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结构的现状分析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总量、车型、布局、技术性能等方面分析湖北省公路货运运力的现状,在对比国内其他地区运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运力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物运输量大,但货运结构不合理,公路货运规模经济效益差、组织管理落后、运输费用高,货车能耗高、污染大。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必须变革公路货运运力供给体系。推动新能源货车替换柴油货车、汽油货车,改善公路货运运输装备;依托共享挂车池发展甩挂运输,提高公路货运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改变公路货运运输组织方式;依托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基础,规划建设“新能源牵引车+新能源储能设施+共享挂车池”的中国特色公路货运运力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民航机场所在的城市作为节点,城市间民航航班所提供的货运运力作为边的权重,对该民航货运网络的结构及统计性质开展分析,这有助于明确民航货运网络上的运力配置情况、为优化民航货运网络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我国民航货运网络兼具无标度与小世界的特性;节点度较大的城市节点之间所配置的货运运力规模也较大;大型城市节点在整个民航货运网络中的地位显著,区域性枢纽城市节点在整个网络上也具备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此外,我国民航货运网络存在区域性枢纽网络范围内的点点直达运力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汽车货运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改革开放后 ,我国汽车货运行业从垄断变成竞争性市场结构。实证分析了中国汽车货运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运力增长方式、效率、技术进步的关系 ,分析表明竞争性市场结构下营运运力增长较快、货车生产效率较高 ,但资源配置无效率且不利于技术进步 ,市场结构演变和绩效受到外部性的影响。建议通过运输组织技术进步、调整经济管制政策优化汽车货运市场结构 ,提高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公路货运运营组织的最佳模式及其政府经济管制的最佳切入点,运用市场结构理论系统分析了公路货运企业规模经济特性,提出公路货运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不显著而行业外部规模经济显著的观点;进而认为:公路货运最佳运营组织模式是各公路货运企业以市场为纽带实施横向一体化,政府经济管制的最佳切入点应该由价格和数量管制转移到引导、促进公路货运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构建,构建公路货运网络化运营模式可以通过完整运输集成商集成基本货运业务、构建虚拟企业、大型公路货运企业内部一体化3种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世界航空货运持续低迷,局部地区出现大幅增长.虽然受经济缓慢复苏、航空货运需求下降、货运运力过剩、90余架大型货机停飞、收益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16年航空货运依然有众多利好消息以及强势增长的新兴市场和利基市场.本文回顾了2015年世界航空货运市场以及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从分析航空货运市场的几种货物类型出发,展望了2016年航空货运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经营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呈现的多样化特点,在分析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出“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扶持,企业投资开发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管理”的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模式,为指导中国公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北京城市副中心公路货运服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集成的方法预测城市副中心公路货运需求量,构建适合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三级公路货运服务网络布局体系,基于车辆配送方案和客户个性化选择的双层规划模型对三级末端货运服务网点选取进行选址决策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公路货运需求总量基本保持稳定,货运需求量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该区域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货运需求发生结构性转变;未来城市副中心将构建分层次的三级公路货运服务网络体系,末端货运服务网点将承载多种物流功能;基于双层规划选址模型可以很好地平衡各种因素的影响,布局技术方案具有很好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9.
对广州市公路货运配载市场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 ,指出了广州市公路货运配载市场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在当前物流业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 ,公路货运配载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统计福建省2005-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客货运输构成及发展速度,并以各种运输方式的平均里程系数为指标,分析评价了各运输方式分工发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福建省各运输方式之间分工较为合理,互补性强,竞争性不太明显,其中公路客运与水路客运、水路货运与航空货运间存在竞争性,公路客运与航空客运、水路客运与航空客运,以及公路货运与水运货运、航空货运之间存在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精益物流视角深入地分析了公路货运的发展机遇与优势,认为精益物流将成为公路货运发展的新驱动力,应积极利用公路货运优势,把握机遇;其次,根据精益物流理论对公路货运发展中存在的基础条件差、物流意识薄、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以及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进行的深层透析,明确了问题本质;最后,提出发展精益物流应采取重组组织结构、整合内外资源、提升信息系统、再造货运业务流程和拓展服务内涵等五个方面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公路货运企业价值链理论,以及对货运企业价值链的优化;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强调了在公路货运企业价值链的优化过程中,企业财会、企业客户关系等多方之间的平衡与协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公路货运价格与需求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理论上探索经济转型时期公路货运价格形成机制,基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国公路货运行业的运价和运输量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公路货运行业运价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包括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以及货运需求与运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统计分析表明,平均运价是一个常数,不随货运需求和供给而变化;季节因素是造成运价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产业生产成本特性、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运价与需求量之间作用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路货运交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43 600多家经营业户的业态规模,在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运输组织、中介服务职能。通过研究货运交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针对目前货运交易业存在的货运市场空间布局无序、交易分割封闭,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货运交易空间载体有形化、货运交易层次化、网络化阶段与货运交易服务模式物流化“三阶段”发展的模式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以突破目前分散、封闭的交易运作方式,促进公路货运交易向可持续的、网络化、物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基于竞争的收益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管理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竞争条件下的两个航空货运公司两个舱位的容量控制问题,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代理市场和现货市场并存时两公司两子舱的水平竞争的三方博弈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在 Stackelberg博弈中货运代理商的最优订购决策以及两个航空货运公司在 Cournot 博弈中的最优反应函数的性质。结果表明:如果在位者不在代理市场上销售运力,那么进入者也绝对不会提供代理市场的舱位,也就是说,如果在位者没有动力提供代理市场的运力,则代理市场将不会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为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治理公路超限运输的机制和对策,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价格分析理论,结合中国道路货运市场的现状、道路货运成本结构和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分析了超限运输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表明,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导致超限运输的直接诱因;公路建设的投融资结构失衡,信贷资金比例过大,财政资金比例过小是导致超限运输的结构性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规范道路货运市场以及调整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是治理公路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路货运超载治理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扼制公路货运超载行为,针对当前国内公路货运超载的现状,构建了一个超载-治理博弈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梳理治理超载主要时期超载方与治理方的博弈历程,分析超载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既有效又具可行性的公路货运超载治理方案,即在超载方和治理方博弈中加入新参数,如行政成本、内部化的外溢成本等,并结合体制改革,如加强市场进入管理、普及计重收费制度等,建立了治理超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公路超限超载运输行为进行了经济机理分析,认为构建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治理机制,一方面要求政府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通过强制手段约束超限超载行为;另一方面要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三方面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要建立公路货运信息系统以保证产业的网络化运营,以此提高公路货运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惟此才能实现公路超限超载长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公路、水路交通事业黄镇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路、水路交通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基础设施逐年发展,车船运力日益壮大,呈现出“千车竞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目前,公路、水路交通承担的客货运量分别占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更大的货运需求,也带来货运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从分析货运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出发,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货运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不同运输方式对货运碳排放变化具有多通道化影响的特点,在科学测算货运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建立通径分析模型,可以实现对不同运输方式对货运碳排放总量变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公路和民航是货运碳排放的主要增长因子,它们对货运碳排放的直接增加效应较大,而它们的间接降低效应对它们整体的增加效应的缓冲作用有限;铁路和水路是货运碳排放的主要控制因子,尽管铁路对货运碳排放的直接降低效应弱于水路,但水路对货运碳排放的间接增加效应比铁路强很多,因此铁路整体的降低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