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推行,我国已经从没有资本主义存在,变成有资本主义存在了。由于这些资本主义经济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管理、控制和调节,其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发展,因而这种资本主义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而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间隙中的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列宁说这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列宁全集》第33卷第244页),即国家资本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进入了新阶段 ,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 ,矛盾的斗争性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因此 ,本文试图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整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我国人口发展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导致人口盲目增长,从一九四九年的五亿多猛增到目前的近十亿,约占世界人口四十二亿的近四分之一。即使从现在起,按农村百分之八十,城市百分之九十的夫妇只生一个小孩计算,到本世纪末又生出大量人口,抵销死亡人数后,还要增加二亿人。实践证明,我国人口如此盲目增长,形成如此庞大的 相似文献
4.
张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5)
有的同志认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马克思曾经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然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因而就不存在绝对地租。其主要论据是:(1)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单位来看,它不仅是自己土地的所有者,而且也是这些土地事实上的生产者。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土 相似文献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对此,目前在经济学界是公认的。但对于这种结合的内容及性质的理解,则并不一致。因而关于国家在其中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性质,在认识上亦有分歧。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军事化是伴随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还存不存在国民经济军事化现象呢?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因陶醉于战后的“和平”与“发展”,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军事化缺乏足够的警惕,但海湾战争的炮火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探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军事化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寻找和确定企业的“目标模式”,已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推进与停滞。社会主义企业究竟应采取何种经济形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股份经济形式——人类经济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历史上的古罗马时代,由于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曾经出现过初始形态的商业信用和股份经济形式的萌芽。中世纪西欧的海外贸易更推动了商品信用的发展,使合股(合伙)经营成为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至十四、十五世纪,短期契约方式(商业性)的联 相似文献
8.
9.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际经济调节绝非仅仅是国家出面的对国际经济的有意识的调节,虽然这种调节愈来愈重要,而且不断得到加强,但作为基础的主要调节形式仍然是国际市场的自发调节,它包括国际市场上的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和世界经济危机这种强制方式的自发调节。这两种自发调节在当代都具有与以前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现历史性的和解,从对抗走向对话、合作与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的表现,有其历史基础和必然性;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国家经济职能的加强上。国家已不象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那样主要从政治上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外部条件,而是直接组织生产,日益成为干预、控制、指导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已经不单纯是个“守夜 相似文献
12.
刘雅珍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0):19-23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并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探讨国家宏观调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实现形式和手段,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政府干预的有效性和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李建兰现代市场经济既是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同时又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和弥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作来讲,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必须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借助市场机制才能发生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的同志不太理解,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是互相对立和矛盾的,因而不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他们的理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企业工资取决于各企业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量。企业间等量劳动无法获得等量分配,这样也就无法实行按劳分配”。另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实行按劳分配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呼唤社会道德建设。公务员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公务员道德建设,是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课题以邓小平关于道德建设的思想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大量的调查材料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公务员道德的现状、失衡的原因及优化对策,作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课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描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道德的积极方面:主体意识增强;富民思想确立;成就价值突出;道德观念更新;道德价值感强化。接着指出了部分公务员道德的消极方面:公仆意识淡化;创业精神失落;本位主义严重;短期行为突出;权钱交易蔓延。然后对公务员道德的现状作了全面、客观的估价:总体道德水平在逐渐提高,局部道德失衡问题严重。第二部分对公务员道德失衡的原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它是由主客观原因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客观原因是:新旧体制交替中监督管理的缺失、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分配不公的影响;经济体制转换使得原有的道德规范系统难以继续发挥作用,新的道德规范系统一时尚未形成和被人们普遍认同,公务员的道德心理感到困惑和迷茫;资产阶 相似文献
16.
经济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以获取盈余价值为目的、以价值投入、价值生产和价值分配为内容的人类活动。经济活动的空间是市场 ,经济活动的动因是盈余价值 ,经济活动的资源是财富 ,经济活动的载体是产业 ;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 ,因此 ,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尤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无比先进性,更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巨大优势.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关系党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问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封建思想的至深影响、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权力的天然膨胀性和人性的弱点等.深刻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反腐败斗争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18.
刘永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
近年来,经济理论界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空前广泛、热烈。有些同志把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必然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有些同志用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来论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还有些同志以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为理由,得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商品的结论。笔者对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论点,不欲苟同,持不同的观点。这并非是出自于某种感情,而是对这种观点的科学性的疑义。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的人看见西方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一、二万美元,而我国社会主义搞了四十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只有几百美元,因此就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示怀疑,觉得理论与现实反差很大。他们说:“社会主义理论好,资本主义现实好;社会主义将来好,资本主义现在好。”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只要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富”和现实,对社会主义的“穷”和现实,作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就会得出并非如此的结论。一、要正确看待富与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采用新机器是有经济界限的。“对资本说来,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机器”。如果超过这个限度,资本家使用新机器就不合算,即使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机器,也会被弃置不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用新机器是否也有经济界限呢?在经济学界认识尚不一致。长期以来,许多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使用新机器没有经济界限。只要能多出产品,代替手工操作,减轻劳动强度,就可以使用新机器。这种观点,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