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德君 《决策》2011,(9):18-18
一个社会一旦欺诈成风,道德沦丧普遍化,那么更多的人会因害怕自己因诚信“吃亏”而加入更大范围的“群体性道德沦丧”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陈俊 《管理科学文摘》2012,(29):203-204
社会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在意识形态的客观反映,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多元,思潮激荡,出现了一些严重违背法规和道德沦丧的现象,当前高扬道德文化的大旗势在必行,本文从以下三点浅论,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道德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探讨新时期“道德银行”的评价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道德银行”的评价对象是大学生的道德与实践;评价形式有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道德评价标准要接受实践与效果的检验;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它是集道德、历史、地理、法律、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综合课程,那么,如何在这门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是很多老师困惑的问题。在这里,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里贾雨村的权力心理层层递进地从正常走向扭曲,最终作用在现实行为层面,走向自我毁灭。贾雨村的权力心理变迁表现为:初入仕途,知恩图报;宦海沉浮,利欲熏心;盛极而衰,道德沦丧。应从社会体制、社会物质水平等方面寻求权力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忧虑,其中,权力道德尤为突出。加强权力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参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越来越频繁。突出表现在道德法律化现象日益明显。道德法律化是现代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实现社会调控系统本身功能、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道德法律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理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克服道德法律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何清涟的《现代化陷阱》作为1998年的畅销书,在官、产、学和社会大众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们一致认为这是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参考读物之一,但时至今日,人们很少讨论该书及作者重大的思维误区。在这本书中,作者真实而准确地描述了当代中国的病症。但是在作病理分析时,作者缺乏一个前后一贯的理论框架,确切地说,透过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作者的思维方式却是中国传统的。这种思想模式认为:思想、态度是历史的成因,形成人间各种秩序的源泉和基础是道德和思想;因此,它强调思想和道德的优先性、思想和文化的变迁必须优先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李国英 《经营管理者》2013,(2X):370-371
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重大转变。一方面,经济急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上不断出现道德失范、道德虚化的现象,人们的道德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制度管理等方面对出现这种道德失范、道德虚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为建立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堂光靠书本是无法完成这一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带着课堂的理念去生活中实践,变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课堂,形成"生活—课堂—生活"的链条。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交际能力,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课堂光靠书本是无法完成这一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进入课堂,带着课堂的理念去生活中实践,变课堂为大社会,变大社会为课堂,形成“生活-课堂-生活”的链条。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我们社会中出现了很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道德松弛以及外界约束不足,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需要采取种种办法加强道德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领导科学》2012,(28):64
崇拜"政治强人"是中国鲜明的政治文化,浓厚的人治背景又特别容易滋生"政治强人"。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期,存在一个"强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需要"政治强人"大力推进改革,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政治强人"的强势而超越了政治、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导致"政治强人"政治的背叛、经济的腐败、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的灾难。"强人政治"是当代中国改革大变局中出现的典型现象,通常表现为拥有绝对权力与权威的领导者以强制的手段制定决策与执行政策,通过强制性权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以达到实现改革意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社会经历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急剧转型。在这个转型期,工业化造成财富奇迹般上扬的同时,整个社会却呈现两极分化的恶性发展势态,社会矛盾与对抗加剧,对财富的迷恋使人性堕落、道德沦丧。特别是19世纪后半期的美利坚,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等丑恶现象应有尽有。"镀金时代"泛滥的腐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决议》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一般道德要求是“五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要求,而落脚点则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道德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既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即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校学生在高校、社会和家庭等道德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并使道德人格得到协调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自觉性、过渡性和预期性这三者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而中华民族以儒家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道德,其思想精华至今仍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它对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秀传统道德之所以能够江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作用.首先是由于道德本身所具有的积极能动性。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一方面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诈用。优秀传统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同样具有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关…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毛泽东同志说过,治国就是治吏。江泽民同志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官清民自安,官劣国必衰。从这一意义上说,“以德治国”的重要内涵,就是要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就是要求国家机构以及全体公职人员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一、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机构以及广大公职人员依据人民的授权,代表人民成为治国的决策与执行主体;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在“以德治国”中具有最为关键的作用。孔子说:“政者正…  相似文献   

19.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激发体验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学习;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真过程;引导切身体验,获得感悟内化为个人品德,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阐述了在课前、课中、课后重视体验,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体验教学,实现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让体验成为品德课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话题。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将头顶灿烂的星空与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作为仅有的两种能够震撼人类心灵的东西。当今社会虽然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人们的道德却正在缺失,并逐步蔓延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层层面面,这无疑会给社会带来致命的恶果。温家宝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对道德进行救赎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