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外贸战略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大国的优势,立足于国内需求,降低对外依存度,同时应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积极与世界经济接轨,实施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外贸战略,以成功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成果。这种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因在于国家战略选择偏好、意识形态、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官僚机构经济理性、政府公共服务知识等因素及其变化,而内在动因则在于制度供给成本、农民公共服务需求、农民利益诉求等因素及其变化。在变迁趋势上,其表现为由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变、由制度外向制度内转变、由外因向内因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非均等向均等转变。  相似文献   

3.
张晓群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2(8):113-11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加速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这种资金运动的内在动因主要在于发达国家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率、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同时生产的全球化迁移、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及发展中国家对引进外资的限制减少和国营经济比例下降给外资进入提供了更大空间,且上述动因会持续发生作用,更加促进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初步界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涵义的基础上 ,从社会变迁、制度缺陷和利益诉求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 ,指出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 ,制度以及制度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 ,而对制度创新预期净收益的诉求则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才得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动因及其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基本动因,既存在于客观的制度环境之内,又存在于主观的 内在需求之中。正是这种需求,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其出发点是地方政府行为适度 化。包括:行政管理行为适度化、经济管理行为适度化、公共服务行为适度化。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为,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根据的分析,不仅要探寻其内在的经济根据,更要探寻隐藏在这种经济关系背后的深层次的伦理动因。本文拟从制度伦理的分析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土地革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土地承包制)进行制度伦理分析,找寻其内在变革的伦理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变迁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制度总会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和创新,这一过程被称为"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两种模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于作为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占有制度而言,亦会存在不断创立、修正、改革和创新的变迁过程,影响变迁的动因中既有社会动因、经济动因,亦有技术动因和观念动因,这些动因有诱致性的也有强制性的,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理论中汲取养分分析占有制度变迁的动因,找出其中的强制性动因和诱致性动因,对占有制度的变迁做历史解释的同时,亦为当代的占有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的注解和历时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从现代化看,就是从传统制度向现代制度的发展;从全球化看,就是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就现代化而言,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现代化的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安排;就全球化而言,全球化具有三大逻辑: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胜劣汰、优势互补。全球化的逻辑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民主体制、法治进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外动因,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一把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法与世贸规划的接轨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法律全球化。世贸规则可以概括为 :非歧视性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关税减让原则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禁止倾销原则 ;透明度原则 ;磋商调解原则等八条原则。中国经济法与这八条原则相比 ,在立法、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监管法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对此 ,论文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要制定《反垄断法》《反倾销法》《反补贴法》 ;二要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三是采用严格的国际标准和准则 ,并推动本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四要引入司法审查程序 ,为当事人提供复议和诉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和需求供给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和生成动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项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生成动因主要在于“外部利润”的出现、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节约、利益集团的一致性同意、政府等次级行动团体的积极参与、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等。因此,应当遵循土地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叶敏 《兰州学刊》2006,(11):198-200
在统一《合同法》规则下,商事合同由于自身强调商业效率、行业习惯等因素在解除后果上应当体现出其特殊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合同法规则的积极作用。在解除范围上,应考虑商事合同的根本目的加以确定。在合同解除溯及力上,出于某些商业交易的不可逆性,商法中的公法因素,维护商事交易秩序的需要和法律理念上的差别等原因,商事合同解除往往不能带来返还原物的效果,而应以经济补偿为主。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传统中国是典型的身份社会,当前我国仍处于“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之中,加速这一运动的进程在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对身份制制度体系的改革,高扬权由法授理念以及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经济伦理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文 《河北学刊》2001,21(3):28-31
经济全球化同样意味着伦理的全球化。中国加入 WTO并参与经济全球化 ,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对全球伦理的认同和承诺。这种全球伦理以契约伦理为典型特征 ,因而对以德性伦理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构成了冲击和挑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基础带来的变革 ,2 1世纪的中国经济伦理必须以契约伦理为基础 ,进而吸收儒家德性伦理的合理方面。在中国经济伦理重建的过程中 ,企业界、政府界和学术界都应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点击合同下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点击合同是格式合同在网络环境下的嬗变,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点击合同在信息披露、不公平条款、合同确认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国应当在借鉴国际先进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点击合同予以重点监管和规制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政府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物质基础 ,实现管理经济生活职能的基本法律形式。它与一定的市场主体 ,国家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民事合同的平等要求 ,更有它自身的主体特殊性、目的公共性、资金财政性等特点。因此被规范于经济法体系中。但因其公、私法交织的特性 ,所及法律关系必然接受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范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善意取得成立于转让合同仅有让与人无权让与、而无其他引发转让合同效力瑕疵的场合,但在无权处分影响合同效力因素的既定约束下,若把转让合同的有效性作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会导致该制度的空转。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关系的问题上,我国物权立法的最佳选择是回避转让合同有效与无权处分持续存在的相互排斥,通过对登记或占有效力的特别规定,拟制受让人善意、占有保护或登记的公信力具有补足因无权处分而导致的物权变动法律原因不足的效力,以解决善意取得制度面对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下 ,为了更好地对外开放 ,首先必须科学、正确地认识、探索经济全球化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规律 ,是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的前提 ,尊重经济全球化规律 ,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8.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而会计制度又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 ,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规范会计工作与会计行为 ,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其变迁的动力机制既有会计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有会计制度博弈论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对此 ,我们应该运用辩证与发展的观点 ,正确看待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 ,并抓住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以便更好地与国际会计管理接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 表征当今人类社会的综合性发展趋势, 从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国法制的第三次变革。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进行的大规模法律法规规章清理、修改及中国加速融入全球治理结构, 标志着这次法制变革的开始。这次变革包括: 政治法律体制改革、法律体系重构及法的精神的转换。这表明, 在未来的法律发展进程中, 我国法律的现代精神、全球精神、人类文明普适精神、法律的职业共同体的职业精神等将更加鲜明, 更进一步贯通整个法律体系和法律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强大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社会生活契约化体现着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