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五四时期,毛泽东猛烈揭批"万恶社会",决心"改造中国与世界".他认定世界上"吃饭问题最大",坚信"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提出要确立一个"从事根本改造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五四时期,毛泽东认定"民众是天下的主人",坚定主张进行阶级斗争.从主张"呼声革命"到坚决主张"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不仅标志着毛泽东在阶级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上完成了从唯心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而且也标志着毛泽东已经转变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思想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他的中国文化特殊论导致了他的中国社会特殊论。他不同意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手段改造中国,也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治,而主张通过乡村建设运动达到复兴民族国家的目的。实际上他走的是一条在中国行不通的改良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主张教育救国.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根植于当时的社会问题,并贯穿在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中.中国问题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是社会组织构造的崩溃,基于此,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回归“理性”,即借助教育,进行乡村建设.在乡村建设中,梁漱溟不断地探索教育与社会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步形成了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他所提倡的社会教育理念,渗透有终身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特点颇多;具有深刻的影响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每一历史时期,都明显的留有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的印记,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可以说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毛泽东就深受杨昌济先生的影响,主张在研究国情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文化。他既不同于全盘儒化的梁漱仅,也不同于先西后中的梁启超,更不同于全盘西化的胡适,而是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提倡在分析中国文化传统和研究国情的基础上来改造现实,并积极付诸行动,建立了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新民学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第一次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客观必然性,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指出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然而,囿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虽然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却未能正确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解决矛盾的手段和途径上,由于过高地估计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和作用范围,他更侧重于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逐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最终“以阶级斗争为纲”使矛盾动力论畸变成阶级斗争动力论。深入地探讨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转变的思想轨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改革动力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在探寻改造社会道路的抉择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最终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具备社会革命论理论基础、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造途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方法、共产党领导、中国与世界改造范围诸要素的改造社会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论毛泽东的德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毛泽东德治思想的产生过程 ,可以看出 :中国源远流长的德治思想传统是毛泽东德治思想产生的思想土壤 ;改造中国社会的实践 ,是毛泽东德治思想的实践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德治理论 ,则是毛泽东德治思想直接的理论来源和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 ,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方针、基本途径、基本任务 ,提出了“思想和政治是灵魂 ,是统帅”,“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一系列闪光的观点 ,强调以德治国重在以德治党、以德治政和以德育人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德治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思想史以致世界思想史上,梁漱溟都是一位不得不浓墨重彩提及的人物之一。是梁漱溟创立了新孔学的思想体系,是梁漱溟对柏格森哲学赞赏有加,是梁漱溟提出了西洋、印度、中国“三路向”的文化观,是梁漱溟主张中国的“乡村建设”并实践“乡建教育”,是梁漱溟倡导建立“以伦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梁漱溟均把农民问题作为了找寻国家出路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服从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考量农民问题,梁漱溟基于中国社会基础的再造考量农民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毛泽东主张的方案取得了成功,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却没有什么成效。他们为解决农民问题而进行的努力,虽然结局不同,但他们对农民问题的认知中都内含了革命性和现代性两方面的因素。他们探索的思路和方案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其中梁漱溟的探索尽管就确立建国基础而言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但就其解决农民问题本身而言还是有价值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他们的思路中汲取营养,以求有助于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两人根据各自对中国社会的定性实践了不同的救国之路,最终毛泽东的救国之路获得了成功。尽管从救国的角度而言,毛泽东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当年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并非简单的对错问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梁漱溟——试论农村革命与乡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是专门论述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的交往、友谊和斗争的,尽管他俩的关系可追溯到1918年,其间在延安又有数日通宵达旦的长谈。本文也不想全面评述他们两位思想家在理论和观念的差异;一位是马列主义者,一位是新儒家,这本身就有显著差别。不过,毛泽东和梁漱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对中国农村有深刻的见解,认为它是解决中国一切矛盾的起点和基础,都身体力行,着手过实践,以期用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改造中国农村、改造旧中国。那么,彼此之间有哪些差异,以及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这就是本文要叙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8年的正式开局使得以梁漱溟邹平实验为代表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再次成为学界热点,试图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启示。然而,梁漱溟的邹平实验在当年便已深陷“依附政权”“乡村不动”的尴尬处境。从“第三方”参与乡村改造的视角分析,“合作”与“赋能”是梁漱溟邹平实验遵循的双重行为逻辑,其中,合作的逻辑要求作为“第三方”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必须在与政府、民众的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独立性,实现乡建院改造乡村的理想,但赋能的逻辑主张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乡村民众的行为特征及心理意愿。这样的双重逻辑相互牵制,彼此之间难以契合,导致了邹平实验“依附政权”“乡村不动”的困境。当前,各类“第三方”参与乡村改造的行动正方兴未艾,梁漱溟的邹平实验不仅能够为之提供有益的指引,其所遭遇的困境更足以成为“第三方”改造乡村社会的警示。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真实性,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他重视新闻的宣传功能,强调新闻队伍素质的“红”与“专”,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反对党八股,倡导新文风。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观的转变,以及日益投入的改造现实社会实践的深入,毛泽东对人的道德思想觉悟的提高,也就越发重视.即待别注重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以至成为他毕生强调的一个思想主题,并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特征.作为一个哲学家,毛泽东有关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理论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是对关于中国人主观世界思想全面、彻底的变革,乃至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的思想重塑.当然,最初毛泽东讲的改造,是指对全民的改造,而不是对哪个特殊阶级的改造.他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不过,对剥削者的改造和对劳动者的改造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造.对于前者,是在“必要的时期内,不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改造他们成为新人.”而对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者的改造则是“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他们的改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改造.可见,毛泽东的改造概念是一个哲学概念,它不是对人进行身心强制,而是指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急促完成的思想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急促完成的思想动因,一是毛泽东对土改后农民两种积极性的估计有失误之处。对合作化进展的真实情况缺乏全面了解,而长期搞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又在头脑中有较深的影响。二是急于求成思想日益发展。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高估计了所有制改造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三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四是周边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这些使毛泽东决定要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与国民性改造意识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真实原因,也是他一贯的立场和基本观点.毛泽东在道德伦理体系上与梁启超、陈独秀、鲁迅等人的反旧道德思想有继承关系,而武训、梁漱溟等人在道德伦理体系上与儒学传统有着继承关系.毛泽东晚年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在人心改造问题上"名同实异"两个部分的矛盾.我国实现民主政治必须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身为青年学生的罗家伦在社会改造的大潮中,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形成了对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初步认识.他主张以思想革命为社会改造之首,主张问题与主义并重、文化运动与群众运动并举的改造方针.罗家伦的社会改造主张代表了一部分受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学子对社会改造问题的看法,表现出了渐进改革的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作为一位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现有的相关著作及研究大多把关注点放在了其早期的文化比较思想与乡村建设理论或是其建国后与毛泽东的那场著名争论之上,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梁漱溟后期的政治思想,这无疑是当前梁漱溟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缺陷.阶级理论与人心理论应当说是梁漱溟政治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国后近四十年里,梁漱溟后期政治思想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融通中国的新事实与自己的旧理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19世纪末中国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在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打下了常常的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和合理成份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者。根据《毛泽东早期文稿》和《毛泽东自传》等原始资料对此一时期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进行了重新探讨。毛泽东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不密切,他参与辛亥革命不是一种自觉的革命行动,而只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热血青年的政治冲动;辛亥革命后,他排斥暴力革命,主张用和平手段改造中国。此一时期,是毛泽东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