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字华父,南宋邛州蒲江(今四川省蒲江县)人,学者称他为“鹤山先生”。魏了翁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理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曾任职于南宋中央和地方政府。魏了翁出仕的初期,正是程朱理学被定为“伪学”、“逆党”的时候,当时“讳言道学”,(《宋史·魏了翁传》)但他却独承濂洛一派学说,又上疏请表彰周敦颐,并为周敦颐、程颢、程颐请谥,在确立理学统治地位的过程中,他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在政治上,魏了翁不满意宋代末年的腐败政治,极力主张改良,提出了“观民以察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的诗学理论,表现在:以通变的辩证态度对待遗产,以大自然为诗本,追求有趣有味的艺术个性,崇尚新奇独创、标举“活法”为诗四个方面。这些对“江西”诗的突破,使他成为开一代诗风的重要诗家,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正是在他诗论的指导下,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前进的。构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相似文献   

3.
陆游“诗家三昧”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中兴诗人陆游,“少历兵间,晚栖陇亩”①“身老空山,文传海外”②。他晚年回顾自己的创作经 历,在《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示子 》③等诗中自谓中年从戎南郑时悟得“诗家三昧”。 对放翁所谓“诗家三昧”的理解,是认识其文学思想、创作历程的关键,本文即欲对此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灭贼无期泪横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关山月》中抒发的爱国忧忿,至今仍然强烈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他的感情是那样真挚深刻,诗的艺术形象又是那样的鲜明真切,这就使得这首乐府诗始终保持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陆游(1125-1209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在1177年任四川制置使的时候写这首诗的。那时离开宋孝宗(赵睿) 与金人第二次和议已经十四年,朝廷上正弥漫着一股妥协投降的气氛。诗人在这首诗中忿怒斥责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深切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5.
刘克庄,南宋后期最大的诗人,名重朝野。他不仅是诗人,他的词是南宋继辛弃疾后成就最大、地位最高的;他的古文典则清丽,文体雅洁,被誉为文章圭臬,其中题跋序叙诸篇尤为独擅;他的赋和骈文也负一代盛名。林希逸撰写他的行状中称:“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宛然一代文学宗师。当然他最看重的、日夜萦绕于心头脑际而又时时要发表见解的却还是诗歌一门,故清《四库全书总目》称他“于诗为专门”,我们也称他为南宋大诗人。那么,这位南宋大诗人的诗歌见解或者说诗歌主张如何呢?他对他那个时代的诗歌有些什么意见、作何等评价呢?后一个问题似乎容易系实,透过刘克庄对“当代诗歌”的具体批评和议论,我们不难勾勒出他的整体的诗歌见解和理论主张,至少可探明这个整体理论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或者说最偏重的建设宗旨。  相似文献   

6.
论“诚斋体”对南宋诗风的转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万里是宋代诗坛扭转风气的诗人,其“诚斋体”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批判基础之上的一种崭新诗体。它“新”“奇”“活”“快”的诗歌特色及“向自然和生活要诗”的诗歌创作途径极大地影响了南宋诗坛,为南宋诗歌迅速摆脱“江西诗派”的诗风笼罩,走向现实人生起了关键作用。由于他早年学习“江西诗派”,所以“诚斋体”对它的反拨也就格外的明显,特征也就格外地突出,在诗坛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尤为独到。  相似文献   

7.
陆游与唐氏爱情的本事,最早见于比陆游稍后的周密之《齐东野语》。其卷一末条“放翁钟情前室”有如下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唐)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竟绝之”。“唐后改适同郡宗子(赵)士程。”相似的记载,还可见南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但两书对陆母逐出唐氏之因,均未有  相似文献   

8.
梅尧臣在我国诗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肯定的。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及南宋的陆游、文天祥,都对他推崇备至;直到今天,人们也肯定他在宋代诗歌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看来似无异论,但一经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不少分歧。如欧阳修曾说过:“圣俞(尧臣字)平生所自负者皆某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某所称赏。”(《中山诗话》)可见对他诗歌中的精华所在,欧阳修就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诗歌风格,一般说为“平淡”,但这不能所括他诗的特色。他的“力矫‘昆体’”,虽为世所公认,但曾有人将其说成“‘庸体’之杰出者” (方回语),更有人竟将其  相似文献   

9.
谢脁及其诗     
谢脁字玄晖,南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家也显赫,与琅琊王氏齐名,号称世族之首。《南史》本传称脁“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并非虚语。当时人很推重脁诗,文坛领袖沈约认为他的诗是二百年来从没有过的作品(《南齐书》本传),有重名无所与让的刘孝绰常把他的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连梁武帝萧衍也备加称道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本事诗》)。后代作家受他的影响和对他的推崇就更多了,如李白论诗“目无往古”,而一生低首于脁(见王士(礻真)《论诗绝句》),如杜甫也说脁诗“篇篇堪讽诵”(见《寄岑嘉州》),其他就无须多述。 关于脁的身世,论者不一。就其死来说:有的说是因事牵连(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有的说是被诬(北京大学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有的说是由于畏祸(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以下  相似文献   

10.
读青年学者王守国同志的《诚斋诗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我立刻被他那充满激情的思辩性语言吸引住了:“如果说激情是一个诗人的灵魂,那么思想便是滋润这颗灵魂的血液。没有激情的诗人,只能是排列汉字符号的木偶,没有思想的激情也只能是精神病患者的无意喊叫。”越往下读,也就越是不能释手,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诚斋诗研究》不也是与诚斋诗一样,是激情与思想的产物吗? 正是出于对诚斋诗思想与激情的理解和把握,《诚斋诗研究》既“满目奇峰总可观”,处处闪灼着睿智的思想火花,又“千峰为我旋生妍”,时时跳荡着作者的激情。作者虽然对他笔下的诗人不无偏爱,行文中洋溢着饱满的激情,但并没有因偏爱而随意拔高,因激情而淹没思想。如其在论诚斋诗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指出“诚斋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说过:“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诗人者,撄人心者也”。我国宋元之际的诗人郑思肖或可当得此言。他的主要诗文集即题名为《心史》,直撄数百年后读者之心。郑思肖字亿翁(又作忆翁),号所南。这些名字是他在宋亡前后改取的,寓有思忆赵宋故国、不事北朝的意思,而原名已无从考知。他原籍福建连江透乡人,南宋淳祜元年9月21  相似文献   

12.
<正> 谦益是明末清初诗坛大家,曾被称为“明末诗雄”、“清诗开山”,于当世及整个清代都具有很大影响。凌凤翔在其《初学集序》中说:“窃惟宗伯诗,适当诗派中衰之际,实开熙朝风气之先”。凌氏历数诗派递嬗,指出明诗至竟陵和云间体而衰微。“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凌凤翔在《有学集》序中又赞谦益之诗:自天启甲子后迄于本朝初年,有诗如干篇,时贤共称其昌大宏肆,奇怪险绝,变幻不可测者,洵煌煌乎一代大著作乎。《采苓》怀美人,《风雨》思君子,其悯时忧世,三致意焉,宜可传也夫!谦益共约2300余首的诗歌,内容相当广泛。他用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明清鼎革、历史巨  相似文献   

13.
陆放翁《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见《剑南诗钞》) 按《寰宇记》言:“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属犀浦县,一名百花潭。”今百花潭(包括杜甫草堂在内)距青羊宫,至多  相似文献   

14.
“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这是宋代诗人姜特立、陆游对杨万里诗的赞评。他们都是同时代人,对杨万里的诗如此推崇,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杨在当时诗坛的影响和地位。 杨万里(号诚斋)的诗,在当时的影响之所以如此之大,就因为他能够跳出江西诗派的框框套套,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元人是怎样认识诗歌创作与作者情性之间的关系的?以下我们将分别从情性的主导性、制约性和诗歌创作的目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元人普遍肯定“情性”是人皆有之的。而诗歌创作和作者情性的关系,则情性是主导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作者情性的制约;换言之就是:人无情性就无诗。 后期诗论者、诗人杨维桢曾有一文写他一次与“同年(同中进士者)黄子肃”等人“论闽浙新诗。子肃数闽诗人凡若干辈,而深诋余两浙无诗”,意思是闽诗胜浙。黄(闽人)是闽非浙的言论激恼了浙人杨维桢(杨籍贯乃今浙江绍兴),于是杨回击道:“言何诞也,诗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艺术改革家。他革新了新诗的价值观,将新诗“纳于艺术之轨”,刷新了一代诗风,推动新诗走向成熟的新时期,完成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美学变革。徐志摩说:“一多不仅是诗人,他也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理论和艺术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钱穆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出路杨岚(天津市委党校)钱穆是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文化学家。他一生潜心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甚深,著述几十种,兼涉及经史子集,素有“国学大师”“一代宗儒”之称。像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亡国灭种的威胁面前,钱穆对国家...  相似文献   

18.
民歌《小放牛》说:“杨六郎把守三关口”;话本说:“六郎三关为元帅”。三关者何地?史家有考,乃瓦桥关(今雄县城)、益津关(今霸县城)、高阳关(今高阳东旧城村)是也。其实,杨六郎把守的不独三关而已,从泰州(今满城县)狼牙山到泥沽海口(今天津军粮城泥沽村),曲折两千里,都是杨六郎的防地。 “六郎”威名,契丹畏称 杨六郎即北宋名将杨业(亦称杨继业)的长子杨延昭。延昭本名延朗,因避圣祖赵玄朗之讳,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名延昭。他既然是杨业的长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自南宋以来,很多人都误以为老泉系苏洵之号,故径称苏洵为苏老泉。如旧题王十朋(1112—1171)《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一(《荆州十首》引(林)子仁曰:“庚子正月,先生(苏轼)与子由侍老泉自荆州游大梁。”这可能是最早称苏洵为老泉的记载。其后周必大(1126—1204)《跋老泉所作杨少卿墓文》,有“老泉苏公明允”语(《益公题跋》卷二);陈傅良(1137—1203)有《跋姚次韩所藏苏老泉修礼书堂帖后》(《止斋题跋》卷二)。郎晔于宋光宗绍熙年间所作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东坡先生言行》里也说:“公名轼,字子瞻,一字和仲,老泉仲子也。”影响所及,苏洵的集子除名《嘉祐集》外,也有以老泉题名者,如宋刊《东莱标志老泉先生文集》、“疑为宋时坊刻本”的《苏老泉集》等。(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五集部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咏物诗发展到了唐宋时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那些蜚声文坛的明星巨擘,都争相制作大量的咏物诗。陆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酷爱自然,善赏风物,又喜讽咏,其咏物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题材之广.手法之富,在唐宋诗人中都名列前茅。“吾诗满笑笥,最多夜雨篇。”“意谓夺造化,百世莫比肩”。(《秋日杂咏》,《放翁诗稿》卷四十七。下同,只注明卷数)他自己也是很满意的。钟惺《唐诗归》曾评杜甫咏物诗:“有赞羡者、有悲悯者、有痛惜者、有怀思者、有慰藉者.有嗔怪者、有嘲笑者、有赏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