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是以人性的异化来揭示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人性的罪恶。福克纳非常关心人本身的存在价值,他向往着尊重人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对美国南方的清教和种族主义充满了愤慨,对被蹂躏、被压迫者充满了同情。他强调“人,只有在他的个性中才能得到拯救”。他痛心地感到社会用各种方式“剥夺”了人的个性,人性越来越被社会所异化而失去人的本性,成为被泯灭了内在本质的社会与宗教的附属品。正是由于他对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下被异化的人性有着异常深刻的认识,才使得他创造了《喧哗与骚动》中那么多被异化了的悲剧人物,使他对异化人性的罪恶揭露与批判显得坚决有力。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假定的角度,阐述了人性假定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论述了图书馆管理中结合人性假定融入“使命管理”这一新的管理理念的意义和现实性策略,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人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性和个性唐自杰关于人性和个性问题,涉及面很广。过去已有许多人从不同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或争论。这里主要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人性和个性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有重要的作用,它也对人们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江苏作家关注城乡主题时,城市与乡村主要以个体现实处境的空间性而存在,个体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深邃在其中充分体现。对文革、知青上山下乡等特定历史情境下的个体关注,对城乡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变异的忧思,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性发掘,江苏作家主要采取城与乡相互审视的视角,结合个体与存在之间的无限冲突来展现其多种可能的生存状态及人性内涵,力图从人性的凡俗与庸常人生的交织中来发现人性的尊严与高贵,其创作展现出朴素深沉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5.
人性研究是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展开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既有的人性研究有两个历史类型:一是运用经验思维形成的发生论的人性观,是把人生之初具有的规定性当成人性的人性观;二是运用抽象思维形成的本质论的人性观,是把与人的诸种现象相对立并规定这些现象的人的本质当作人性的人性观。在今天的科学眼界内应当运用具体思维建立规定性的人性观,以揭示人的蕴含着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特殊规定性和相互间的差异性的特有共性为己任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的具体内容就是人的自觉行为主体观: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环境中广泛吸收社会文化而形成的追求创造实现价值的、人性与个性统一的自觉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霍桑的《红字》表现了清教传统思想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人要抑制自己的个性,限制人们的各种欲望,这种禁欲主义是消除人们一切烦恼、无聊、痛苦的根本途径,倡导人们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实际是对人的精神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视角去研究人性。从社会经济结构研究人性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是劳动,从一般抽象意义上说,劳动是主体同化客体的唯一手段,使人成为有本质规定的自为的人。人类的劳动必须通过一定经济关系才能实现,人性随社会经济形态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性在追求物质利益和追求精神完善的矛盾过程中,逐步达到自主性、主动性和自我意识的充分发挥,总的发展趋向为自由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个性主义是鲁迅批判封建主义、改造“国民性”、实行“思想革命”的重要思想纲领与武器,是构成鲁迅社会思想与文学观念的基础因素。鲁迅的个性主义包括既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层内容:一是主张“超人”:“任个人而排众数”,呼唤先觉精神战士出世,对民众进行启蒙,这可看作鲁迅“思想革命”的“行动纲领”;一是主张“立人”:“个性解放”,恢复人的理性人性与自然人性,使“人各有己”国为“人国”,这可看作鲁迅“思想革命”的“理论纲领”。它的价值与鲁迅思想的价值、作品的价值共存  相似文献   

9.
所谓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与人性发展同步”这一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实际上不过是对欧洲文学发展规律的套用。把“人性”仅仅归结为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的解放、个人意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等等,就把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批优秀作品排除在外。把作家人性自由的表达和感情的浓烈度作为衡量作品艺术力量的标准,认为人性的发展制约美感的发展,都经不起中国文学实践的检验,理论上也站不住脚。中国文学发展有其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族群意识与后现代族群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一切学科应立足于人们在世界生活的自在与和谐,而人类诸学科文及学科的整合,呈现着不断归向人类自身的趋势;人类学所立足的人本观,体现着对人性的肯定和揭示,展现着其研究由外在向主体趋近的轨迹,其分支学科的演进和民族志发展的脉络,勾勒出向主观、人观、人性、个性与主体间性迫近的轮廓。同时,现代化、全球化应虑及自然与人文环境诸要素,传统文化也不应被作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德性,使个性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盈,但是随着知识的传授在教育中的凸显,我国传统的德育演变成纯理性的封闭式教育,失缺了丰盈人性的本真内涵。本文通过分析其本真迷失的原因,阐释了其回归本真,彰显德性的改革理路。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人性的来源及其内容这两个人性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揭示了人的总体特性及其对当今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启发,主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人性特点,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化是本土文化如何被"西化"的过程,对中国圣化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中国现代化可以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器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思想现代化.鲁迅认为无论是器用还是制度如何现代化,而其根本在于思想要现代化:个性的解放,道德的重整,人性的建设,社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可惜20世纪以来,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民族战争和革命斗争相继而来,思想的现代化建设未能完成.时至今日,物欲横流,道德败坏,人性沦亡,鲁迅的"首在立人"的思想理念具有更严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具有动物性和文化性的两重性。从人起源于动物来看,人性起初充满着动物性,没有文化性,所以,人性是本恶的。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的行为。犯罪人既有人的一般属性,又有反社会性的特殊属性。犯罪作为人本身的一种行为,必然与人性是相互影响的。人性之需要、人性之趋乐避苦、人性之个性等,都是影响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当然,犯罪亦影响人性,具体表现在犯罪摧残人性,刑罚要求关照人性。  相似文献   

15.
陈翠平 《南都学坛》2001,21(1):69-71
人道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信念,而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新时期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对非人生活状态的血泪控诉;对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宣扬;对民族文化传统中对“人”的忽视及对个性的压抑进行反思,充分肯定共同的人性人情,张扬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对自我深层潜意识的关注,对人的生存境遇的终极发问以及对异化状态的抗争。  相似文献   

16.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一个基本属性;“天性与德性的互动”是人的类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理性、非理性)、天性和德性的统一(天性、德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它们只是人的属性。结合“具体→抽象→具体”的图式可以进一步解析人性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视野下人的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的演进,人的个性培养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现代化十分需要并且可能更多地创设条件发展人的个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体现尤为明显。首先,现代化为人的个性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人的个性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和社会文化条件。物质条件的充裕,使人们摆脱了为生存而生存  相似文献   

18.
当代哲学一种基本思潮是对普遍人性进行彻底解构,宣告人要死、人该死和人不得不死。然而,当代哲学宣布人之死并未带来个体的真正诞生,脱离普遍性的孤独个体仍然不是人的真实存在,其同样导致了人的虚无化并走向了虚无主义。走出人性虚无主义困境,既要反对和批判脱离特殊性的普遍人性,也要反对和批判脱离普遍性的原子化个体,坚持普遍人性与特殊个人的统一,坚持特殊性包含于自身内的普遍人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假定与图书馆的使命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假定的角度,阐述了人性假定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论述了图书馆管理中结合人性假定融入"使命管理"这一新的管理理念的意义和现实性策略,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要渗透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化高等教育是一种契合人性发展轨道,不断建构人性、完善人性、促成个体潜能最大化释放的教育。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指出实施高等教育的人性化势在必行。在遵循学生个性的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启发思维,尊重个性,塑造精神的教育,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