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赵哲 《咨询与决策》2011,(3):128-129
2009年茅箭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战略,全面引领茅箭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茅箭区实现生产总值65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9%;工业总产值140亿元,是“十五”末的5.5倍,年均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1.7%;财政收入8.8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7%。2008、2009年在全市县市区综合目标考评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  相似文献   

2.
沙市农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建立起集团化发展、公司化运营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农场活力,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3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9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人平纯收入15000元,同比增长32.7%。  相似文献   

3.
吴冰 《决策导刊》2007,(2):15-16
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2006年,重庆工业发展马力更足,实现了连续第8个年头的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主要表现:一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净资本回报率首次突破10%,达到10.3%左右,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达到58.7%;全员劳动生产率8.7万元/人,增长24.8%。  相似文献   

4.
武湖农场以“创滨江生态城,当发展排头兵”为目标,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2004至2013年十年间,财政收入由不足千万元跃至12亿元、农工人均纯收入由不足4000元跃至1.8万元、城镇化率由35%跃至80%。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定不移促转型,心无旁骛谋跨越,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9.2%,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向着全国“百强”县市、中部经济强市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发展经济要抓环境。环境不优,无异于自断前程。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全市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让外商满意、让企业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6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亿元,增长3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6亿元,增长1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014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7.
曾都区建区三年来,大力实施“兴工富区”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企业工业产值平均每年以9亿元的速度递增。截止2003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2.2亿元、利税4.05亿元、利润2.55亿元,分别比建区之时的总产值61亿元、销售收入57.4亿元、利税2.82亿元、利润1.7亿元增长44.75%、25.78%、43.6%和50%,用:三年时问突破了原随州市工业经济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埋头苦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十五”期间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个快速提升”、“一个显著优化”、“两个重大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快速提升、财政收入快速提升、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6.9亿元,增长19.3%,为6年来最高增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可比增长50.2%;农民人均收入5545元,增长13.6%,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城镇居民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266元、增长13.8%。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领导者》2009,(1):11-12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072.1亿元,长12.1%,按平均汇率计算,人均4749美元;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达到852.1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718.8亿元。增长13.8%;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367.2亿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1956.9亿元,增长16.8%。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8):26-27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050.5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营业总收入464749.2亿元,同比增长10.1%:累计发生营业总成本448969.8亿元,同比增长10.3%。此外,2013年12月末,  相似文献   

11.
2003年,黔江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增长,是黔江工业历史上成绩最突出的一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70.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7%,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5万元,增长43.8%;亏损面21.5%,下降8个百分点,亏损额300万元,下降2488万元;工业对全区GDP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宜都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了发展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9.2%,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向着全国百强县市、中部经济强市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数字     
1458亿元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实现旅游收入1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83元。  相似文献   

14.
《决策与信息》2004,(10):48-48
近年来,纳溪区实施“兴工富区”战略,全力打造“绿色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26.4%,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48.5%和46.5%。一批成长型企业正在崛起,工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效益逐步凸现。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市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十分鲜明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一线三区”的工业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骨干支撑、园区带动、块状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促进了市域经济较快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GDP98.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3.8亿元,财政收入4.6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州市高举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大旗,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三力合一模式,推动了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2010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601.8万人次、旅游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2011年首季,我市旅游经济在继续高位飚升,接待来随游客单季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相似文献   

17.
《经营管理者》2009,(12):18-19
今年1至10月,经开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2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35家企业产值过亿,企业“黑马”频出。  相似文献   

18.
《咨询与决策》2011,(8):43-44
今年上半年,宜昌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飚升,增速均突破50%。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5.2亿元,增长60.5%;规模工业增加值167.9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增长58.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6.4亿元,增长62.8%;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50.4%。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8):28-28
春节七天黄金周,旅游、购物成为假日经济亮点,各地旅游、消费市场一派红火。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25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4.8%;实现旅游收入64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2010年春节黄金周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400亿元,同比增长17.2%,消费增速为近6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枝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湖北工业强市、滨江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目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改善民生,市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11.2亿元,增长2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5亿元,增长4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350元、7540元,增长10.8%、15%。2003年以来,枝江市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连续7次入选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