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代评论家对李贺诗作风格的定位问题评论颇多 ,意见大相径庭。一方面 ,有的评论家把李贺与李白、杜甫等有唐一代大文学家相提并论 ,超出了李贺自身的文学贡献 ;另一方面 ,有的评论家把李贺与杜牧、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归于一类 ,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有的评论家抱有一定的偏见 ,对李贺及其创作持一种贬损态度 ,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这些评论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的定位标准 ,并把李贺与其历史实际结合起来 ,综合历史评论家的论述 ,剖示并确认李贺诗作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位风格独具的诗人,在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仕途苦闷等各种不幸的命运遭际下,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之中,以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李贺诗歌所呈现出的悲剧精神是由内而外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和魏晋以来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正是由于李贺在诗歌中高扬个体的主体意识,使得其诗歌创作的取材和艺术表现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长远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李贺在他众多的神鬼诗里,描写了许多神仙、鬼怪意象,使诗歌中的意象表现出虚幻新奇的艺术风格;此种虚幻新奇意象特征的形成,一方面缘于他对屈原以至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艺术经验的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也和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心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既有杜甫的深沉,又有杜牧的清俊,更有李贺的浪漫;然而最令人铭心刻骨的还是回荡在李商隐诗歌中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是李贺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诗人在表达这一主题时,采用了多种表达范式,“睹木兴叹”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人由于对李诗生命意识及其这一表达范式缺乏足够了解,在注疏李贺诗歌时往往违背了诗人本意。文章以“睹木兴叹”这一表达范式为议论角度,对姚文燮《昌谷集注》、王琦《李贺诗歌集注》、叶葱奇《李贺诗集》三家注疏中的不妥之处作举例纠正。  相似文献   

6.
生命意识是李贺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诗人在表达这一主题时,采用了多种表达范式,"睹木兴叹"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人由于对李诗生命意识及其这一表达范式缺乏足够了解,在注疏李贺诗歌时往往违背了诗人本意.文章以"睹木兴叹"这一表达范式为议论角度,对姚文燮《昌谷集注》、王琦《李贺诗歌集注》、叶葱奇《李贺诗集》三家注疏中的不妥之处作举例纠正.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歌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自成一家 ,被誉为“长吉体”。“长吉体”具有诗歌题材的虚幻化、诗人形象的艺术化、艺术表现的独特化、语言风格的多样化等艺术特征 ,从而奠定了诗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贺作为中唐一位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古今诗论对其评论历来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但李贺奇诡诗风却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本文拟就从艺术独创性的几个具体表现形式出发,浅析其奇诡诗风.  相似文献   

9.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0.
李贺与李商隐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两位重要诗人,二者的风格气质也有某种相近之处,本文从脍炙人口的两首短诗<苏小小墓>和<嫦娥>人手,对二人的诗风特质及其成因加以探讨,发现二者的共同成就表现在开创了纯以诗人的寂寞锐感来营造诗意的天地,这种以诗人气质审美的创作方式堪称开宗立派,然而李商隐独特的贯注万物的深情又不同于李贺.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我国中唐一位具有独特个性、气质、心理和艺术才华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奇丽诡怪,"虚荒诞幻",呈现出"奇诡"的艺术风格.在探讨李贺"奇诡"诗风成因时,古今不少论者大都从文学艺术承传的角度加以论析,这是欠全面的.形成李贺"奇诡"诗风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生理条件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心态和在这种心态作用下那一系列与众迥异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与杜甫是盛唐时期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经历了大唐帝国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过程,但两人在诗歌创作上的风格却是迥然相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两位生活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伟大诗人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之所以会如此不同,主要受到思想体系、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以及性格气质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深厚热烈的情感,歌咏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生活,同时表达了宏伟的理想抱负,充满理想主义精神。杜甫的秦陇之行充满曲折与酸辛,而秦陇诗歌在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却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表现了诗人在现实困境或逆境中,坚守儒家理想,同情下层民众的博大情怀。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形成诗人诗歌笔力苍劲雄厚、感情沉郁顿挫的风格有重要影响。杜甫诗歌中那种刚毅执着,不屈不挠,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不惜以身殉道,让有限生命放射出不朽的奇异光彩。这也是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可贵感人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贺和波德莱尔是生于不同国度且时间跨度近千年的两位诗人,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某些共同的趋向,但又同中有异。通过三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在主题上,李贺表现出苦闷情怀,波德莱尔展示出忧郁主题;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李贺主要是集体式象征,而波德莱尔则单一象征和集体象征并用;在美学风格上,二人都以非美为美,但李贺以诡艳为美,波德莱尔以丑恶为美。这些异同既源于文学观念自身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与诗人独特的气质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有着密切渊源。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诗歌史上有无数成就卓著、风格特异的诗人,他们的艺术才华使一代诗坛光彩夺目,开创了古典诗歌史上难以企及的繁荣局面。这其中有一位只活了二十七岁的年轻诗人李贺,更象一颗放射奇光异彩的流星,从中天疾驰而过,没等人们细辨他的光轮流速,他就殒落在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16.
李贺是唐代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四人帮”强迫李贺戴一顶“法家”的帽子,他们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李贺写了一首《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秦始皇是法家,李贺自然也是“法家诗人”了。这个论证是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李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年轻鲁迅对李贺慷慨激昂情感的诗作表现出了很大的喜好,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第二,鲁迅作品对幽愤情感的表现与他对幽冥境界的喜好也与李贺十分相似。鲁迅与杜甫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具有一种大爱和悲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相似是鲁迅晚年认同杜甫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贺诗歌中强烈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个短命诗人的终极痛苦———追求不朽的悲怆。正是这种近乎绝望的悲怆,使李贺弹奏出了与众不同的曲调,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悲剧诗人。  相似文献   

19.
在“心学”的影响下,南宋中后期的大批士人开始以一种“自作主宰”的美学观点来审视处于独立状态下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理论和诗歌评点领域,刘辰翁大胆引入了“直致心辞”、“尤贵情真”等诗歌点评标准,并在对杜甫、李贺、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评点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方式,为元、明、清及近代的诗歌评点奠定了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诗人。在短短二十七年的生涯中,他为后人留下了近二百四十首诗,其中有不少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诗中的一些奇句、警句,堪称为千古独步的绝唱。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喜欢李贺的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鲁迅先生也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贺~①。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李贺诗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全面的评论,只着重谈谈李贺诗在语言艺术上的风格和成就。 务去陈言,自铸新辞 将全部李贺诗通读一遍,下一番“沉潜反复,嗟叹咏歌”的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