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2.
涉及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现实化的文学图式运作范式有三个:图式的加强、图式的更新和图式的重构。对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解读基于这三个运作范式。图式的加强是通过同一文学图式在不同的诗词中反复地被激活来实现;图式的更新是根据语境将某一文学图式中的认知凸显或认知焦点从一个特征调整到另一个特征上,属于变量取代固定的成分的范式;而图式的重构则是在语境的作用下,以映射投射为认知加工路径,在旧图式的基础之上创造一个新的图式来。  相似文献   

3.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 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 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之一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在汉英两种语言各个层面的表征,来反观意象图式对人类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类身体经验和语言思维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图式理论来探讨语篇的理解,并分别从作者静态图式、读者交互知识图式和读者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认知图式的相互作用,解读读者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图式,结合语篇的图式,进行相应的认知推理和信息解码,使认识和行为达成一致,对理解产生一定的正迁移,最大限度地完成语篇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对运动句式的分析表明“始源-路径-目标”图式可表达移动者的动作。英、汉两种语言都可以用动词和介词两种语法形式表示空间关系的图式信息,即表明移动者位置的改变,同时还可以表达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7.
介词over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介词over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介词over存在四种静态空间语义,在这四种语义的基础上,该词通过空间隐喻延伸出其它五种隐喻语义。同时,介词over还存在一种动态空间的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理性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中国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伦理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后现代美学的根本问题存在于以“欲望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它本质上是一种“被理性异化的欲望本身”。这是中西美学走向其历史沉沦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在图式理论框架下,英汉广告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图式转换的过程,即将源语中的各种图式再现予目的语之中。英汉广告中存在的文化图式对应、冲突和缺省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广告的传播效用。在进行广告翻译时,译者要熟知源语广告的文化内涵,还耍跨越目的语文化障碍,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合理转换受众头脑中的文化图式,从而实现广告的商业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对介词under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under的中心图式与其说明性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图式与under在抽象域的投射意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主客体关系模式与人学模式没有实质性区别。“人”与“主体”不等值并不意味着主体拒斥人。主客体关系模式的合理性在于突出了“价值在关系中确定”这一基本观点,并且允许把价值关系推广到人之外。但是与主客体关系模式有关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概念却是含混的、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是“背景知识”,是人们存储于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它是人类知识的心理表征形式。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可以说翻译即图式翻译。在图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文本的语言图式、语境图式和文化图式成功转译,方能使读者正确获取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绍兴生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不管他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个越文化“场”。这表现在在鲁迅各种形式的作品中,不时浮现出一种“故乡情结”;鲁迅的精神气质,可用“硬”和“韧”二字概括,而这正是越文化的传统;在鲁迅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了越文化“崇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5.
"化"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代表着极高的艺术境界.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其诗学理论中多次运用"化"来探讨相关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化"这一范畴的内涵.胡应麟所谈的"化"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指代化境,是一种静态的美学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其二是将"化"作为动词使用,既重视变化的过程,又突出"化"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小布什推行的中东“民主化”战略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施行的第三世界“现代化”战略在思想上是相通的,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实施的效果相差较大。“短命”的肯尼迪政府推行的“现代化”战略,树立了美国“国际使命”的典范。小布什政府强力实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继承了肯尼迪“改造世界”的思想内核,高举“民主”大旗,具有战略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湖南省顺势而为,创造了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改革路径,促进了政府社会管理从"管制"向"服务"、"全能"向"有限"、"刚性"向"柔性","实体"向"程序"的转变,为创新我国社会管理提供了一条具有参照意义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三人称代词“其”虽然有时在句子中实指发话人“我”,但是不能翻译成“我”。这是“语用上使用方法的活用”,可在注解中说明其语用义,如翻译成“我”,便失去了这种特殊用法的语用意义。从常见例句看,“其”指代对话中的受话者‘你’或‘您’”的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对三个近义介词“on-over-above”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探究介词“on-over-above”的原型图式及其图式变体而引起的词义延伸,并概括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