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城镇青年注重隐私、倾向于独立居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动,城镇老年人独自居住将成为未来城镇居住模式的主流。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本文选取"老人有心事时是否与家人倾诉"与"住房来源"变量作为有效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估计空巢对老年人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作为对比。结果显示,空巢对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空巢老人缺少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在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明显欠缺;同时由于自身健康、生活等条件处于劣势,空巢对于弱势城镇老年人(女性、高龄以及无配偶的老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进一步发现缺乏物质生活保障、难以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机会使得城镇空巢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产生变化;参与社会活动的减少对空巢城镇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存在显著的损害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通过重点关注空巢对于城镇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从居住模式角度研究中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为探究居住模式和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厦门市城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婷  陈茗 《南方人口》2008,23(2):37-43
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及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应当区分不同居住类型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厦门市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整体上低于非空巢老人,而夫妇二人家庭的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与非空巢老年人群体并无显著差异:另外单身户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低;住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远低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珠海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珠海市老年人主要慢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珠海市三个行政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543人进行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的主要慢性疾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珠海市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排名前五位的是高血压(59.25%)、骨关节病(28.41%)、眼病(16.45%)、糖尿病(14.39%)和心脏病(10.84%)。珠海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状况高血压、骨关节病和糖尿病低于全国水平;眼病和心脏病高于全国水平。行政区、性别、年龄、居住方式、食用鱼虾情况、是否主动获得健康保健知识、饮酒、吸烟、体质指数(BMI)、血脂水平、血清钙水平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骨关节病、眼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健康状况主观评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细康 《人口研究》2000,24(2):63-66
本文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对广东不同群体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客观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探寻不同群体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与其客观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主客观指标并非完全一致;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和医疗状况的老年人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加快医疗制度改革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随着空巢老人比重的持续上升,老年人在空巢状态度过的时间也在不断延长.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1、2013年的数据和多状态生命表法,估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空巢预期寿命,及其性别、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整个老年期中超过一半的余寿都处在空巢状态;女性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高于城市老年人;而受教育水平越高,老年人空巢预期寿命也越长.另外,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与他们当前所处居住状态有很大关系,当前处在空巢状态的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及其占余寿比重都远远高于处于非空巢状态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传新 《西北人口》2008,29(3):95-100
“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空巢老人”的国家支持系统、社区支持系统、社团组织支持系统及个人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空巢老人”是人口转型、经济发展、代际关系变化等诸因素合力的结果,需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才能保证这部分老年人能幸福地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陶涛  杨凡  张现苓 《人口研究》2016,(3):90-100
基于2015年底北京市空巢家庭调查数据考察“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空巢老年人对子女生育二孩的态度,结果表明:空巢老年人的政策知晓率极高,支持、反对和不干涉子女生育二孩的各占约1/3;一旦子女生育二孩,近七成空巢老年人愿意提供物质或劳务支持;养老等功利性目的并非希望子女生育二孩的首要原因,经济负担、健康顾虑和照料匮乏是阻碍子女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考察影响因素,与子女关系好、身体健康、有配偶等因素会显著提高老年人对子女生育二孩的支持概率,而养老观念开放、受教育程度高和空巢时间长等因素则会显著降低支持概率.空巢老年人的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养老选择等因素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采用现场体检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1 05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现状进行调查。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位于前五位的依次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病、脑血管病。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睡眠、锻炼身体等。提出注重健康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谷琳  乔晓春 《人口学刊》2006,9(6):25-29
健康自评是研究对象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受,是调查中经常运用的变量。健康自评能够反映健康状态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此健康自评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2002年全国老年调查数据,做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健康自评的差异性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旨在回答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对老年人自身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自评有积极的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健康自评有很强的相关性,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健康自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长春、四平两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现场体检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长春和四平地区1 946位老年人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两地老年人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四平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患病率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睡眠、锻炼身体等。根据两地老年人的特点,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调查数据,研究城市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活动参与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情绪均有显著影响。社会活动参与越多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表现得越好;抑郁情绪也越少。可见,社会活动参与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活动理论的观点,即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增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吸烟、喝酒等变量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and indicators of successful aging to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ies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Data were from the four waves of “Survey of Health and Living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aiwan”.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was conducted. Subjective economic status was measured by childhood economic status and time-varying economic satisfaction. Time-varying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successful aging variables and demographics were also used to describe the trajectory of life satisfaction. Life satisfaction showed a slightly decreasing but generally stationary trend across time. The concurrent economic satisfa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y, but childhood economic statu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time-varying depressive symptom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related to the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y. Policy on the elderly should take particular account of the economic security,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3.
张立龙  韩润霖 《人口学刊》2020,42(3):102-112
文章基于2008年、2011年、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的死亡数据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居住在城镇、年龄较小、社会经济地位高、拥有医疗保险、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更可能"临终于医院";临终照护者为配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可能"临终在家"。从变化趋势看,中国老年人"临终于医院"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仍以"临终在家"为主。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中国大多数老年人依然生活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村卫生室)的发展增强了其临终医疗服务能力。在亲人的关心和注视下离开,在自己的家中接受临终关怀是多数老年人的临终心愿,也是临终的最佳选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中国老年人临终地点仍以"临终在家"为主的背景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终医疗服务能力,支持"家庭照护+上门医疗服务"的居家临终照护模式,这不仅能够满足多数老年人"临终在家"的意愿,减轻临终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终于医院"所带来的医院床位资源紧缺。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包括经济需求、健康医疗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等方面,但是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老年人,影响需求的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调查"对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类型对老年人经济方面的需求有显著影响,性别和居住类型对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有显著影响,在影响老年人休闲娱乐的诸多因素中,代际关系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Roh  Miyoung  Weon  Soyo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22,160(2-3):717-734

With a rapid aging population in South Korea,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has received particular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stakeholders.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living alone negatively affects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much remains unclear about how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changes over time as their living arrangement change. To advance knowledge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using the Korean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we tes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overall life, health, and financial) of the elderly and their living arrangement. Our longitudinal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elderly living with family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ife satisfaction compared to those living alone between 2006 and 2016. In addition, individuals who had a superior economic profile and maintain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ocial relations showed higher life satisfac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o improve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living alone, both material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programs are needed. Futu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account for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lif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6.
亓圣华 《西北人口》2009,30(1):51-56
运动不足、精神紧张、营养不平衡、环境污染构成了现代生活中妨害大众健康的四大因素,相比生理健康,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这已经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影响我国农村大众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农村社会变迁、以及“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生活方式现代化导致的“文明病”、环境污染、拥挤、精神负荷超重等问题;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个体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同辈群体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经济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最直接因素,也最被专家学者所关注。退休后老年人的收入情况是决定老年人经济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数据分析认为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和幸福感有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多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是有益的,对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能够起到缓解、消除的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莉莉 《南方人口》2011,26(2):31-38,64
女性丧偶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的双重弱势群体。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以及对18位女性丧偶老年人的深度访谈资料.发现我国女性丧偶老年人普遍存在着经济收入低、保障水平差、自评经济状况“困难”比例大的特点。此外,女性老年人在丧偶之后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以及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强调性别平等观念,建立遗属养老金制度,是解决女性丧偶老年人经济、生活困难的一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雪  王瑜龙 《人口学刊》2020,42(3):66-77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老年人口健康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日益成为政府、社会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针对老年人口社交活动难以量化的问题,构建"社交活跃度"指标,利用OLS回归和IV-regress二阶段回归模型分析社交活动对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老年人社交活动水平整体呈现低活跃型特征,社交形式比较单一。第二,社交活动确实会对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各影响因素不同水平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尤其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以及较高的社交活跃度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积极正向影响。第三,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参与多项社交活动且参与活动频率高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优化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应提升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交活跃度。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社区、基层政府及社会企业应构建并完善与老年人社交活动及健康保障相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国家层面则应更加积极地完善相关的老龄化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