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陈染的"超性别意识"小说理念是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概念的影响下提出的,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陈染的小说中,"超性别意识"涵盖了超越性别的纯粹情感、创作状态与人格理想等精神层面,代表着陈染对自身情感、创作和人格的完美追求及文本实践,其意义在于作家不能局限于对自身性别的书写和创作,不应摒弃异性的世界和视域,应该摆脱偏激单一的性别视角来观察世界,最终抵达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超性别意识"内蕴着温暖的人性关怀,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理念,更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在其创作中,陈染避免自身性别局限,努力追求精神世界的双性融合,为男女两性的和谐共融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散文画”是叶圣陶在论孙福熙作品时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他说:“孙福熙君的《赴法途中漫画》可称为‘散文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孙君那篇文章随意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思.”在这里,叶圣陶阐明了“散文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作画”,即在文学创作中,取一种综合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艺术的技法来抒情写意叙事,而不是刻板地摹写生活.叶圣陶的这一理论概括,为现代文学追求画意画境开了理论先河.尔后,丰子恺专门写了《文学与绘画》一书大力提倡“绘画与文学握手“,“绘画美与文学美的综合”.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诗、画发展史中究本探源,寻求文学与绘画相互交流的具体途径.郭沫若则从艺术的共同本质明确地引申出:“小说我说它是用文字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散文画”与“综合美”的美学倡导,为小说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小说家自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市民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所处时代及经历与老舍不同.却基于审美观念的相同追求,也执着于"市民小说"的创作,且艺术风格极相似.本文从基本主题、民族文化传统内蕴、地域文化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比较这两代作家风格的相似处,并由此论述池莉艺术个性特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地方色彩及"毛茸茸"的真实性.池莉可谓承继老舍的新一代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作家汪曾祺散文中的主题思想与语言形式特性等方面论述了其散文的和谐美,即"揉"合民族文化的传统与"五四"新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追求,论述了"揉"这一特性在具体的语言艺术中的体现。这一独特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贯通古典主义与现代性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承志的创作总是以燃烧的色调去染化、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 ,将作家壮怀激烈、纵横驰骋的情绪释放出来 ,这构成了他独有的美学追求。本文拟从荷兰艺术家温森特·梵高对张承志的影响出发 ,尝试解读这两颗激情洋溢的心灵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一位以文字作画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既有对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图景绘画般的构图,也有色彩的传神点染,郁达夫这种独特的艺术追求,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自然写照,更多的是作家主观世界的折射。绘画技法融入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使他的小说获得了含蓄、蕴藉,诗意盎然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随着《当代文艺思潮》、《批评家,》、《文学评论家》、《漓江》、《作家报》等许多文学期刊被迫停刊,《北京文学》、《十月》、《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小说界》、《四川文学》、《当代》、《当代小说》、《雨花》等众多文学期刊纷纷实行了改版,由纯小说的特色转化为以小说为主,兼营散文、诗歌、随笔、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甚至传记及新闻特写等诸多文种的综合性文学刊物,并力争将笔触指向社会、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一向因其富有活力的创作而闻名于世。他在小说创作中极力追求一种开放型百科全书式小说,并在小说理念、叙事模式、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革新,彻底解构了传统的小说观念,拓展了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为小说世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从日本私小说的特征和事实性出发,重点探讨私小说的虚构性问题。私小说中的虚构性表现为作家对自己身边事实材料所进行的歪曲和艺术加工,也表现为作家现实处理和艺术处理的矛盾。读者应把私小说中的虚构看成一种艺术技巧,把私小说当作一种普通的小说作品而不是作家的自传来阅读。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流散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身着狮皮》,关照西方国家内部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少数族群。该小说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有不解之缘:除了叙述技巧与认知方式受惠于立体主义绘画艺术之外,小说以立体主义动态空间观为参照,揭露并解构被传统静态空间观合法化的"中心—边缘"二元秩序,强调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正是借用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观看之道",翁达杰小说《身着狮皮》的主题才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旅居海外的四位中国散文作家(林语堂、余光中、陈之藩、蔡濯堂)作品的研究分析,探讨了中国散文与英国随笔的关系。文章指出,这四位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英国随笔的影响,但都没有摆脱中国散文的传统。文章还论述了中英随笔或盛或衰的不同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作家,巴金在文学道路上,进行了艰苦的、大量的艺术实践。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写下的四百余万字的小说和散文,就是这实践的结晶。文学家的创作实践过程,也就是艺术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不懈的艺术实践和探求,是使巴金成为一位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杰出作家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陈染小说中,女性对男性失望之后转而向女性寻求安慰,企图建构一个"姐妹之邦"的精神家园以供心灵憩息。这样的精神家园并不具有存在的可能性,这种建构深刻地反映了陈染的孤独,但也体现了陈染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为艺术派”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创造社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之一。六十多年来,对他的小说创作、旧诗词、游记,以及生平思想,作了不少研究,但在一千多篇文论中,对他的散文,尤其是议论性散文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郁达夫的散文,在新文学的散文创作中颇具特色,在二、三十年代有着相当的影响。他的议论性散文,常以其明晰的思想,热烈的情怀,大胆激越的反抗,震惊了当时  相似文献   

15.
从民族性、装饰性的角度,分析了潘玉良作品"中西融合"的绘画特点,具体表现为将中国画中的细腻线条勾勒和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与西方绘画的装饰色彩相结合。以其苦难的人生经历与忧郁的情感为例,论述潘玉良一生孜孜不倦追求艺术,坚持在西方油画中融入中国艺术风貌,在中国绘画中注入西方绘画技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其代表性作品《窗前女人体》等进行了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质朴、浑厚的气质与西方绘画的透视、质感塑造相结合,具有前瞻性、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视觉主义是法国新小说作家罗布-格里耶提出来的创作原则,它扬弃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继承了福楼拜冷静、客观的文风,有着独特的内涵铲除关于"深度"的古老神话,建立以视觉目标为主的物本观;反对隐语的表达方法,主张感情零度的语言介入.格里耶的美学追求价值主要在于利用视觉的阻力,达到陌生化效果;采用感情零度的话语姿态,达到嘲讽的艺术魅力;追求客观的极限,虽然是一种极端的艺术本质观,在某种程度上讲,同样是在表达人类深层的心理事实.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实现了自己的美学追求,在先锋派文学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小品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广义化,扩大化致使它失去了文体特质的规定性,本文将小品文放在与随笔、杂文这两种散文体式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基点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探讨小品散文文体的特性;即认为小品文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文学叙事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汲取相似的东西来开展文学试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开始在小说上探索全新的叙事模式。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体现了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和“构图”等艺术特征。这些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加强了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打造了文学世界里一种全新的图式文本,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艺术。  相似文献   

19.
私小说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在中国当代文坛,陈染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私小说强调自我暴露和自我书写的特点。作为女性作家,其小说《无处告别》《破开》《私人生活》等多部作品都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深度书写,并涉及到同性情感这一边缘性的敏感私密的话题。陈染在作品中试图打破性别界限,从爱情本身出发,并力图消解加之于爱情上的外在因素,以一种超性别意识赋予了同性情感以合理性。陈染以同性恋小说拓宽了私小说的题材,也奠定了陈染在私小说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并进一步从文体构建的审美效果寻绎和阐释小说文本和谐的文化想象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