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们会在各种场合与各种语境中使用"经典"这个词去表述各种对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具有规范意义,是完美形式与高尚价值的完美结合。就《诗》而言,它既是文化经典、政教经典,更是文学经典,是三者的完美融合。三者看似前后相生,实则彼此涵涉,浑融一体,而《诗》也在各种意义的交织隐显中获得历久弥新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2.
2015年5月31日10:30,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在少儿戏剧场以简单朴素的形式,集中举行了"职教行动在北戏——庆祝少儿戏剧场2周年、北戏书馆1周年、系列京剧教育丛书《京剧大家绝艺录》等图书首发式暨大型北京传统音乐会《燕落花枝》演出"等艺术职业教育多个庆典活动.活动就北戏近年来进行的全方位、多层面的艺术职业教育活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总结,以探求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故乡的年戏     
正"明年过年村里会做戏文吗?"与父亲闲聊的时候,我问他村里是否还会像往年一样上演年戏。父亲淡定地回答:"当然啦,年年都是如此,明年又岂会例外!"过年演戏在老家好像是约定俗成的。而滩簧则可算作是每年的"年规戏"。作为一个曲种,滩簧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于家乡人而言,它就好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熟悉。每到年关,它更是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中的戏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戏拟(parody)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艺术手法,它通过对原有艺术作品的戏谑性模仿,来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批判与更新.后现代主义者对于艺术传统的反思与批评意识越来越强,戏拟作为强有力的艺术批评手段在后现代主义的各个艺术领域空前活跃,因此,后现代主义时期又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戏拟时代".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就是这种背景下的典型之作.分析<白雪公主>在叙事、人物等方面戏拟的应用,展示巴塞尔姆对童话这种传统文学模式的反思和对现代人生存现状的透视.  相似文献   

5.
国际题材是亨利·詹姆斯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该主题细致而全面地反映了欧美文化的差异.以<美国人>为文本,分析了小说所蕴涵的欧美文化差异,认为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单纯与世故的对立;重实用与重形式的对比;强烈的道德意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抗衡.在此基础上,指出欧美文化的差异对詹姆斯笔下主人公而言,就像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  相似文献   

6.
一、川北灯戏的主腔音乐[胖筒筒] 川北灯戏是四川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戏曲形式,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活跃在川北广大地区,其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戏剧内容和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为川北人民所喜闻乐见,在川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图景是建构的产物,依赖于文化历史语境,也因此会随着文化历史语境的变迁产生变化。《世界文学》作为新时期主流翻译文学刊物,参与了"世界文学"图景的建构。和建国初期以及"文革"时期相比,新时期中国文学视域中"世界文学"图景发生了明显变化:就国别而言,从苏俄文学的"一枝独秀"转变为各国文学的"百花齐放";就文学类型而言,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化为"西方现代派";就作品选择标准而言,从"革命""进步"过渡到"经典性"。这其中有文学期刊内部的直接原因,主编和主办机构的专业化;有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双百""二为"方针的提出;也有中国文学场域内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这样的战士"是文化批判的战士而不是政治斗争的战士。"无物之物"是指的以封建礼教为基础的强大的封建专制文化。"无物之阵"是由被封建礼教文化浸润入骨的各式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无物"则没有象征意义。《死火》是以意象象征的诗意化方法表现的作者的一场激情与理智的对话,描绘了作者从充满热烈的改造社会的青春激情到陷入苦闷和再次燃起激情重新投入战斗的一段特殊的思想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据作者自述是依其真实战斗经历撰写而成,但考之史实,可知该小说基本上未能呈现东北剿匪残酷、危险、立体的原生态历史。不过就叙事生产而言,这部"离开了现实主义的方法"的小说在复活、再造"中国叙事学"方面却有罕见之成就。它以"儒表奇里"的故事策略、"斗智斗力"的叙述机制,成功地将纷杂的剿匪本事重构为一场兼含"文戏""武戏"的"旧小说"底色鲜明的"新革命故事"。"旧小说"与"新革命"之间的竞争与"妥协",构成了1950—70年代文学生产内部值得反复"勘探"的复杂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一部戏,汇聚三代京剧人的心血,甫一登台亮相,就获得首届文华大奖; 一部京剧,全场两个半小时,每隔四五分钟就赢得台下的笑声和掌声; 一部新编历史剧,题材取自于史书和话本,30年里演出了74场,常演常新; 这部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深刻现实意义的戏,开始还被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是为了配合当下反腐败的大好形势而新排的.殊不知,北京京剧院早在30年前就已经创作出了这部名为《画龙点睛》的新编历史剧.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梯玛仪式“玩菩萨”中的剪纸、绘画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性符号,包括剪纸天门、天梯、天钱、纸人纸伞、穿衣儿粑粑、神案等,考察其在堂中各自的位置、数量、用色及形式,从艺术形态学和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梯玛自己的解释和在仪式中的具体作用,同时与其他民族民间同类剪纸做比较,对“玩菩萨”仪式中的图像符号做深入的分析。并以“求子”一节为例,分析符号组成空间,符号在特定的空间情境中产生意义,阐明民间神圣符号在组成仪式空间情境中的作用,研究剪纸、绘画等符号在空间情境中意义的转换,体现出民间艺术、民间思维中象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有人认为二眼井、四眼井等以井为胡同名的称谓始自元朝,并以北京有很多带“井”字的街巷、蒙语“水井”的发音与胡同读音接近等为证据,“假设”胡同与水井有关,即胡同源自元代蒙语水井。经笔者考证,以井为名系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早在建元前已经存在;北京带“井”字的街巷并不多;北京的水井主要分布在菜园圃和大街上;蒙语井的发音明显与汉语胡同读音无涉,胡同与水井无关。  相似文献   

14.
以《卧虎藏龙》的英文字幕研究为例,指出由于目的语和原语的语言形式、文化特征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与原作者进行妥协和竞争。通过妥协,译者向目的语观众展现了原作的风格和文化信息。通过竞争,以目的语观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翻译原作,使目的语观众尽可能达到与原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明星公司主要代表了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戏人电影"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华公司则主要代表了更加注重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此也更富于艺术个性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人电影"与"作者电影"具有较多可比性,其艺术上的异同及其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正显示日久弥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争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有关文学经典的讨论。文章从文化诗学的角度,通过对文学经典及其形成过程的思考,对这部小说做出新的解读,认为无论从思想深度上还是艺术审美上,它都算不上一部真正的文学经典。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抬高,也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年代里,读者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是"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字,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是"字的用法及意义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汉字发展演变中不可避免的。本文以《论语》中出现的"是"为基础,量化式的总结《论语》中出现的"是",并诠释其意义,掘本溯源,简论"是"产生、发展、直到现在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8.
《十三经注疏》中“见”字的读音和意义有关。表尊卑相见的朝见、谒见、拜见、接见义和客观事物显现义的念胡甸切,但也有念“如字,又贤遍反(胡甸切)”的,还有个别念本音古电切的。“见”字读音出现这些交叉现象,是符合汉字语音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浓郁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的长篇小说。作家陈忠实在面对儒家传统文化中精髓和糟粕共存亡的两难困境时 ,乐于把传统文化置于神化的中心地位 ,因而在一些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带有多方面的主观化缺憾 ,如正面人物的“样板化”、人物命运发展的“意图化”以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混淆 ,其结果是违背了真实这一艺术创作的原则 ,削弱了作品的现代人文批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经典名著,其复杂的体系、复杂的思想、复杂的人物关系、复杂的故事事件,是学者永远谈论不完的话题。为了表现复杂而难以言喻的体系、思想、人物、事件,作者曹雪芹精心设置了一些特殊的开场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作为《红楼梦》开场前六回中的人物,有如五面镜子,昭示了红楼故事的内在本质。借助诸人,我们可从中窥见伟大作家结构小说时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