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增俊  王辉 《现代交际》2012,(8):173-17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卢菊洪  吴小明 《职业》2011,(30):179-18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更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破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各个学校应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形成适应区域、地方、学校和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时代需求的模具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罗敏杰 《职业时空》2008,4(7):71-72
工学结合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到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都强调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制度。为此,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4.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就我国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世安 《职业》2007,(33):70-71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即“高级蓝领”),必须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否则整个培养模式容易变成本科培养模式的简化版,使培养出的高职学生失去市场竞争力,也就违背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旅游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教育”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艳红 《职业时空》2005,(18):54-55
近年来,我国旅游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迅猛,2004年全国旅游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在校生规模、毕业生人数等指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居于低层次,在办学条件、投资水平、生源质量、社会认可、院校声誉等方面与其他高等院校差距较大。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必须淡化学科性教学,强化职业技能,按照社会、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特色赢得市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培养”能够实现旅游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满足  相似文献   

7.
宗明建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学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依珍 《职业》2011,(30):176-17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涂春花 《职业时空》2008,4(11):102-10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根本性问题。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江西高职教育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从明确服务对象的定位、完善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运作要社会化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焦永杰 《职业时空》2008,4(10):166-16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培养技术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都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类不适应问题,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修海燕 《职业时空》2010,6(5):88-89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对高职西班牙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三重并举”的教学模式和“三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训练培养模式,目的是推动高职西班牙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强  阎子刚 《职业时空》2009,5(6):44-45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物流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史成泽 《职业》2012,(15):172-173
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在运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封闭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孙桂香 《职业》2016,(20):22-23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人才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淄博技师学院与淄博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双证教育”办学模式,是适应当前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有益探索。本文结合“双证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对“双证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双证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职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的意义所在,并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现代“职业人”,深入工学结合、践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的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8.
梁春莲 《现代交际》2015,(2):229+228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型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并且从高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高职学生专业需求、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高职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虚拟公司项目管理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即"高级蓝领"),必须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否则整个培养模式容易变成本科培养模式的简化版,使培养出的高职学生失去市场竞争力,也就违背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发展到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的新阶段,可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长期存在,高职英语教学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新情况。本项目旨在讨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并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深化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