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08,(22):19-19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5月29日在广州举行,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议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加快"双转移"的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08,(28):30-31
5月29日上午,广东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并正式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6月3日~4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珠三角北部的肇庆进行专题调研,力推"双转移"落到实处;之后的23日~24日,省长黄华华也到云浮市进行专题调研。目前,该省各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部署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双转移"是广东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是事关广东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政速递     
广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会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配套文件在会议上推出。"双转移"战略直接指向"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众多目标。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2,(8):22-24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广东"双转移"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双转移"政策的推动下,珠三角一些产业已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山区正是由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经过培训成为产业工人,不仅为珠三角发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8):10-13
73类产品制造商被"驱逐"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2008年5月26日,广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根据决定安排,未来五年全省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显然,这一"架势"所拉开的,将是事关整个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决战"。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2,(8):17-19
建立"普惠性"转移就业体系,实施"一户一技能计划"广东省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后,建立完善了"普惠性"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政策体系。省直有关部门紧扣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21项综合配套政策措施,实现了政策由零散化、单项化向普惠化、系统化根本性转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部产业输出呈现出追逐利润最大化、梯度转移、低成本竞争规律;垃圾产业加速向外转移、输出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研发孵化式的转移的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缩短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才能实现产业跳跃性转移,制造业仍然是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把盘活本地已有资源与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2,(8):19-22
"双转移"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现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近年来一直作为承载"双转移"工作的重要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479亿元,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增加值的13.5%;绝大多数园区工业增加值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业转移理论与现阶段产业转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风险,并提出规避产业转移过程中环境污染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发生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人为、历史与自然的因素,会造成不同地区产业转移的区域性差异。这种非均衡的产业转移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进而达到全国范围的协调统筹发展和产业升级。文章分析了东、中、西三大地带2000—201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且通过对三大地带不同产业区位熵的比较,对产业转移的转移状况及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产业转移区域性差异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加快,规模扩大,加入WTO后,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区域,成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我国东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急于将传统产业转移出去。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对于西部地区也是个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西部地区尽量减少、避免阻碍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出现,把握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要求。在产业转移中.应重视能源整合、环境保护和自身发展,应注重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3.
<正> 当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或不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向小城市及乡镇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多角运筹,充分利用自身经济发展中已经集聚的比较优势,策应产业转移,加快发展。 一、策应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存在,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开始了一轮产业大转移,如何确保转移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并使产业承接地利用产业转移的契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值得探讨。本文以东莞模式为主线,从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入手,浅析我国产业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东童童 《决策与信息》2011,(11):178-1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区域市场已堆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同时,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趋紧使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产业转移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区际产业转移理论以及梯度理论的概念,选取东部地区最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五省一市(广东、福建、秆江、江苏.山东、上海)以及西部地区最具优势的承接地之一重庆作为梯度研究的列象,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的基本结论如下:包括重庆市万州区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在敞开大门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承接转移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否则,收获的并不全部都是喜悦和实惠,或许更多的只是困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向心力"和"分散力"。因为内部因素的规模影响力弹性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所以通过对内部因素的控制达到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的目的缺乏可操作性,这个时候对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外部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必将出现新的变化,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加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度,已经成为保持中西部地区县(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县(市)承接产业转移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成都可针对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结合自身条件和产业发展水平,对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产业承接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实现在产业转移中承接项目和自身比较优势的耦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速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河南作为中原腹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发展空间、人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