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清军入关后 ,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剃发令 ,此后辫子成了满洲贵族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 2 0世纪初年 ,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步衰败 ,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带动下 ,在军界、学界的积极推动下 ,一直贯穿清朝始终的剪辫与反剪辫之争 ,演变为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群众性剪辫运动。  相似文献   

2.
王青 《东方论坛》2004,(6):109-113
因山东人孙之獬首倡剃发,辫子成为清朝统治的标志[1].民国初年,山东剪发与反剪发的斗争特别惨烈,酿成了累累血案.由于诸多因素所致,近代山东剪辫运动进展非常缓慢而艰难,直到抗战前,辫子才基本绝迹.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从投身革命起就确立了反帝爱国的基本立场,并提出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具体主张和措施.同盟会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妥协倾向自有其复杂的原因,应作具体分析,不能因此而否定孙中山的反帝立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首先是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排满只是手段,反帝才是目的.排满和反帝是孙中山"振兴中华"革命途程中两个并不矛盾的阶段性任务和策略性步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并广泛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形成许多流派和不同的政治倾向.中国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不同流派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做为在中国进行改革和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孙中山是最早接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人士,他将其思想学说作为自己进行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同时,西方社会主义思潮也曾影响许多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傅斯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他曾对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总结和阐释,并做为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去努力实践,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其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初步探索,体现了对中国发展阶段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但是由于受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以及把前苏联领导人的观点神圣化的影响,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被判断为“主观社会主义”。尽管如此,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建立后 ,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统一、国内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实现。孙中山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两代领导人 ,在分别探索立国方案。在民族观方面 ,他们都希望对中国各民族重新整合 ,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 ,营造“国族” ,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他们的“国族”思想在内容上又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日益为国人所提倡,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于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对如何救国做出的回应,是随着革命的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入而日益成熟的,也是在汉民族与整体中华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调适而做出的选择。它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虽然其学理依据尚存缺陷,但却在清末民初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族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数十年的革命奋斗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富国养民的经济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富国养民亦是三民主义的归宿。孙中山的富国养民经济思想对今天改革开放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一大”颁布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纲,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农地”问题进行长达30余年研究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改造农业,发展生产,用和平方式而不是阶级斗争方式平均地权。孙中山的“农地”思想构筑了国民党国民革命时期关于农民政策的基础,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空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会党元素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革命中地位举足轻重,学界对它却多有否定。其实,借助会党是自然的现实选择,并非脱离群众的军事冒险;孙中山及革命派对会党进行了改造,尽管也存在一些不足;1908年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新军身上,不过会党在这一阶段仍然是革命中坚,该阶段应该视为新军+会党阶段;所谓"输入式"革命的观点,乃是对孙中山武装革命中的会党元素的漫忽。  相似文献   

12.
1924年前后,西南各界发出了一种请求孙中山"正位",组织正式的国民政府的呼声。这种呼声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及孙中山在政权建设中的贡献等因素的综合性产物。尽管孙中山对这一呼声一度表现得较为积极,但因多方面的原因,他被迫采取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与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考察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对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以及政治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精英主义在中国近代政治变迁历程中的历史作用,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理解和把握孙中山的精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孙中山关于建设政治文明的思想,指出了孙中山关于政治文明建设思想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包爱芹 《东方论坛》2004,(1):120-124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从海外华侨中开始进行革命的,其侨务主张是:把华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视侨胞为建设国家、兴办实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关心、爱护华侨.孙中山之所以能把华侨当作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其客观必然性;孙中山的侨务主张反映了广大华侨的愿望与要求,在客观上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它深深地吸引了海外华侨,使其踊跃赞助革命;孙中山的侨务主张为现代中国的侨务政策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合理成分,吸取百家之长,融通中西人才思想和用人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思想,并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把自己的人才思想付诸实施.本文试从"人尽其才则百事举"的重人思想、"使全民皆有科学知识"的普教育才思想、"尚公去私,厥惟考试"的选才思想、"有才有德"的人才标准和"人能尽其才"的任使策略、"官吏为人民公仆"的近代民主管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其人才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7.
法制近代化,是指法律及其制度脱离古代传统,迈向近代文明的转型与发展过程。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及法治实践,涉及了与法制近代化相关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诸如提出了系统完整的民主共和宪政主张,进行了建立民国、民主立宪、保障民权等伟大宪政实践;提出了法律至上的法治主义主张,以此否定人治主义和法律工具主义;提出了"五权分立",主张并推行司法独立;反对等级特权,主张并实践平等自由人权;从理论与实践上改变"诸法合体"的传统;反对重刑酷罚,主张并实践刑罚人道主义等。因此,孙中山对中国法制近代化乃至现代化进程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其历史贡献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祝天智 《东方论坛》2006,5(1):84-88,104
学界对孙中山宪政理论的内涵及其国民党对它的背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对国民党的影响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实行直接民权、以及实施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法等,地方自治不仅为一政治组织也为一经济组织。1939年国民党推行新县制,号称继承总理遗教,改革基层组织,设立民意机构,逐步建立独立的地方财政,并调整新的党政关系。但是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新县制实施的指导思想、自治向度和强调重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和背离,这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以及国民党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传统民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思想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是他站在近代民主主义高度对其进行反思的结果.从民权思想立论的前提、民众和民权的内涵、民众在民权斗争中的地位、保障民权的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孙中山对传统民本论的科学扬弃这一特点.这种扬弃既丰富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本身,又缩短了民本思想同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巨大历史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