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班主任是高等院校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的实施落实者,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对民族院校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利用新新媒体传播专业前沿知识,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创新原动力;利用周末晚点名时间,交流创新思想,初步培养创新能力;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各级创新项目,在项目实施中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在班级内构建对创新能力的合理的评价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科学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素质--激情、勇气、执着、积累和合作精神.阐述了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如何围绕这些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指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提出教学过程的各部门相互协作,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纳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依照辽宁工业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在新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实践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体系、改进创新教育方法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前软件工程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平台,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践,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与从业质量逐年稳步提高,社会与企业认可度逐年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分析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指出传统教学中制约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推进开放式和互动式课堂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基础能力培养和创新方法教育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信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应该从更新观念,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营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等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信息时代对电子信息人才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把学生科技活动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能更有效、更直接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展本科生科技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科技含量低、专业教师指导少等诸多不足,我校以科研课题组的形式从低年级开始为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及科技活动搭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学业导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探索高校学业导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简称建环)专业23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建环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建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构建创新平台及组织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升级线上线下活动等,形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参考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影响很大,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培养方式。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可以表述为:两个主体,两个空间,分阶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两个主体是指教师和学生,两个空间是指校内和校外,分阶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遵循人才培养、成长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作为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自动化专业,在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善辉  芦伟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117-119
针对数学专业本科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并以此促进数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针对数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研究了提高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并提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提升数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增强数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指导过程中,通过向学生灌输创新思想并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在就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因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进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农科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是高校综合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分析表明,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师现有知识水平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据此提出应以构建学生学习、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培养体系为目标,加强开放性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相关企业联合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验研究等,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应增强创新意识,明确培养目标,建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包括对课程体系改革,开展研究式教学方式,研制系列课程CAI课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毕业设计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不断完善学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论述.包括加强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促进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加强单元操作,培养创新动手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加强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实验记录以及实验报告的写作,培养务实的作风;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学生头脑,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动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思维品质基础;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学,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强化实践环节,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工业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并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课题训练,改革部分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素质之一。石油院校要加强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宽口径就业,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以培养其自主的创新意识;其次要重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最后,还要建设一只创新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师带动学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科学而完善的长效机制.在考察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基本现状,建议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从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国内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习惯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以建立较完整的实践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为专业学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等途径提高粮食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领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拓展训练课程项目创新、模块教学和课程分享为主线,拓展训练课程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为:通过项目创新,改变学生惯性思维;利用模块教学,改变学生思维定势;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联想能力;依托实践教学,铸就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