基本否定新疆早期绿松石来源的“西来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周公庙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公庙遗址的考古重大发现,为从考古学上寻找周人早期都邑提供了新的极其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周公庙遗址一带先为太王所居之地,后封为周公作为采邑,后又文、武,周公均葬于此。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的墓主人,极可能既有周王又有周公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