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IrvingFisher跨时消费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水平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 ,探讨了影响城乡居民储蓄水平各种因素的显著水平及贡献度 ,得出了收入具有显著正效应、名义利率具有微弱负效应、实际利率具有微弱正效应等结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不宜采用利率政策促进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城乡居民储蓄动机”的一项调查,有44%的居民储蓄动机是“为女子教育作准备”,有38.4%的居民储蓄动机为“养老、医疗”。笔者结合城乡居民储蓄的几种动机,提出新的建议,供大家参  相似文献   

3.
郭海明 《兰州学刊》2013,(12):155-160
文章利用青海省和宁夏自治区的历史资料,通过计量分析中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的实证研究,在省际比较基础上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利率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作用无法确定,而通货膨胀率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前云南省商品市场需求的不足,与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相关联,但主要受市场发育、城乡居民收入、城乡消费水平、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些影响市场需求扩大的深层因素作分层次、分阶段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扩大内需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储蓄存款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1990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6931.56亿元,较1989年末增加了1784.63亿元,增长了34.7%,1991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8987.56亿元,较1990年末增加了1953.38亿元,增长了27.8%(数字来源于《中国金融》1991.1;1992.1),储蓄增长速度过快过猛不正常现象,其原因在于: (一)储户财富积累膨胀,储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储蓄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职工工资的增长水平。储蓄大幅度增长原因除了居民财富普遍增加外,最主要的还是少数人财富积累膨胀,居民储蓄存款的不均衡性日益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居民储蓄增长率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率的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判定城镇居民收入统计被低估、测算城镇居民实际收入 ,说明城镇居民收入统计低估是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率显著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赵跃杰 《理论界》2009,(10):39-40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需求不足的直观反映即为我国居民部门储蓄倾向高企不下,为此,众多学者从预防性储蓄动机,人口红利等方面给出了诸多解释.诚然,上述因素对居民部门平均储蓄倾向有着一定影响,但是除直接影响居民个体储蓄倾向的诸多因素外,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分配同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部门平均储蓄倾向.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部门平均储蓄倾向近年来快速上升主要由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分配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呈现出如下特点:1、存款数额巨大,且增长迅速;2、储蓄存款存量中有一定虚假成分;3、人均占有储蓄存款的数额不高;4、储蓄存款占有量的差距扩大并迅速向城镇居民和高收入户集中;5、近半数存款掌握在20%的储蓄高拥有者手中。正因为如此,使得较低的人均储蓄存款使对居民储蓄的各种乐观宏观经济效应预期大打折扣,储蓄存款的过分集中使旨在挤压储蓄、扩大内需政策的力度受到限制,而城镇居民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支付风险,和城乡居民均把资金的安全性置于其增值性之上的储蓄动机导致通过降息分流储蓄存款的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运用1998-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居民高储蓄率水平的两类影响因素:税收结构与人口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税和间接税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并且不同年龄结构人群对税收的敏感程度不同。老人抚养比与直接税比重是中国居民储蓄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两者都与居民储蓄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对直接税更敏感。因此,降低居民税收负担,特别是降低直接税税率,能够降低年轻人的储蓄动机、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储蓄分流、股市复苏的断想□马金莲1996年中央银行取消保值储蓄、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以后,我国居民长期以来选择的储蓄存款与投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45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7%,二季度月平均增加717.8亿...  相似文献   

11.
食物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行为,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对宁夏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提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银行资金来源主渠道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壮大起来。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1993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从210.6亿元上升到21536.1亿元,这十几年来,增长了101.2倍,年平均增长38.1%。近两年增长率更高。1994年增长41.5%,是1992年和1993年两年储蓄存款增长额的总和。1995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9662.2亿元,全年累计新增存款8126.1亿元,比1994年同期增长37.3%,比1991年至1994年的平均增幅还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截止 2 0 0 3年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首次突破 1 0万亿元 ,出现储蓄超常增长现象 ,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了储蓄超常增长现象的主要特点 ,指出了储蓄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 ,透视了储蓄超常增长带来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居民收入现状与实现倍增难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全国居民平均收入倍增目标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宁夏居民收入增长实现倍增的难点.研究认为,宁夏农村低收入者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增长明显不力,直接影响到农村低收入者收入倍增;城乡、行业、区域、阶层间收入差距影响收入倍增;职工收入提高与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之间的矛盾影响收入倍增.能否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战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能否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呈平稳增长态势,高储蓄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居民储蓄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储蓄资源的相对过剩,如不能对"过剩"的储蓄存款加以引导分流,势必造成损失和浪费,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顺畅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笔者通过对储蓄高增长的原因、正负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之情景设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问题,不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过快,而是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过慢.因而,解决该问题的着眼点应该是如何提高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适度的或者安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至于因差距过小而损害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又不至于因差距过大而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通过计算不同假设条件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达到"适度"水平时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所需达到的平均速度表明,以中国乡村居民目前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在短期内解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公式,储蓄=投资。不考虑对外经济部门,上述公式可在政府、企业、居民(家庭)三大部门间进行分解,即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居民储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居民投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储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成了最重要的储蓄主体。本文将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分析储蓄主体移位对投资机制转换的影响。我们将集中分析消费者的储蓄行为与全民企业投资行为的微观冲突及其由此引发的宏观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探讨居民储蓄与全民企业投资之间究竟应当建立一种怎样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我国股市月交易额及居民储蓄总额月增加额、定期储蓄月增加额和活期储蓄月增加额为研究变量,运用交叉相关系数按年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国股票市场起伏波动各阶段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在股市复苏和高涨时,居民储蓄流入股票市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放缓.而股市下跌时,居民储蓄回流,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增加.因此,在股市上涨时,为了防止人们过度消费,引起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应采取提南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市场货币的流通量.而在股市下跌时,央行应采取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及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及消费,防止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9.
社区与居民储蓄变动在不同区位和阶层生活的居民,受该社区。阶层的特别环境、生活方式的影响,其储蓄行为和变动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社区和分层条件下的居民储蓄,是储蓄变动社会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两类社区居民储蓄比较及特点按照社会学标准,最能区别人们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容及特征,最能表现社区结构特征的是农村社区和都市社区。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社区居民储蓄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城镇社区人均储蓄绝对额是农村社区居民储蓄的9——11倍,并且呈不断扩大趋势。从绝对额上看,城镇社区居民储蓄是农村社区居民储蓄倍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量上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结构上活期化趋势非常明显.证券投资对居民储蓄有一定的分流作用,而房地产投资不仅没有分流,反而增加了定期储蓄.为了解决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分流效应不明显的困境,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业绩;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创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积极推进医疗、教育、保险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