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彝族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呈现出民族志书写的趋势,冯良《西南边》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彝族作家冯良有与生俱来的民族志书写优势,其作品形成了具有田野调查基础的民族志书写的范式,长篇小说《西南边》作为其民族志书写的集中体现,描述了彝地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较高的文学审美性。对文化的阐释是作家探索民族发展和心理历程的重要渠道,在《西南边》中,作者通过对奴隶制、“毕摩”文化和民俗的阐释表达和探索了从民族改革到改革开放时期彝族的发展史及彝族人们的心路历程,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彝族的民族精神与品格。  相似文献   

2.
巴莫曲布嫫在民俗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同时也极具诗人影响。她的民族志写作充满民族情感,诗歌创作呈现复杂的女性意识。巴莫曲布嫫的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与彝族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情感密切相关。她的民族志审美、文化"深描"及诗性道说,"复合"地呈现出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在文化书写上的异质性追求与探索精神,也进一步确认出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作为一种民族志写作所具有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亮炯·朗萨是当代藏族女性作家中成就卓著的一位。在她的创作中张扬着一种理想主义精神,这就是对康巴精神的追寻,对理想健全人格的塑造,对亢昂奋进的民族精神的张扬。长篇小说《布隆德誓言》和《寻找康巴汉子》是其代表之作。作家对藏地和藏族文化充满强烈的情感,自觉地将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思考融入笔下,传达和彰显着本民族文化精神。但在处理现实题材方面,亮炯·朗萨的创作也存在着明显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在从容地完成一段民族秘史的同时 ,深入这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跟自己的人生感悟相结合 ,追求着生命之火与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学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质,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然而,独特的审美特质何以形成、何以体现等问题却较少得到系统的研究。由于仪俗不但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学中无法回避的书写逻辑,因此,以仪俗为切入口,探讨仪俗与少数民族小说审美特质的形成之关系当是一个较为合理的研究路径。研究发现:通过仪俗书写,少数民族小说在地理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无意识空间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形成了其复合而独特的空间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梁书力主"反动"说,推崇汉学之科学考证精神并于宏观中把握清代学术之概要,着力构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创作规范。钱书着眼于"传承",善于从师承关系上周详地分析清代学术之特色并着力推崇宋学经世精神,带有明显的思想史色彩。在新旧学术演变考察中,作为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的梁启超善于从外部环境着眼突出新思潮之质变;作为史学家的钱穆则善于从学术自身传承中考察新学术之发展。于传统文化寻求民族自立、自强的力量方面则两书相通。  相似文献   

7.
文体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本体式,也反映了作家本人之精神机制与思维方式。简言之,文体表现为作家的话语体式及其背后的一系列内容。方方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体现出了一定的文体意识,具有城市文化感。方方采取特殊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等策略来达到对武汉历史文化的书写目的,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于一般汉派作家的文体特征。在方方实现其创作转型、试图更娴熟地掌握长篇小说这种形式时,武汉这座城市给予了她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方方较少通篇采用非聚焦视角,倾向采用以点带面的小说结构,以达到疏朗有致的效果。在语言方面,方方并不通过倚重还原本地语言的手段来达到创作目的,也没有止步于一般性地书写武汉的市民性特征,而是试图用其独特的语言手段和艺术方式来挖掘武汉的深层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湘西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湘西长篇小说创作的主题,贯穿了家园记忆、政治权力文化反思和底层书写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地域文学中的生动体现。通过对湘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扫描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湘西文学创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阿成的小说充满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始终以赤子情怀关注东北黑土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是阿成有别于文坛其他作家的个性要素。阿成的小说从创作之初暗合了寻根思潮的精神特质,逐渐走向了对特定地域文化之"根"的动荡性与流转性的深度揭示,并对黑土地上小人物的精神失根状态和生存困境展开了深入的剖析。阿成基于日常经验和地域经验的文学书写,以及他对黑土地底层群体的人间悲喜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东北地域空间内部的生动性、多样性、独特性。阿成之于当代文坛的意义在于,他在主流文学之外开拓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空间向度,使得东北地区不再仅仅作为民族国家"版图"中的一个结构性存在,其丰富面貌得以细致呈现。  相似文献   

10.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以小说创作著称于世,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观念,也传达着这位"土地与人的行吟诗人"非凡的艺术神思和民族情感.这与作家明确的族属身份和地域意识关系密切,更与作家在思想精神层面自觉服膺现代大师级人物鲁迅有关,除二萧之外,端木在文学道路上也深深受惠于鲁迅,在诸多的有关"东北"的书写中,建构并赋予民族艺术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气度和现代品格,同时以直指心灵的血泪书写,完成对鲁迅的文学精神和艺术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因互联网的产生和存在而日益变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复合体。人是历史性、客观性、现实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方式主要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深刻地变革和重塑人自身;同时,又通过衍生人类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反思来不断拓展其存在方式。必须注意的是,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拓展,不仅要强调人的存在的个性化,而且更应强调人的存在的整体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物权的取得方法之一 ,取得时效是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 ,也是我国物权立法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取得时效的基本类型、适用范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及其中断和中止等问题的分析 ,探讨建立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合同法》将契约自由确立为基本原则 ,同时为了充分贯彻合同自由精神 ,在总则、分则条款中制定了大量的约定从优条款 ,形成了一个新的合同适用规则——约定从优原则。全面介绍了约定从优原则 ,并从约定从优原则的意义入手 ,阐述了其在《合同法》中的表现及所受限制。约定从优原则的价值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巨大效能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主要有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教育问题的提出,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  相似文献   

15.
医疗纠纷诉讼的增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医疗事故鉴定在处理医疗纠纷诉讼中有重要影响。应当明确医疗事故鉴定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医疗事故鉴定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之一———鉴定结论 ,应当经过充分质证 ,由裁判者做出决定。但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鉴定质证、认证制度 ,裁判者在舍去医疗事故时应说明不采信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镇化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对犯罪形势变化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犯罪率将呈现先升后降最终稳定的态势;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职务犯罪等将会激增;各种类型犯罪在短期内都会大量增加;一些社会管理控制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有可能成为犯罪孳生地。河南省应实行综合治理的犯罪防控战略。  相似文献   

17.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所需,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深化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教育的民本化思想,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警惕法治保守主义,重视法律职业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并积极吸收百年来中国美学讨论的遗产是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途径。为此,要从提高美学研究者的精神境界与学养、强化美学学科建设的问题意识、克服美学研究者的门户之见与意气之争、摆脱经典束缚四个方面着手,吸收对方的长处,正视自己的问题和弱点,把问题意识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新世纪的美学研究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其主流地位不受挑战并且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自由主义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压力、经济结构转型引起的价值多元化、收入差距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以及市场化的挑战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地位、保持公有制“质”上主体地位、合理确定政府和市场边界、打造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是迎接经济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挑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