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党历来重视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对于女干部来说,组织的关心固然重要,但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自身发展和事业成功,就要狠下工夫,努力提高能力和素质,为自己的顺利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总的来讲,女干部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选拔女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切实把培养选拔女干部摆上重要位置,根据女干部的成长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把优秀的女干部选拔上来。在观念上做到“三个转变”。加强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既要遵循干部工作规律,又要考虑女干部成长的特殊性,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标准,转变三种观念:一是转变“女不如男”的观念。“女不如男”的观念在我们一些干部的头脑里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观念要不得。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女同志,决不能有这种观念…  相似文献   

3.
女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当前,党的政策有利于女干部顺利成长,女性参政的社会认可度日益提高,女性自身参政意识明显增强。因此,提高内在素质成为女干部成才的必然要求。我认为,女干部要抓住机遇,脱颖而出,首先应努力做到“四要”。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素质。当今时代,人才辈出,作为女性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脱颖而出。因此,女干部要在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内在涵养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是在立德上下功夫。常修从政之德,政治上成熟,是女干部脱颖而出的先决条件。因此,女干部要把政治品格修养放在首位,自觉加强理…  相似文献   

4.
女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周围环境、世俗偏见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偏差。女干部能否克服心理障碍,纠正心理偏差,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格,对自身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女干部健康成长重在“三忌”。一忌娇气。一些女干部认为自己是女同志,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要比男同志脆弱一些,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娇气,表现出一些娇态。娇气削弱了女干部担挑重任的勇气、克服困难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使女干部难以走向成熟。女干部要克服娇气,一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  相似文献   

5.
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推动女性参政,不仅是干部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宿迁市的女干部来源相对缺乏,截至2002年上半年,市直机关仅有9个部门的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县区领导班子中的女干部也是屈指可数。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加快女干部成长进程,市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公平看待、公正评价和公开竞争为核心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度创新,“选、育、用”多策并举,加紧构筑促使女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使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市直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全…  相似文献   

6.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凡德才兼备之人,无论男女,均可参与到管理国家的政治中来.女性参政.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女干部以自己的智慧、才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女干部在领导能力的发挥上受到种种制约,严重影响了女干部的成长、成才,甚至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层干部成长难,基层女干部成长更难。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女干部,才能和水平、能力和业绩,与领导的期盼和同志们的希望都有一定的差距。笔者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就如何提高自身参政能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女性领导干部要积极  相似文献   

8.
韦峥芳 《领导科学》2001,(11):50-51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女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亲切关怀.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干部,一直受到党的关怀和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党对少数民族干部,尤其是女干部的培养照顾政策,是少数民族女干部成长的重要条件,而少数民族女干部的自我完善,也是其成长的重要内因,两者缺一不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工作岗位上需要的是德才并重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装饰品"或"陪衬人物".因此,少数民族女干部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才能不辜负党的培养、民族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襄城的实际,切实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力度,逐步在全区形成了一种使优秀女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区已在70%的乡局级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女干部,使班子成员中女干部达到了27%。其中15个班子的“一把手”由女干部担任,占部委办局和乡、办事处“一把手”总数的26.5%。敢于让女干部挑大梁,唱主角,当“一把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时常会接触或了解到这样的女干部:她们出身平凡,性格耿直,热爱学习,工作努力,追求完美,清正廉洁,干起工作任劳任怨,完成任务又好又快。我们将其称为"快牛型"女干部。但由于成长经历、个人阅历、性格秉性、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这类女干部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和不足,如清高自傲,自我意识强,不善交际,传统观念强,尊严至上,虚荣心理强等。这些弱点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快牛  相似文献   

11.
毋庸讳言,在男性处于社会主体地位、性别歧视尚有市场的今天,女性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尚处于弱势.她们在工作、成长和生活中,较之男性干部存在着诸多障碍和不利因素.绯闻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这里所说的绯闻,并非指女干部由于自身道德失范、行为失检和情感失控做出超出社会道德规范及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行为,导致别人的非议,而是指某些观念陈腐、心理阴暗及居心叵测者对女干部无聊的猜测、无端的臆断和无耻的诽谤.这种所谓的绯闻,不仅会严重损害女干部的公众形象,给其政治进步和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给党组织抹黑,给女干部及家人的情感和心灵带来重创,威胁家庭的稳定,绝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2.
培养选拔优秀女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既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的必然要求。集中换届是选拔配备女干部的重要契机,必须抓住。中央对选拔配备女干部高度重视。有关换届文件对在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特别是党政正职女干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  相似文献   

13.
据悉,江苏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的“十一五”工作规划即将出台。按照规划,今后五年,江苏省将全面加强女干部工作,担任党政领导班子的女干部数量将有所增加,级别也要提高。今后五年,省、市党政机关中45岁以下厅局级女干部、35岁以下处级女干部数量要逐步增加,市厅级正职  相似文献   

14.
<正>女干部是广大妇女中的先进代表,也是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对于男性而言,女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和"稀缺资源",需要党组织的特别关注和格外关心。当然,女干部也要从自身做起,注意强素质、增能力。概括起来讲,女干部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和提  相似文献   

15.
赵飞霞 《领导科学》2005,(23):50-51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一大批女干部脱颖而出,其中一些女干部还走上领导岗位,较好地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优秀女干部因种种原因遭人非议而感到困惑,这既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组织部门更好地拓展女干部的任用渠道。因此,优秀女干部如何免遭非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优秀女干部往往具有良好的形象、出众的才华、出色的业绩,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人们对女性干部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这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显得有些苛刻。环境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打铁还须自身硬。女干部…  相似文献   

16.
陈丽琴 《领导科学》2012,(13):40-41
女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群体,她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关键在于其认同价值体系的构建。女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凤琴 《领导科学》2006,(17):42-43
塑造良好的形象是女干部成为一名成熟、优秀的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女干部是不是胜任领导工作,根据女干部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可以判断出来。一、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相比较而言,女性是情绪化的社会群体,家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容易表现出来,甚至在工作环境中也照样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发泄,不善于自我调整和控制情绪。作为女性领导干部,不能以一般群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维护领导干部的威严和保证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女干部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决不允许情绪变幻不定、喜怒哀乐无…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是女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女干部身份特殊,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原则、处理好各种关系,则很可能招致非议,给自己带来烦恼,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着重提出要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逐步提高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人数的比例。为此,国家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女干部的培养并优先选拔,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纲要》颁布至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女干部数量稳中有升,各级国家机关干部中女性所占比例大体稳定在23%左右,县处级以上女干部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16.5%左右。但显而易见的是,女干部"越往上越少"。  相似文献   

20.
谈宜彦  王玉玲 《决策》2011,(8):42-44
调查发现,女干部和男干部人生各阶段对发展的精力投入曲线,有明显差别。从20岁到60岁,男性曲线的起点较低,但逐渐上升;女性曲线则起点较高,但相对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