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叙述者是叙述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叙述者是指作者在叙事性作品中虚构出来的故事的讲述者,而聚焦者指的是作者在叙事性作品中虚构出来的故事的观察者。叙述者与聚焦者的区别就在于故事由谁讲述与故事由谁观察。小说中的叙述者既可以由故事的主人公来充当,也可以由故事的见证者来充当,还可以由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来担任。而且,小说中的叙述者还会相互转换,从小说修辞学理论来看,叙述者的转换可以增强小说文本的可读效果、真实效果、主题效果。  相似文献   

2.
《古代·祈盼的青春》是一篇由8位海外华文网络女作家共同完成的接龙小说。这篇类似中国武侠的言情故事,却是非常典型而又极富特色的跨文化语境创作的作品,在表现海外第一代中国移民于中西文字、文化、文明的差异和冲突上尤见特色。小说巧妙地应用着中国式的象征手法,并把西方的、现代的意象与中国古典的意象超现实组合,展示了海外华文作品的丰富内涵,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接龙小说。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对场所的思考始于18世纪,在大部分西方现代小说作品中,场所是隐性的,它是故事的背景,用于证明人物存在的真实性,并为故事奠定情感基础.在20世纪之后,场所被赋予新的内涵,它的内容也得到迅速拓展,场所不再是小说的边界,而是作品的中心.场所是主体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场所具有基础性和指示性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隐喻的场所暗示自然的存在状态,限定作品中主体的道德标准,并赋予主体以特有的审美感知力;另一方面,主体并非孤立地生活在场所中,而是处于“主体——场所”的相互关系之下,小说中的场所为主体的精神性存在提供多种诠释角度.场所不仅是静止的序列,还包含大的时代历史背景和自然时序.  相似文献   

5.
要对这篇名著进行审美透视,宜让作品的各个层次由浅入深地逐步显现。这有利于欣赏者主体诸心理功能的逐步调动、主动性的逐步发挥。这一透视过程,即作品审美价值与主体审美需要同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学主体间性的生成来自于文学交流的审美实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展示了评点家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在《金瓶梅》的评点中,张竹坡与作者达成了“高山流水”式的共通之感;与小说文本实践着丰富的情感交流:设身处地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以作品形象观照自身的审美理想;并在交流中达成理性分析与理论建构,揭示了小说“市井文字”的美学风貌和“世情小说”结构的全新追求。张竹坡小说评点的主体间性已微露现代性的光芒,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的代表作,由9篇短篇志怪小说组成。其中《蛇性之淫》翻案中国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主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丰雄与蛇女真女儿的故事。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并从这一侧面考察了中国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到日本并逐渐"日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天香》是一部蕴含丰富的现实主义小说。申府的兴衰故事折射出明朝上海的风云变幻和器物工艺的繁荣。陌生化的历史背景、精彩的故事和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审美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器物之美的赞扬,以及对人性本真的倡导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知识性和启迪性。《天香》是雅与俗的结合,是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融合,具备现代文学经典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新闻特稿借鉴了小说的故事形式 ,两者同属广义的叙事作品范畴。特稿作为新闻的真实性与小说作为文学的虚构性 ,造成了两种体裁的叙事主体在叙事活动中权利大小程度的差异 ,其结果表现为 :新闻特稿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统一 ;小说中叙事主体与叙事文本并非总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小城小说: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04,24(2):55-57
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 ,有着众多的以小城镇为故事背景的作品 ,这些作品所体现的地域色彩和风俗画、乡土眷恋和城市批判、社会理性和人文关怀以及国民性关怀等特点 ,是当代大陆和台湾文学中的小城小说所共同拥有的审美风格 ,也是和现代文学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中国小说起源的关系密切,"小说"和"小言"等小说概念出自《庄子》,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精神的"志怪"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含有《山海经》"奇说"式的小说内容,这些使《庄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小说》、《志怪》为名的第一批小说专著,是《庄子》对中国小说起源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从出土的先秦小说可看到《庄子》小说内容的历史背景,也显现出《庄子》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国小说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2.
清代长篇小说《镜花缘》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类属和特点也比较多样。鲁迅说它属博物小说,才艺小说;胡适称它为妇女问题小说,女权小说,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精彩的科幻故事,包括科幻植物如人吃一颗饱一年的巨米,人吃了能蹿高的蹑空草,长效久饱干粮救荒豆末;包括科幻器物如人穿上能长时间潜水的皮衣皮裤,能连续高速开火的火绳枪—连珠枪,能载人载货飞行的飞车;包括科幻技术,如人能近地但不触地地行进,换心补肺的医术。文章从科学、文学、历史几方面对上述科幻故事进行了考察、解读、诠释、分析、评论,研究总结出:《镜花缘》也具科幻小说之属性和特点,是我国第一部也进行了科学幻想文学创作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3.
《太平广记》神仙故事中神仙活动的时代主要分布在唐代和汉代,地域主要集中于帝王活动密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种时空分布特点与现实中帝王对神仙思想或道教的有意倡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神仙来源的社会属性来看,《太平广记》中的神仙类型以普通凡人为最大的社会主体,体现了凡人成仙的神仙造仙方式,这是神仙思想的内在核心。  相似文献   

14.
驾头杂剧《梧桐雨》和《汉宫秋》都取材于帝妃故事,传达个人的悲剧体验,而且都体现了注重悲情抒发的艺术旨趣,但二者仍有重要区别:从描写向度看,《梧桐雨》侧重写强国之君激情压倒理智的过失与悲痛,唐明皇的重情任性不但造成了他和爱妃个人的悲苦,而且导致了国家的由盛而衰;《汉宫秋》侧重写弱国之君的"不自由"———他以及朝臣的懦弱无能,不仅造成了他的无奈与愤懑,而且也使大国之君的尊严受到严重伤害。从风格上看,《梧桐雨》悲而艳,抒情性很强,对后世的文人剧作影响深远;《汉宫秋》悲而豪,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开启了哲理悲剧之先声。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叙事性决定了在诸多文学样式中它是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电影中的优秀之作大多是由小说改编成的。研究小说史应该关注小说在电影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既有探索性、趣味性又能满足大众的情爱心理期待的爱情小说是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对于作家是名利双收的事,“触电”几乎成了普遍现象,但中国当代作家大多对电影表现出高蹈的鄙夷姿态。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开创了文言小说的新体例。缺陷与不足是:议论过半,喧宾夺主;封建说教,苍白平庸;偏离正文,松散结构。  相似文献   

17.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所采取的空间叙事策略,展现了处理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时间关系的高超技巧,凸显了哈克在空间的逃逸中重构自我精神世界的主题,完成了小说中文本意义的建构,进一步展现了这部经典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从时空叙事视角,重温这部经典儿童小说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相同体裁儿童作品的创作意图、欣赏其独特艺术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贾丽萍 《东方论坛》2008,4(2):50-55
在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原则的支配下,中国作家的虚构意识相对淡薄,小说的艺术品性未得到充分重视。在小说创作中,“虚构”与“真实”呈现为二元对立的悖论关系:不真实的被看作是虚构的,真实的则不是虚构的。小说由虚构抵达真实的美学特征并没有得到正确认识。从强调小说的反映功能到注重小说的虚构品性,是现代小说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小说突显三大特征:虚构、叙事、真实的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19.
路遥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编辑生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山花时期"是1971年至1973年,路遥编辑诗集《延安山花》和文学报纸《山花》,它们都产生于文革期间文艺创作非常活跃的延川县;"延河时期"是1976年至1982年,路遥因文学才华的出众被分配至《延河》文学月刊担任小说编辑。1982年路遥成为专业作家。路遥的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互相促进,使路遥成长为全国知名作家。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小说呈现出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杂糅和纠缠。新闻话语对文学话语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话语表征、叙事结构和美学趣味,体现出市场逻辑和新闻法则对文学自主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