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八怪”和他们的作品,两百多年来,在群众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在清代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扬州八怪”及其所形成的画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牵涉的范围较广,本文仅就其形成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扬州八怪名称问题“八怪”名称起于何时,尚无定论。同治五年成书的《桐荫论画》,列举了金农、李鲜、郑燮、罗聘之名,尚无“八怪”之称。最早见于著录的为光绪二十三年成书的《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以后在“中国画史”中都提出了“八怪”名称。但所举“八怪”之名,互有参差。计有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李鲜、郑燮、李方膺,罗聘、闵  相似文献   

2.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叶出现的一批有个性的书画家。他们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得力于与戏剧、曲艺等表演艺术的“打通”。八怪重要成员几乎都与戏曲不无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八怪与戏剧、曲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八怪的艺术成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前言“扬州八怪”是清代前期聚集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八怪”指哪八个人?说法不一,今将六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列为简表如下: 从上表看出,“八怪”原无定论,各以己意评选。我们对于“八怪”,是作为一个进步的艺术流派来研究的,不必拘泥于某一说法,诸说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4.
“扬州八怪”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扬州生活和从事艺术创作的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也没有直接论述过美学问题,他们主要是画家,又兼诗人、书法家。作为画家,他们一反当时反动复古的正统画派,提倡笔墨自由,抒发胸怀,其格高绝俗、清新淋漓的画风令当时的画坛耳目一新,直接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画风。作为诗人、书法家,八怪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八怪虽然不是美学家,但八怪所表现的美学倾向上承朱耷、石涛,受汤显祖、公安三袁、袁枚的影响,下启晚清和现代画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其审美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八怪的美学倾向作一粗略考察。“扬州八怪”十五家,如果从年龄最长者华喦生于公元1682年到年龄最小者罗聘逝于公元1799年止,其间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先祖曩居淮安辑《苇间居士题画诗》一卷,山阳邱氏刻之,孤帙单行。后如皋冒氏复刻之《楚州丛书》中。继祖儿时,曾就家藏居士画迹不见《题画诗》者补录得若干首。屈计已三十余年,所录久付飘风,并画亦易主矣。一九六三年,予役都门,于守拙舅氏斋中得读居士《泼墨》及《苇间书屋》两图,绘者题者皆并世胜流,琳琅溢目。时方推重“扬州八怪”,有为八怪辑研究资料者,有考订八怪事迹者。居士画名足与八怪雁行,而遗闻零落,颇拟于诸家题咏中钩考居士事迹。未几北返,斯愿遂虚。顷舅氏沈疴初起,手录郑任二诗并作跋述得图始末,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下旬,当我在香港出席“亚洲第八届国际美育会议”期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扬州画家作品,正好在中文大学的文物馆展出。馆长高美庆博士,热情地接待了前往参观的各国代表。参观时,不少朋友问起“八怪”何以为“怪”的问题。当时因时间关系,只是极简单的谈谈,及至我  相似文献   

7.
<正> 何光岳作为“岳阳八怪”之首,曾引起了新闻媒介、学术情报界的极大“热情”,据笔者统计,自1979年至1990年,何光岳被各家报刊、广播电视宣传、介绍、报导、评述达63次之多,这在相当沉寂的先秦文史研究界,是极其罕见的现象.本文无意对这种现象作整体描述,只是想通过其庞大学术系统的一部分,评析他对楚辞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有着类似于赛义德使用的“东方主义”的“汉学主义”的特征,这种特征有时表现得非常隐蔽。将列文森和余英时这一中一西两位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研究进行比较,发现“汉学主义”对他们学术研究的影响,及他们自身对所处“汉学主义”环境的“内在超越”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罗聘家世考     
扬州著名画家、名列八怪之一的罗聘(1733—1799),字遯夫.因原籍安徽歙县呈坎村、近于“天都”“莲花”二峰.罗聘不忘所本、别号两峰.当梦入花之寺、仿佛前身即其中主僧、故又号“花之寺僧.”由于其父母葬于金牛山,因又自号“金牛山人”.其他还有“蓼州渔父”、“衣云道人”“却尘居士”等别名.友人刘淳因为罗聘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2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就编辑学的发展和早日创立问题,尹玉吉等同志在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新闻出版导刊》93年第1期上谈了他们的观点: 首先,在创立编辑学之前,首先充分收集、整理和研究古今中外的编辑历史,研究其中的著名编辑家的思想和实践。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编辑家。虽然,他们没有专门写过“编辑学”著作,但是,从他们的编辑实践里,从他们的著作思想里,不难发现有丰富的编辑学方面的理论和思想。但是,他们的编辑理论,编辑学思想在存在形式上是零散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德国,既有左翼马克思主义精神领袖的思想遗产;又有新老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孜孜以求,以及马克思学家的不懈努力。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故乡的德国,在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之一。2009年的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MEGA 2 阅读马克思;马克思思想的复兴;公共讨论中的“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人的形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化。此外,“11月革命”的历史效果、“后89时代”的历史神话、金融危机的深度反思、联合国/欧盟的军事化与国际关系,等等,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尽管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处境不佳,但却依然活跃。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马克思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原创性和理论深度,但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思想、马克思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迷恋”,值得国人钦佩和羡慕;他们的“阅读《资本论》活动”和“结合MEGA 2 阅读马克思”的方式,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还必须开展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逐步改变由旧的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我们的思想文化革命指出了唯一正确的道路。但“四人帮”反党集团却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提出一个所谓“张春桥思想”的“全面专政”论,叫嚷要消灭一切旧观念,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切”实行“全面专政”,“文化部要成为意识形态的公安部”,疯狂反对“双百”方针,大搞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他们力图把思想文化领域变成他们一帮独霸的天下,把社会主义的文艺变为篡党夺权的阴谋文艺。他们这种反动言行,不但在思想理论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文艺革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中国传统主流政治思想的先锋,柏拉图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开拓者。本文通过对他们政治思想中的“礼”与“正义”、政治制度的、政治主体以及政治理想的框架性比较,简单概括出他们政治思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总结了他们对中西政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汉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作为其定国安邦的统治思想,他们以“天应民心”为理论依据,提出“制君限臣”的实践理念,“足民”、“保民”、“治民”的实践措施,以及“以农为本”的操作原则,最终构建了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然而,民本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问题决定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试析海明威与张爱玲小说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法之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收了当今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新成果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海明威的“冰山风格”与张爱玲的“流言体”,都各自表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其人生信念 ,两位大家的作品均在丰富的表现形式下 ,蕴涵着深刻的思想与浓烈的情感 ,这得益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写作的思想与技巧虽有所不同 ,但寻找朴实的语言 ,表达真实的现实生活 ,则是他们小说创作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话美三题     
幼闻:杨州八怪,板桥尤怪。然而,不知怪在那里。最近,读《郑板桥集》,才有点领略,真要求说出它的全部,难哉。板桥以画竹、兰、石出名,画石专画丑石。“——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燮(板桥)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板桥画兰,曾画《破盆兰花》、《半盆兰蕊》,说什么“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发  相似文献   

18.
1959—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三届“文学研究班”(简称“文研班”)。“文研班”学员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美学、现代文学等专业的研究。鲁迅及其作品是他们的研究内容之一。他们在现实主义、典型、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鲁迅作品、鲁迅美学思想、鲁迅史料、鲁迅与中外美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文研班”学员研究鲁迅,受该班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影响,与学员个人的兴趣、工作经历、研究方向有关,并与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相契合。他们的鲁迅研究能够促进“文研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知识生产,发展“文研班”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以及深化学界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赫拉克利特与老子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拉克利特和老子都生活在生产力落后、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他们的思想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他们的思想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道”与“逻各斯”的本质差别和和谐观的根本不同。该文拟对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这两位著名哲学家的主要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司马光与王安石不仅是同僚 ,而且是朋友。两人入仕之后 ,“比肩并进” ,但由于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 ,哲学思维的根本不同 ,终究使他们在变法问题上分道扬镳。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着重阐述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