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乘数·加速数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思想渊源西方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周期现象是从19世纪初期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战开始的。以李嘉图、萨伊为代表的一方,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极力否认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西斯蒙第、马尔萨斯为代表的另一方,从小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利益出发,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其中马尔萨斯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经济危机,成为后来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立足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活跃时期,人们对经济周期的原因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1936年,凯恩斯发表《货币、利息和就业…  相似文献   

2.
一、有效需求的定义 “有效需求”一词,最早出现于马尔萨斯的1800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但具体对“有效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义,却是凯恩斯在他的1936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节约悖论源于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公共利益的善果,同时马尔萨斯的节约悖论对其也有很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凯恩斯节约悖论在我国有一定影响,并在社会风气、经济建设方面造成很大危害;凯恩斯经济理论有其局限性,凯恩斯节约悖论也会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4.
新剑桥学派是在从战后50年代起罗宾逊等人就如何将凯恩斯经济学长期化和动态化而同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展开理论论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们沿着凯恩斯—哈罗德—卡莱斯基的思想线索构筑起来的现代增长理论的基本特征在于,将分配与增长结合起来,集中考察经济增长过程中利润的决定与变动规律。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新剑桥利润决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一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结构性的调整。如何针对我国的实际,在既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又能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劳动生产力,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没有解决这一难题,马克思经济理论只是指明了方向,而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实际的情况是,提高有效需求的扩张性宏观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较好促进企业有效生产力的提高。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两个目标的实现,不是轻易所能达到的。 一、结构调整与企业无效生产力的改造 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试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美国经济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变迁而逐渐发展,并对美国经济史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30—6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罗斯福新政产生了重要影响;60—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滞胀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施政方案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恩斯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通过市场作用的自动调节达到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的总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量。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我国存在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我们应研究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和借鉴西方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采取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借助这一计量模型,我们以杭州市为案例,实证地分析和评估了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在推动杭州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对下一年度的变化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我们国家的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中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凯思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可以用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刺激剂”。但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又否定了此说。那么,凯恩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究竟有没有借鉴意义?如果有的话,人们在借鉴时又应当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证。凯恩斯提出的社会生产均衡条件的公式是: 总需求:C+I+G=总供给:C+S+T。这里C表示当年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I表示私人净投资,G表示国家财政支出,这三项共同构成社会总需求,亦称“有效需求”;T表示政府税收,S表示私人储蓄即国民收入扣除政府税收  相似文献   

10.
流动偏好理论又称灵活偏好理论 ,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 936年在《通论》中明确提出的。流动偏好理论既是凯恩斯的利息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 ,又是构成他的有效需求分析的三个基本因素之一 ,在其经济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经济学界迄今为止并没有注意到 ,这一理论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缺陷。本文主要从货币需求理论的角度来阐明这一缺陷。凯恩斯将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划分为三种 :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他认为 :前两种货币需求基本由收入水平决定 ,而投机需求则受利率水平影响。他的分析是…  相似文献   

11.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7,28(1):77-80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在政治经济学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演进过程。古典经济学家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乐观派,一种是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悲观派;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但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后的政治经济学却舍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政治经济学不能抛弃可持续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应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念与政治经济学的结合点在于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和商品二重性理论,从而在于生产理论和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证明马克思是一位经济增长理论家 ,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者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在落后了大半个世纪之后 ,才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受到启示 ,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索洛模型和斯旺模型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前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稳定增长 ,后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此后 ,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和实现机制作了分析。我们的任务是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用数学方法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我们完成这一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观点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信贷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而非中央银行控制下的外生变量。根据对货币内生程度的认识不同,又可以分为适应性内生与结构内生两种观点。内生货币理论的发展符合金融发展的现实,弥补了现有货币供给理论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蒙 《西部论坛》2021,31(1):12-23
卡莱茨基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垄断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卡莱茨基经济增长理论基于有效需求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继承卡莱茨基经济思想的卡莱茨基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强调收入分配是总需求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并逐渐发展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收入分配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的《通论》被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在《通论》问世后77年的今天,恰逢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在新时代再次出现经济萧条和危机。一些人认为,这些危机主要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造成的,因而呼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回归,希望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能够挽救这场危机。我们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践两方面,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当前经济危机的关系,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能否在中国有效借鉴和运用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导致哈耶克和凯恩斯对于经济波动成因的不同解说。很长一段时间,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占据主流地位,哈耶克的结构失衡论划屈居冷宫。然而这次金融危机并不是在美国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突发的,这就引起人们对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论的质疑,哈耶克的结构失衡论似乎又席卷重来。因此,有必要在仔细介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很好思考两者的关系。与传统的见解不同。本文认为他们两人的观点是可以互补的。只有把两者的理论综合起来,才有可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经济波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特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司马迁的新思想、新观点产生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强化对思想控制的时候,实在难能可贵,是值得认真清理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他的著名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标志着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体系的建立。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凯恩斯的革命”。此后,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又在他的后继者们那里得到了新的补充和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凯恩斯主义。它曾盛行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但自六十年代末开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根基。于是,在美国便出现了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和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Matin Feldstein)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它们都提出了一些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政策主张。分析上述各派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有助于我们了解凯恩斯主义自产生、发展到走向衰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去年的《经济研究》第九期,张立中写的《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以及《哲学研究》第十期韦经利的《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原理》,两文言之有物,读后颇受启发。但两文对马尔萨斯所谓“积极抑制”的论述,却不尽准确。张文指出:“马尔萨斯……一再宣扬……用战争、饥饿、瘟疫来消灭劳动人民”(着重点是引者加的。下同);韦文则断言:“马尔萨斯甚至残暴地主张用战争、瘟疫、赤贫等所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18~ )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以资产选择理论为基础,对金融市场及就业、生产和价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曾荣获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亦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他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货币需求的决定理论中,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修正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托宾于1958年发表的《作为对付风险之行为的流动性偏好》一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