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琬与施闰章均为清初著名诗人,号称"南施北宋",两人遭际不同,诗作风格也迥异,但两人友谊深笃,一生中虽然相聚时间无多,但两人诗文往复,友情越时日而无衰,两人相知相契,相慰相藉,交游的诗文即丰富了清初诗坛的创作,也谱写了人间友谊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3.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为人刚正,关心民瘼,交游亦十分广泛,李纲、陈瓘、陈渊、杨时、朱松、张元干等皆与之结为至交。考察邓肃的交游情况,可以对他的生平、气节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李纲、陈瓘等人的才情品行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能洞见南渡时期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和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早年失去双亲,在叔祖范镇及季父范百禄的教养下长大成人。岳父吕公著的品性对范祖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与范祖禹情属乡谊,相互赏识。范祖禹与黄庭坚、秦观之间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居洛修书期间是范祖禹与司马光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密集的时期。此外,富弼、邵雍、程颐、程颢等人也在范祖禹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鲁先圣 《社区》2010,(23):43-43
陈寅恪在谈到宋代文化时曾经这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宋之世。”陈先生的这个说法,已经是当代学术界的共识:宋朝一转唐朝的恢弘气象,收敛锋芒,静心修为,开启了一个与唐朝截然不同的文化盛世,造就了中国文化史的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7.
晚清名士王闿运曾先后四次至京城,其中两次在其日记中有明确记载,其他两次通过诗文集、年谱和他人日记可以考知。通过对王闿运四次京师之行、交游及宴集的考证和梳理,可以发现,每次北上的背景、缘由,在京师逗留期间的交游宴集对象及著述内容,都对王闿运的文学活动有一定作用和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京城"对晚清士人的向心力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周必大是南宋前期的著名宰相、文学家和学者,在当时的文坛居于领袖地位,范成大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执诗坛之牛耳。两人交游四十余年,诗词酬唱,书信往还,共同反对近习擅权,惺惺相惜,情谊深厚。文章试图全面考述其交游情状,探究其思想变化轨迹,以推动南宋前期的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与范祖禹由世契结识,到著书深识的交游过程主要展现于司马光与范祖禹既是上下级又是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以及两人笃好史学的共同志向和《通鉴》巨著的编篡真实。  相似文献   

10.
末代帝师陈宝琛是同光体著名诗人,一生交游广泛,交游对象集中在政坛和文坛,文坛主要交游对象有谢章铤、陈衍、郑孝胥、何振岱、林纾等人.文坛交游对其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谢章铤在诗词方面对其有所启蒙,陈衍诗论指导其诗作日渐成熟,与郑孝胥切磋诗艺促使其诗越发精密,具有了一定影响力,最终在光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与刘恕因史学之好而相识恨晚,因编书之事而相知无撼。两人的交游过程主要展现两人皆以史自负,同心协力,共成史学巨著《通鉴》的历史真实,以及两人以道为交,平淡无华的君子之谊。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和石扬休之交游,可以看出两人实为情款好密的同年之好,契心忘颜的忘年之交。也可以从两人交游的种种细节体会出石扬休的经历对青年司马光所产生的影响。司马光与石扬休的交游代表了与一类人如庞之道、李公素等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3.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除惮力著述授徒之外,遍交天下之友也是他们所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其中主要以遗民为主。吴中历来为人文荟萃之地,易堂九子于国变后频繁往来于吴地,与其地诸遗民缔结良谊,这既与其遗民情怀有关,又是其经世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在清初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献能与金后期两代文坛领袖都有密切的交往,他的性格特征是温文尔雅、诚实乐易。在金代后期文人集团中,李献能的作用在于他团结了绝大多数的文人,他不拘一格提携有才华的后起之秀,使之脱颖而出,为金朝挖掘、培养、造就人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作品最晚于12 世纪中期就传到了朝鲜,在那里广泛传播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人们争相阅读、次韵、效仿其诗文,还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吸收、借鉴其文学理论。批评家们分别从师法情况、成就地位、具体诗文等角度对其文学创作展开了以赞誉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评价。此外,欧阳修的品格以及生活态度和情趣也对朝鲜文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简绍芳是杨慎流放云南时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有关他的史料颇为少见。本人据明人笔记、诗文和方志,考订了他的生平事迹、著述,勾画了二人结识相交的始末,并介绍了他为杨慎编撰年谱,校订文集、全面公平评价杨慎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天圣、明道间,欧阳修担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一帮年龄相当、意气相投的朋友.吏事之外,欧阳修与他们徜徉山水,热衷于诗酒文会,形成较紧密的交游圈.本文在考证欧阳修洛阳交游对象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交游的"群体性"、"文学性"特点,从而透视洛阳交游对欧阳修日后的政治生涯及其成为文坛领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熙宁年间,河湟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突显。为了加强统治,北宋在此地开始置蕃学,推行文治教化活动。作者认为蕃学的设立和宋王朝的治边方略密不可分,它始终带有一种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时,蕃学的设立还具有一种开创精神和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叶著名诗人杨芳灿早年曾入随园门下,得袁枚教导、提携,受益匪浅,遂终生不忘师恩.近日笔者于<芙蓉山馆师友尺牍>、<松屋文稿次编>中,辑得袁枚佚札四通,不仅可补<袁枚全集>之阙,而且有助于补充厘清袁、杨二人之交往过程,因子录出,并作考述.  相似文献   

20.
跨越时空的群体性唱和——“苏门”晚期交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门”交游晚期,成员之间的现实联系十分稀见,代之而起的主要是隔绝环境里的独自追忆,但此时仍有几次重要的群体性唱和活动。这些群体唱和大多不具备互动关系,而带有追和的性质,从交往的层次来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建立在群体思想与情感基础上的潜在交往或神交,是“苏门”群体内聚力的外在表现,也是“苏门”后期存在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