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国初年鄂伦春猎民暴动初探刘金明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狩猎民族,素以淳朴、刚直、善战闻名于世。民国初年,大兴安岭库玛尔路鄂伦春猎民不堪忍受封建奸商的欺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猎民暴动(史称“刚通事件”,其规模之大令黑龙江省府震惊,影响之深也是鄂伦春历...  相似文献   

2.
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桦皮制品异同初探张敏杰在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了许多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桦树皮制品。那或古朴、或精致、或宏大、或小巧的桦皮文物,既体现了东北地区诸民族,尤以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顽强地生存...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民歌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然而,鄂伦春族音乐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有质量地传承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鄂伦春小唱》为例,对三个不同版本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对鄂伦春民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黑龙江省人口较少的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族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这3个民族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推出加强鄂伦春族工作的新举措廉克训最近,黑龙江省民委、计委、财政厅、教委、民政厅、卫生厅、森林工业总局等七个省直部门以黑族联字[1997]第10号文件发出《关于加快鄂伦春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联合通知》。《通知》指出,鄂伦春...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民族志》是《黑龙江省志》的一个分志。依据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黑龙江省志·民族志》的编修方案。 一、编写民族志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边疆省份。全省主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十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60余万。少数民族在我省的历史悠久,从很早以前就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的广大地区,但在旧的志书中从来没有专  相似文献   

7.
由鄂伦春族学者孟淑珍整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出版的《鄂伦春民间文学》,是第一部以文学形式来反映鄂伦春族社会历史生活的作品。这部作品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要体裁,展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情节。这些情节之所以能巧妙地抓住读者的心理,与其独具匠心的人物刻划是分不开的。《鄂伦春民间文学》刻划了众多的人物,他们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本文仅就其中的英雄人物、女性人物和反面人物谈一谈粗浅的看法。1.英雄人物、威武、强壮、所向无敌,是许多民间故事中英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而在《鄂伦春民间文学》中,英雄人物的刻划部另有其…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的十八站、白银纳、新生、新兴、新鄂等5个鄂伦春乡和乌拉嘎镇胜利鄂伦春族聚居村的鄂伦春族同胞和各民族干部群众,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建设成就于1993年8月迎来了本民族下山定居40周年的喜庆日子。  相似文献   

9.
一个初夏的季节,我随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生产队玛涅依斯大叔等狩猎小组,进山去打猎。狩猎小组带着桦皮船,乘大卡车沿嫩(江)漠(河)公路奔向额穆尔河,三百多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天,当傍晚时才来到额穆  相似文献   

10.
这里是中国版图上最北边的标志性村落。10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的一片蛮荒之地,1860年因发现金子开始有人居住。上世纪60年代末,这里成为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冷的地方。这就是位于大兴安岭最东北端,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挖掘、抢救、整理鄂温克族语言的工作会议在讷河市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省内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的挖掘、抢救、整理工作将全面启动。 在黑龙江省53个少数民族中,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民族。在这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蒙古族和朝鲜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2.
高春梅 《中国民族》2010,(11):18-19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多民族中学,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学校除面向全省招收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赫哲、锡伯等民族学生外,还面向齐齐哈尔市招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现有14个民族15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如今的民族中学已成为全省民族教育的窗口,被誉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清代布特哈的扎兰与阿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特哈是清代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其区域包括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族、阿荣旗、布特哈旗、鄂伦春旗(部分)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县、克山县、克东县、德都县和甘南县(部分)等地。“布特哈”满语意为“渔猎”,汉语译作“打牲处”,由居住在这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从事渔猎生产、生活而得名。布特哈“与各城本无一定之界”,“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总管应巡之地。”其疆界亦随狩猎范围的需要而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4.
今年九月是鄂伦春民族走出深山,实行定居40周年。这40年是鄂伦春民族翻天覆地巨变的40年,是鄂伦春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40年。鄂伦春民族历史上曾繁衍生息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黑龙江,西起贝加尔湖、东到库页岛的广阔地区。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这一地区并将鄂伦春人强行驱赶到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近百年来,由于国内外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和狩猎经济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建有一个蒙古族自治县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69个民族乡镇,680个民族村。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其中满、蒙古、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这种杂散居的特点,使全省少数民族的双语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是历史上游猎于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民族。由于居住的地方处在偏远的边疆,又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族的生产与生活,使鄂伦春族的文化不致失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编辑出版了一部由王立坤主编的《鄂伦春传统民歌》。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都永浩先生撰著的《鄂伦春族游猎·定居·发展》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单个民族实体从形成到发展全过程的专著,特别是在鄂伦春族文化系统转换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对鄂伦春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以...  相似文献   

18.
一 人类起源的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 鄂伦春族人类起源的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稀世珍品。 无需赘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鄂伦春民族曾几乎是与世隔绝。隐藏在鄂伦春民族中的大量的、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则是刚刚在发掘,鄂伦春民族神话的研究更是一块荒漠的处女地。 鄂伦春民族神话同其它各兄弟民族的神话一样,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上同辙而行,经  相似文献   

19.
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探讨和分析鄂伦春民族“价值观”的变化 ,离不开鄂伦春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 ,用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眼光看待其变化的过程 ,有利于提高鄂伦春民族对自身的认识 ,对鄂伦春民族今后乃至将来的发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鄂伦春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一切观念形态“归根结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 ,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有史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 ,鄂伦春民族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 ,从事原始的狩猎生产 ,辅之以采集、捕鱼 ,过着与世隔绝的森林游居生活。历史学家认定 ,解放初期鄂伦春民族是处…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语汉语对照读本》评介波·土默特夫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仅有6965人,其中黑龙江省占巳.5%。他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以及大小兴安岭地区。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鄂伦春族创造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